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哪来的底气?执意卖港给美国遭众怒,中方反制组合拳已打响

霸苍笙客栈 2025-03-29 11:44:42

李嘉诚仍不回头,执意将巴拿马港口卖给美国,中方见黑石高层信号不寻常。长和为何坚持要将巴拿马港口卖给美国财团?中方会见黑石集团,这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长和将 43 座港口拱手美国

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跟在港交所突然发布战略重组公告,一下就宣布和以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打算以228亿美元,把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给卖出去。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网友们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吵翻了,都在质问长和集团,为啥要把这么重要的港口资源,卖给美国财团?

咱们都知道,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这些港口对咱们国家的航运贸易来说,太重要了。

一旦美国财团控制了这些港口,再配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船舶随意征收高额停靠费用,或者干脆实施限流。

那中国出口货物成本肯定得大幅上涨,就拿咱们国内一些制造业企业来说,原本靠着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这成本一涨,价格优势没了,订单也会大量流失,企业的利润直线下滑,甚至有些小厂可能直接就倒闭了。

而且供应链安全也会遭受严重威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不来,成品又运不出去,整个产业链都得乱套。

从各方分析来看,贝莱德财团背后大概率有美国政府在推动。

美国一直野心勃勃,妄图通过控制关键物流节点,配合“印太战略”,对中国形成“港口包围圈”。

这次长和集团出售港口,无疑是给美国递上了一把利刃,让他们有了进一步遏制中国的机会,这也让我国在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压力骤增。

中方连环出击!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官方迅速做出反应。

3月13-15日,国务院港澳办接连转载《大公报》的评论文章,毫不留情地批评长和集团这一交易可能危及国家战略安全,完全缺乏民族和社会责任感。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方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损害他国权益的行为。

香港特首李家超也强调,社会对这一交易的关切必须重视,特区政府反对任何胁迫施压手段。

市场对这一交易的担忧也直接反映在了股价上。

长和集团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就像坐了过山车一样,一度大幅跳水,午盘收跌3.87%。

虽说午后稍有反弹,但很明显,投资者对这笔交易充满了担忧。

3月21号,中国出台了《反国外制裁法》。

这法律可太关键了,给咱们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撑了把保护伞。

按照这个法律,只要涉及国家安全的资产交易,中国有明确的权力,能把相关方在咱们国内的各种资产,像证券、存款、股权这些,全都冻结了。

要是长和集团跟贝莱德财团真完成了这笔交易,还被认定损害了咱们国家利益,那咱们司法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肯定会按《反国外制裁法》的规定,该冻结资产就冻结,该追究法律责任就追究,绝对不让国家核心利益受一点损失。

紧接着,3月24号,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

这会见背后,恐怕大有深意。

说起贝莱德和黑石集团,关系不一般。

1988年,贝莱德创立时,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直接掏出500万美元当初始资金,还持有一半股权。

后来,贝莱德发展壮大,和黑石分道扬镳,可即便如此,这两大集团在业务上依旧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就拿国际金融市场来说,在不少大型投资项目上,双方时而争抢份额,时而又携手合作。

这次会见,苏世民当场就表态,黑石集团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愿意推动美中经贸合作。

别看这话听着平常,实际上,这是给美国财团,尤其是参与长和集团港口收购的贝莱德财团,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涉及中国相关利益的问题上,可得谨慎行事,别想乱来。

可即便面临着官方批评、舆论压力,以及市场的负面反应,3月26日彭博社报道称,长和集团依旧我行我素,无视各方反对,按原计划推进交易,还打算在4月2日前完成协议签署。

李嘉诚为何执意卖掉港口?

由此看来,李嘉诚真的要和国家对着干吗?未必,但这位87岁的商业教父,确实在做一场豪赌。

这场交易首先是笔生意。

228亿美元相当于长和集团年利润的4倍,比三年前卖英国电网的100亿镑翻了一倍多。

贝莱德给的报价,足足高出港口资产评估价37%。

这种"溢价甩卖"的好事,在商业史上都少见。

李嘉诚的哲学向来是"不赚最后一个铜板":2013年卖香港华人行,2019年卖伦敦总部,2022年清仓英国电网,每次都是资产巅峰期脱手。

巴拿马港口特许经营权到2047年只剩22年,美方此时接盘,正好符合他"见好就收"的风格。

李嘉诚退居二线后,长子李泽钜急需证明自己。

新管理层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是"去地产化"。

现在长和系港口业务占利润28%,但回报率只有8.7%,远低于李嘉诚当年的基建项目。

李泽钜去年刚投30亿美金搞量子计算,卖港口的钱正好给AI、新能源等新业务输血。

就像当年李嘉诚卖酒店投身基建一样,李泽钜需要用这笔钱在家族史上留名。

但他忘了:巴拿马港口不是普通资产,那是中国航运的"命门"。

而且,李嘉诚骨子里还是"大英帝国思维",当年靠"政治归政治,生意归生意"游走中英之间。

但这次他低估了两个变化:美国已把中国定义为"主要威胁",中远海运都被列入实体清单,何况民营港口?

去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加勒比海搞"中国船舶专项检查",这种苗头他不可能没看到。

中国反制决心今非昔比,《反国外制裁法》已冻结三家美企在华资产。

可长和系在大陆还有2700亿投资,他可能觉得"法不责众",或者自己能斡旋。

李嘉诚的成功源于三次精准踩点:1967年香港动乱抄底楼市,1984年中英谈判前布局基建,2008年金融危机抄底欧洲。

但这次他踩错了节奏。

他可能以为:美国不会真拿巴拿马运河开刀,却忘了特朗普连北约都敢威胁;中国会像以前一样"大事化小";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能摆平一切。

结语:

李嘉诚的算盘,说到底是"机会主义":看到美国加息美元回流,想赚最后一波溢价;认为中美"斗而不破",自己能当"中间人";高估资本力量,低估国家主权硬度。

但他忘了两个常识:关键基础设施没有纯粹的商业属性,霍英东当年明知运物资会被制裁,依然选择站在国家这边,因为有些钱赚了会烫手;

时代变了,2025年的中国不会允许任何人在核心利益上"打擦边球"。

现在李嘉诚还有回头路吗?

4月2日前终止交易,最多赔点违约金。

但如果执意签约,等待他的可能不只是法律风险——长和系的根基在香港,而香港的繁荣,从来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

这场赌局,他真的输得起吗?

参考来源:

0 阅读:0
霸苍笙客栈

霸苍笙客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