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就得懂娃,可好多新手爸妈连宝宝饿了还是困了都分不清,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全是无用功!
宝宝不会说话,全靠各种信号来传达需求,饿了和困了的表现看着相似,实际却大有不同。可有些家长倒好,宝宝明明困得眼皮直打架,却以为是饿了,一个劲喂奶;或者宝宝饿得哇哇大哭,还以为是困了,抱着哄半天,这不是折腾宝宝嘛!
我有个朋友就是,孩子刚出生那会,手忙脚乱的。有次宝宝哼哼唧唧,他老婆一看孩子往怀里钻,就觉得是饿了,赶紧喂奶。结果喂了半天,宝宝还是不老实,哭得更凶了。两口子急得不行,后来仔细观察,才发现宝宝是困了。这一番折腾,宝宝累得够呛,大人也跟着心力交瘁。
宝宝饿了和困了的信号其实挺明显的,就看家长有没有用心去观察。饿了的宝宝一开始会身体扭动,慢慢烦躁不安,接着大哭,那哭声震得人耳朵疼。还有吸吮动作,小嘴吧唧吧唧的,或者吸吮手指,一碰到脸蛋就转头找吃的,那急切的模样,好像生怕晚一秒就饿坏了。月龄大些的宝宝看到妈妈或者奶瓶就兴奋,奶到嘴边更是大口吞咽。
困了的宝宝,眼神迷离,盯着一个地方发呆,小手还时不时揉眼睛、抓耳朵。情绪也不稳定,烦躁不安,哭闹起来短促又高亢。而且这时候就算靠近妈妈胸口,也没多大兴趣吃奶。面对逗弄,反应迟钝,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不过只要妈妈抱起来轻轻摇晃,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可有些家长就是粗心大意,忽略这些信号。总觉得宝宝哭了就喂奶,闹了就哄睡,也不管对不对症。这不仅让宝宝难受,家长自己也累得够呛。
我家大宝小时候,我也走过弯路。有一回宝宝困了,我却以为他饿了,喂了奶还是不睡,还吐奶了。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是困意作祟。从那以后,我就格外留意宝宝的各种信号,再也没犯过这种低级错误。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信号会不断变化。新手爸妈们可得多花点心思,好好观察学习。要是实在拿不准,就试试“喂奶 + 安抚”的组合法。先喂点奶,看看宝宝反应,如果不饿,那就拍拍哄哄,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
养娃之路漫漫,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宝宝的成长。家长们可别偷懒,多了解宝宝的需求,才能让宝宝少遭罪,自己也能轻松些。别等到宝宝哭得撕心裂肺,自己累得腰酸背痛才恍然大悟。希望每位新手爸妈都能早日成为“懂娃高手”,让宝宝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