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中国粗钢产量10亿吨,稳居全球第一,为何还花920亿进口钢材

破茧成蝶展宏图 2024-11-29 16:26:42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前言>-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年产粗钢可以稳定在10亿吨以上,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为何我们产了这么多钢铁,还要花费920亿去进口钢材呢?

-<中国钢铁产量>-

中国钢铁的发展迅速,从改开之后,产量也在不断飙升。

从1978年的3178万吨,到2023年约10亿吨,增长了30多倍。

这样的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50%还要多。

也就是说,全世界每两吨钢,就有一吨产自中国。

并且,我们的钢铁也早就开启了“走出去”的道路。

在去年只是钢材的出口量已经达到9026万吨,粗钢也达到了8568万吨,同比增长达到了64%。

可见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建设都在使用我们的钢铁进行建设。

作为钢铁出口大国,中国却也在大量进口钢材。

去年我们进口的钢材有765万吨,总价达到了920亿元。

不过,这个进口的数量想对于22已经减少了292万吨,同比下降达到了27.6%。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都对钢材进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进口量有所下降,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小。

这样的数据,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钢材产量。

其实我们进口的钢材,并不是普通钢材,而是被称为“特种钢材”。

这些特种钢材与普通钢材也完全换,可有着十分大的作用!

-<进口钢材的作用>-

我们进口的这些钢材和大量生产的粗钢不同,这些基本都是特种钢材。

这些钢材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就像是他们的名字一样。

这些性能,都是通过在碳钢中添加各种微量元素,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而获得的。

微量元素,看似不起眼,但作用却不可小觑。

就像烹饪时加入的调味品,虽然份量不多,但却能够极大地改变食物的口感和风味。

在钢铁中添加微量元素,道理是一样的。

在钢中加入铬,可以大幅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不锈钢。

加入钨,可以显著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和矿山机械零件。

加入钴,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持久性,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叶片。

加入钛,可以细化钢的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用于制造航天器和高压容器。

就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量元素,赋予了特种钢各种神奇的性能,使其能够适应各种苛刻的工况要求。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餐具、家电,到代步出行的汽车、高铁。

高楼大厦的建筑材料,精密仪器的核心部件,又或者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构件,还有军工国防的核心装备,这些领域中都离不开特种钢的使用。

它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科技实力,关系到产业安全和国防建设。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而发动机的心脏,就是由特种高温合金制成的涡轮叶片。

这种材料不仅要耐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还要承受数万转/分的高速旋转,同时还要经受剧烈的振动冲击。

用普通材料,哪怕是普通的不锈钢,都是不可想象的。

只有特种高温合金,才能胜任如此苛刻的条件。

航天领域的火箭、卫星等飞行器对材料的要求更是极端。

它们不仅要在高温、高压、高速的极限环境下工作,还要经受宇宙辐射的考验。

这就要求材料不仅要有超高的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还要有优异的抗辐照性能。

而这些性能,都需要特种钢来提供。

坦克装甲、潜艇壳体、导弹弹头各种大国重器,无一不是特种钢的重要应用场景。

我们作为产钢大国,难道不能自己生产这些特种钢吗?

-<特种钢材>-

特种钢有上百个品种,上千个牌号。

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用途。

有的耐高温,有的耐腐蚀,有的硬度高,有的韧性好。

这些特性,都来自于钢中添加的各种合金元素,以及特殊的热处理工艺。

面对如此复杂的品种,企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有些特种钢,虽然性能卓越,但在国内的需求量并不大,生产起来的经济效益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选择性地发展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品种,而对其他品种则采取进口的策略。

这是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多,一些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于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考虑,往往会在合同中明确要求使用某些国外品牌的特种钢材。

虽然这些年我们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某些尖端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合资企业的做法,在无形中加大了我们的进口需求。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特种钢在高端制造、军工国防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一些关键材料,我们还不能完全自给自足。

航空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需要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下长期工作,还要经受住强大的离心力和振动的考验。这对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力学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这样的高温合金,我们还不能完全自主生产,需要进口一部分。

就连现在最热的芯片制造,也离不开特种钢的使用。

这种钢的纯度要求比普通不锈钢高出几个数量级,含碳量必须控制在0.02%以下,而其他杂质元素含量也都有严格限定。

目前,这样的超高纯不锈钢,国内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进口。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在特种钢的研究上就不行……

-<国产特种钢>-

在很早之前,不少人会提起中国作为产钢大国,竟然连圆珠笔尖都造不出来。

其实,圆珠笔尖所只用的钢球,也是一种特种钢材。

而这种钢材,我国在2017年时,就已经完成了这种圆珠笔头的不锈钢生产,并且还是全新的材料。

并且,研发出这款钢材的太钢集团,只用了一个最小的生产线,就造出了足够10年使用的圆珠笔水珠。

可见,我们并非没有能力制特种钢材。

目前全球有22类钢铁品种中,我们已经能够生产其中的19类。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生产绝大部分特种钢的能力,一些过去必须依赖进口的品种,现在也能够自主生产了。

像高碳马氏体不锈钢,这是一种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种钢,用于制造高端轴承和紧固件等零部件。

长期以来,这种钢主要被少数欧美日企业垄断。

但经过攻关,我国成功研发出自己的高碳马氏体不锈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还有超薄“手撕钢”,这是一种厚度小于0.05毫米的超薄钢带,韧性极高,可以像纸一样弯曲而不断裂。

它在电子通讯、家电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这种钢过去主要由日本和德国企业生产,但我国的太钢不锈,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厚度仅为0.02毫米的“手撕钢”,刷新了世界纪录。

一方面,我们自研特种钢在不断的进步,打破国际上的垄断。

另一方面,一些用量不大的特种钢,就选择了进口。

在两方面的作用下,我们的特种钢进口,也进入了数量下滑阶段。

-<结语>-

中国造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尽管特种钢领域,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短板和挑战。

但是现在这种结构正在不断改变,相信未来我国的钢铁工业会有更多新的发展和机遇。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去年中国粗钢产量依然实现平控

科技日报——超高碳马氏体不锈钢 让老钢企实现“华丽转身”

中国钢铁网——2023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

新闻晨报——单日热销2000支!每支不到 2 元的太钢笔尖中性笔,在淘工厂双11被网友抢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