三国里下落不明的4位大将:一位可单挑吕布,一位险些单杀了马超

红尘客栈梦回时往事 2025-02-21 07:37:49

要知道,史书说到底也只是史书,它没办法把天底下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一一记载下来呢。毕竟编写史书的人,也不可能对世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了如指掌。在史书中,往往只有那些声名比较显赫的人,才能够频繁地在其中出现,成为史书里常常被提及的对象哦。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啊,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有四位原本是极有可能大放异彩、在历史舞台上绽放夺目光芒的名人,可奇怪的是,他们就像是突然之间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一样,踪迹全无。这不禁让人十分好奇,在他们身上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而且,这四位可都是勇猛无比的将领呢,他们每个人身上又有着怎样精彩纷呈的故事呢?这些啊,都勾起了人们强烈的探究欲。

马超的一生之敌

建安元年的时候啊,马腾和韩遂这俩人,之前关系一直还挺不错的呢。可谁能想到,就因为那么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俩人之间就闹起了矛盾。这矛盾一出现,双方自然是要坐下来谈一谈,想着把问题给解决喽,可结果呢,谈来谈去就是没能谈拢。这下可好,矛盾没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最后直接就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啦。

想当初,马腾和韩遂这两个人一同选择去投靠朝廷。你还别说,这一投靠呢,朝廷还真就赦免了他们。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两人之间的感情那可真是好得没话说,好到什么程度呢?两人一激动、一高兴,干脆结拜成了异姓兄弟呢。

事情是这样的,就因为部下之间出现了一点儿小摩擦,结果这两人就闹得打起来了。其中一方是马腾,他把自己的儿子马超给派了出去;而另一方韩遂呢,他派出的是自己手底下的一位小将,名叫阎行。

在那个时候,马超的名声早就传得很远很广啦,很多人都知晓他呢。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阎行却没什么名气,就好像是个默默无名之辈。不过呢,韩遂心里可是清楚得很呐,这个阎行打小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他的实力那可绝对不会比马超差哟,只是还没怎么被大众所熟知罢了。

话说阎行和马超两人打斗起来,那场面可谓是难解难分。就在双方激烈交锋的过程中,马超的眼睛可够尖的,一下子就瞅准了阎行招式里的破绽。紧接着,只见马超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地就把阎行手中的长矛给砍断了。这要是换做一般人,碰到长矛被砍断这种情况,那肯定得慌了神儿。可阎行却不一样,他可没被这突发状况给吓到,反应那叫一个快,立马就抓住了那截断了的长矛,顺势朝着马超就狠狠地刺了过去呢。

马超怎么都没想到啊,阎行居然是个如此年轻的人,可就是这么个年轻人,战斗经验却丰富得很呢。就在那么一瞬间,阎行突如其来地朝着马超刺了一下,这一下可把马超给结结实实地吓了一大跳。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马超躲避的动作稍微慢了那么一点儿,结果就没能躲开阎行刺过来的短矛。这短矛一下子就划到了马超的脖子上,那可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您想啊,只要阎行这一矛再偏差个几毫米的距离,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啦,马超恐怕当场就得丢掉性命。

话说马超在战斗中脖子不幸受了伤,受伤之后的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拔腿就跑,一心只想赶紧脱离当下的危险处境。而在另一边,韩遂看到马超受伤逃跑,又瞧见阎行似乎有要追上去的意思,便赶忙出手阻拦阎行,示意阎行不要再追上去了,就任由马超跑走算了。

这一次的对战情况是这样的,阎行在战斗中成功击败了马超,可即便有这样的战果,从整体局势来看,韩遂这边最终还是没能战胜马腾,在这场双方的较量当中,韩遂一方还是处于了下风,输给了马腾一方。

之后呢,阎行又一次被韩遂给派了出去,派去见的人是曹操。这曹操一见到阎行啊,就对他极为看重呢。而且啊,曹操还做出了一个承诺,就是允许阎行的父母到京城去居住。

在那个时候,阎行的状态可以说是“身在韩营心在魏”呢。就是说他人虽然在韩遂的阵营当中,可心里却向着曹操那边。后来呢,当他回到韩遂这里之后,就开始劝说韩遂向曹操投降。不过呢,韩遂并没有马上就答应,而是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听从阎行的建议去投降曹操呢。

