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帖子,对我震动非常大!
一位24岁的网友说,花自己的钱买了个菠萝,妈妈觉得不值8块,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了帖主一路,说她不会精打细算,不会讨价还价,说她没有。一气之下,她把菠萝砸了!
帖主说,现在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好委屈,好想哭!她只是想吃一个菠萝,比妈妈希望的贵了2块而已,还是花自己的钱买的,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一点也不尊重自己!

没想到,这个帖子有1.7万人点赞,有1.8万个留言,更没想到,很多网友感同身受。
我手机没电了,租个充电宝,前半小时免费,之后,2块钱1小时。我妈说,你可真有钱,自己家有不带,出来在外面花钱还租一个。
我想,这位网友也不可能每天都租充电宝充电,偶尔在外面手机电量不够,花钱租一个,父母真没必要,为了这么点小事,因为几块钱,这么冷嘲热讽孩子,搞得孩子心里不得劲。
现在年轻人很多事都是通过手机联系解决的,手机没电可能耽误很多事,老一辈应该对孩子的生活和社交方式表示理解。

扫兴的人真的很烦!我们清明节和婆婆一起到近郊玩了2天。婆婆一会儿说酒店太贵,一会儿岛上不好玩,一会儿说吃的菜不值那个价,一会儿又说太阳太大,排队太久有啥好玩的,真的很烦和这样的人一块出来......

实际上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像这位网友的婆婆的,真的很多。他们出生的年代生活比较艰苦,经济条件也差,花钱的时候就爱考虑个性价比。如果性价比不高,就觉得这钱花得不值。他们觉得,反正就是个睡觉,只要干净卫生就行,能花100解决的,为什么要花500呢?
现在年轻人讲究的是一文价钱一文货,质高价优。即使同一家酒店,不同的房型价格都会差很多。价格高,必然有价格高的理由。
由于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导致消费观念的差别也很大。
本来儿女们一片孝心,想让父母享受一下。结果费力不讨好,遭到父母一顿埋怨,觉得你不会过日子,浪费钱,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

有网友分析说,直接跟父母说你不喜欢听这个,你觉得烦,不管他们爱不爱听。因为你长大了,经济上也不依赖父母了,父母很恐慌,很怕失去你。巴不得每件事都挑刺,让你感到自己不行,就可以掌控你了。
你有这种反应,说明你父母不止一次这么说过你,不然不会有应激反应的。
不要想着让父母改变,他们很多人是改变不了的,保持距离不让自己受伤,或者发泄情绪也很重要。

一位网友说,在22岁的时候经历过跟帖主一样的事情,也觉得特别委屈,跟妈妈闹脾气。但现在30岁了,如果妈妈再说我,我会说:啊?买亏了!觉得因为这种小事没必要跟妈妈生气。
另一位网友也有同感,说自己的妈妈也这样,24岁会哭,30岁直接怼!
实际上,怼可能当时会让父母心里不痛快!但这种沟通方式未尝不可。因为,有的父母就是习惯性地指责和抱怨,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给孩子造成困扰。怼虽然粗暴,但可能效果比较直接、有效。
每一个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如果感到自己的方式让儿女不舒服或者生气了,也许会改正自己与儿女相处的方式。

但作为儿女,也要理解经济贫穷落后年代给父母思维带来的烙印,除了怼以外,即可以撒娇卖萌求放过,也可以装傻充愣转移话题。

有网友说,吵架没啥用。我妈催我结婚生孩子,吵了巨多次,都数不清了,每次吵架嗓子都喊哑了,互相骂的特别难听,她总是说以后不管我了。但下次还这样。我现在连微信和电话都懒得给她打,根本就改不了。

这位母亲的做法确实有点过了!这样逼孩子,不仅啥问题都解决不了,还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最后连亲情都没有了!
孩子成人以后,父母就得像对待同事或者朋友那样,尊重孩子。手就不能手那么长了,还想管孩子天,孩子的地,甚至孩子的工作、婚姻。
孩子成人后,父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孩子有需求,能帮就帮点,没能力帮或者不愿意帮,最好选择闭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认为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见得就是孩子喜欢的,想要的。父母干不好的事情,也不见得孩子干不好。父母不喜欢的,也不见得孩子不喜欢。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人生一世,就是一场体验,父母不能剥夺孩子的各种体验。
苦也好,累也罢,让他们自己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孩子成人以后,父母爱孩子,关心孩子,方式也得讲究,否则,也是费力不讨好。
现在都说,不做扫兴的父母!谁花钱,谁说了算。孩子未成人,经济未独立之前,父母说了算,孩子成人了,经济独立了,如果是孩子花钱,那父母何不做个甩手掌柜的,让孩子说了算呢?
网友,你认为呢?
ZERO
小时候喜欢看奥特曼,就自己攒钱买那种盗版碟,被我妈发现后就骂我乱花钱,然后直接都给我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