之后呢,马超联合了西凉的诸多势力一同起兵去反攻曹操。在这个时候,阎行心里是不希望韩遂去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的。毕竟这样的行动风险不小,可韩遂呢,并没有听从阎行的劝告,还是执意参与进去了。

曹操成功击败了马超所率领的联军,在这场战斗之后,马超联军中的韩遂也无奈只能选择逃走以保自身。而这时候,阎行做出了一个举动,为了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干脆直接带着手下的那帮人,毅然决然地叛变了,站到了曹操那一方。

话说韩遂当时正打算对阎行展开反攻呢,可谁能想到啊,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自己突然就得了重病,然后就这么病死了。这韩遂一死,局势可就发生了变化。阎行呢,随后便带着韩遂的首级,还领着韩遂原本的那些兵马,径直就去投奔曹操了。

按理说,阎行这人可不简单,既能统领军队,又能在战场上奋勇厮杀,那绝对算是个挺有本事的将领呢。他后来投奔到曹操那边去了,按常理讲,曹操怎么可能不重视他?就算不给他安排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哪怕只是让他去当个小官儿,那也应该能听到些相关的消息才对,可实际上却好像没什么动静,这确实有点让人纳闷儿呢。

不过呢,自从阎行选择投靠了曹操之后,在史书当中就再也寻觅不到他的踪迹啦。不管是在各类战斗场景里,还是其他的种种行动当中,都压根看不到阎行这个名字出现呢。甚至,连他去世的相关消息也都未曾见到过一点儿记载哦。

吕布的一生之敌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从这就能看出吕布的实力那可是相当厉害,堪称是战斗力最强的存在呢。就拿关二爷来说吧,关二爷那也是极其勇猛的人物,可即便如此,面对吕布的时候,也得和他的两位兄弟一起上才行,即便三人联手,也仅仅只能压制住吕布,想要把吕布斩杀,那还是做不到的。

在吕布离世之后啊,就只剩下那些水平相对没那么高、算不上顶尖的武将了。面对关羽这样的厉害角色呢,他们当中单独一个人想要战胜关羽那都是极为困难的事儿,更别提要三个人一起上阵去对付关羽了,根本就没必要嘛,毕竟连一个人都很难打得过,又何谈要三个人一起出马呢。

假如有人宣称,存在着这么一个人,他不仅敢和吕布进行单挑,而且还把吕布给击败了,想必大家听到这样的说法,第一反应都会觉得这是在说假话呢。

实际上啊,真的存在这么一位猛将呢。只是可惜,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就因为这个缘故,了解他的人那是寥寥无几。

话说在曹操与吕布展开的濮阳大战那段时期,这一仗打得可真是够久的呢,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下子就过去了一百多天呐。这么长时间的对峙,双方的粮草储备都消耗得差不多啦,到最后,都已经没有粮食可用了哟。

曹操和吕布双方僵持不下,要是继续这么打下去,很可能就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于是呢,曹操就琢磨着,这么耗下去可不行,得想个办法先缓一缓。经过一番考虑,曹操就主动和吕布去沟通协商,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先暂时停止交战,为啥呢?因为这时候,双方的粮食都不太够啦,都得赶紧去找粮食来补充军需,不然饿着肚子可没法继续打仗啦。所以呢,他们就决定暂且休战,然后各自去为找粮食这件事儿忙活起来了。

在那个时候,可不只是吕布所率领的军队面临着没有粮食的困境,就连普通的百姓们也同样没了粮食可吃呢。这是为啥?原来是当年遭遇了一场蝗灾,那蝗虫铺天盖地的,把地里原本该收获的粮食全都给吃进它们自己的嘴里去了,这才导致无论是军队还是百姓,都陷入了粮食短缺的艰难处境之中。

吕布没办法,只能四处游荡徘徊,他心里就盼着能够寻觅到一座存有粮食的城池,毕竟没粮食可不行,所以他只能这样到处乱转,寄希望于能发现那么一个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的城池呢。

您猜怎么着?吕布还真就找到了一座小城,这城名叫乘氏。在这儿负责镇守的人呢,是李叔节。当时吕布那军队的状况啊,可惨啦,到处都是饿得不成样子的士兵,就跟饿殍似的躺得到处都是。李叔节瞧见这情形,心一软,动了善心,就赶忙给他们准备了好些粮食,还备上了一些酒水呢。

然而,那吕布的做法实在令人咋舌。人家李叔节此前或许对他还有所帮助呢,可他呢,不但丝毫不懂得感恩,反倒动起了歪心思。他竟然想着要去攻打李叔节所在的乘氏这个地方,其目的就是为了把那里给拿下之后,将他们所有的粮食都据为己有。

话说那李叔节心里头可不乐意啦,随后就吩咐人去把自己的弟弟李进给找来。这李进啊,就是负责给吕布他们做饭的伙夫呢。您可别小瞧了他,这李进可不单单只会杀牛做饭,要知道,他可是连人都能杀的呢。

话说李进听闻了城外吕布的所作所为,这才晓得吕布竟是这般不讲道义的小人。得知这情况后,李进那心里头别提多气愤、多痛心啦,就好像被人狠狠扎了一刀似的。当下,他啥也顾不上了,二话不说就抄起长枪,飞身上马,心里就一个念头,一定要为那些被吕布给吃掉的粮食去讨个说法,好好出出这口恶气,就如同是要去为遭受了莫大冤屈的事物“报仇”一般呐。

话说李进和吕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这两人你来我往,竟一连战斗了数十个回合,而且双方是难分高下。在这战斗的过程中呢,李进的情绪是越来越激动,愈发地愤怒起来,那气势仿佛要把吕布给彻底压制住一般。吕布这边呢,在和李进长时间的对战之后,渐渐就感觉有些吃不消了,心里头直犯嘀咕,知道情况不太妙啦。就这样又过了一阵子,吕布终究还是先坚持不住了,只见他赶紧掉转马头,骑着那大名鼎鼎的赤兔马,灰溜溜地朝着自己的军营方向逃窜回去了。

按常理来讲,李进可是在正面的交锋当中把吕布给击败了呢。要知道,吕布那可是赫赫有名的猛将,能在正面将他打败,这战绩可太了不起啦。凭借着这样耀眼的战绩,正常情况下,李进应该会受到各方势力的竞相拉拢才对。可奇怪的是,自打这一场和吕布的大战结束之后呢,李进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彻底消失不见了,再也没了他的踪迹呢。

魏延一生之敌

指望他这样一个愣头青去实现复兴汉室的大业,估计得等到下辈子才有那么一丝可能咯。要知道,复兴汉室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有非凡的智谋、卓越的领导才能以及沉稳老练的行事风格等等诸多条件。而他呢,就是个愣头青,做事莽撞,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深谋远虑,就凭他这样子,想要达成复兴汉室的目标,真的是遥遥无期,差不多也只能寄希望于下辈子这种遥不可及的时间点啦。

魏延这人,真的是不太明智呢,而且还老是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就在诸葛亮快要离世的时候,他早就把魏延心里头的那些想法给看透啦,所以就提前对杨仪他们作出了提醒呢。

诸葛亮对于万一魏延反叛的情况,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应安排,针对杨仪等人届时该采取何种行动,都已经布置妥当。当下呢,就只需静候着,看魏延接下来究竟会有怎样的举动了。

就如同诸葛丞相事先预料的那般,在他刚刚离世之后,魏延就做出了一个举动,他派人去把栈道给烧掉了。这么一来,可就把杨仪等人都阻拦在外面了,让他们没办法按照正常的路线前行呢。不过好在,虽然栈道被烧了,但他们还是有其他的道路能够用来返回的,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啦。

且说魏延那一边,他率领着兵卒企图去攻占汉中这块地方。当时啊,魏延心里头可能还觉得挺得意呢,觉得自己这事儿能成,一路带兵前行,可能都已经在畅想拿下汉中之后的种种情形了。可哪能想到啊,就在他正洋洋得意的时候,危险却悄然降临了。只见身后马岱快马加鞭追了上来,瞅准时机,手起刀落,一下子就把魏延给斩于刀下啦。

话说马岱可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就比如那一件大事,那可是相当关键呢。按常理来说,在蜀汉这样的阵营里,立下这般大功的他本应该得到重重的重用才对。可奇怪的是呢,自从他成功斩杀了魏延之后,就仿佛一下子没了什么动静,好似就此销声匿迹了一般。一直到后来,姜维他们组织北伐行动的时候,马岱这才又出现了那么一次。不过呢,这次出现也只是匆匆一下,就如同昙花一现般短暂,之后便又没了什么消息,着实让人觉得有些意外呢。

马岱乃是马超的弟弟,而且他还是斩杀反贼的大功臣呢。按常理来说,有着这样的身份和功绩,本应该有着一片光明的前途,未来发展肯定是备受期待的。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在史书的记载里,他后来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仿佛一下子没了踪迹,留下了这么一个让人有些疑惑不解的情况。

河北四庭柱之一

在官渡之战正式打响之前,这天下最强的军阀那得说是袁本初,也就是袁绍啦。当时他的势力可真是相当庞大呢,和他相比,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那可都远远不是他的对手。你瞧袁绍那边,手下那是猛将多得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数都数不过来,而且谋士也是一大帮呢。就这么强大的实力,他又怎么会惧怕仅仅一个曹操呢?

然而,官渡之战最终的结局是曹操击败了袁绍。这时候人们不禁会问,袁绍手底下那些勇猛善战的将领们都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还有他身边那些足智多谋的谋士们,又有着怎样的去向呢?

袁绍手底下的谋士数量着实不少,可咱们得知道,谋士嘛,主要就是负责出谋划策的,真正要做决定、拿主意的,那还得是袁绍本人。你看啊,那些谋士们可是给出了好多很不错的建议呢,然而袁绍呢,竟然一条都听不进去。这事儿能去埋怨谁呢?说到底,还不就是他自己的问题嘛。

袁绍手底下可是有着不少猛将呢。不过呢,大家可别忘了,当时曹操那边的猛将数量也不少。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时候,曹操还把关羽给借到了自己这边来助阵。结果呢,袁绍一直引以为傲的两员大将,也就是颜良和文丑,最后都被曹操借来的关羽给斩杀了。

在那个时候,有几个人并称为“河北四庭柱”,其中包括颜良、文丑,另外两人便是张郃与高览啦。当张郃和高览听闻了颜良、文丑身上所发生的那些事儿之后,心里就不免泛起了担忧之情呢。毕竟颜良、文丑的情况让他们意识到了曹军的厉害。所以呢,张郃和高览就琢磨着,得去劝劝袁绍,让他暂且先把军队往后撤一撤,避开一下曹军那咄咄逼人的锋芒才好,不然的话,说不定也会遭遇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心里很清楚,就以当时的形势而言,如果马上和曹军展开作战行动,那肯定是要遭受很大损失的,占不到什么便宜。可袁绍呢,他才不管这些情况呢,压根就不考虑其中的利弊得失,执意要逼着这两个人出去和曹军打仗。这俩人被逼得实在没办法,最后走投无路,都只好选择投降曹操那边去了。

张郃在后来成为了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当中的一员。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初和张郃一同投降过来的高览,此后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没了任何消息。既看不到有关他参与作战的相关报道之类的情况,甚至就连他究竟是何时何地因何而死这样的消息也都全然没有,这着实是让人感觉十分奇怪。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阎行、李进、马岱、高览这样四位猛将,他们可都曾立下过赫赫大功。照理说呢,凭借着他们的功绩,那是完全应该在历史的画卷之上留下极为浓重且精彩的一笔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几位猛将却仿佛突然之间就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不见了。更为奇怪的是,关于他们具体是什么时候离世的,居然都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留存下来,这可真算得上是一件十分蹊跷的事儿啦。

0 阅读:8
红尘客栈梦回时往事

红尘客栈梦回时往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