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第1集:文艺范潜入迷雾剧场,是来砸悬疑的吗?

相日聊影剧综 2023-04-25 11:59:15

文/斯嘉丽

最近闺蜜给我推荐了爱奇艺迷雾剧场的《平原上的摩西》,说弹幕一片叫好,文艺得不要不要的,但是她觉得悬疑有点看不懂。

悬疑这个题材我熟啊,去年至少看了四百多集韩国悬疑,现在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套路很简单:

开篇三分钟内必然有个凶杀案垫底,如果一个不够,三分钟之后再来一个,基本上第一集会告诉你,这是个连环杀人案,恐怖得不要不要的。

接下来就是各种故布疑阵,不是受害者有故事,就是凶手有故事,要么就是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有故事。

总之,必有一个视角让你共情。

案子奇,节奏快,主角极具个性特点。

这三种基本是目前比较好的悬疑剧的特点了。

而《平原上的摩西》宣传说是柏林电影节入围作品。

这就很厉害了,带着一种是不是有个节奏爽片的期待,我打开了电视剧。

看了第一集的前半集,我左盼右盼上盼下盼,我都没盼到案子发生,然后睡着了。

这个第一集前半集,实在是太文艺了!

这个部分讲的是一个伪文艺女青年没有遇到懂她的男人,就找了个没什么文化的圆滑普通青年结婚。

结婚的时候说得很清楚,我不嫌弃你粗糙,你也别嫌弃我文艺。

普通青年很乐意,晚上能一起睡就行,多么朴实和坦诚的雄性动物。

然后结婚生子果然两人都得偿所愿。

女的上班也不干活,只看书,男的到处给她搞关系,帮她分到可以拿钱又不干活的地方去上班。

从逻辑上讲,除了不能陪女青年从红楼梦聊到乱世佳人,普通青年对老婆已经做到极致了。

出个远门从关门关煤气叮嘱到吃饭睡觉的安全,最后说我不在家你还是去你爸家住吧。

不知道的只看这半集,真的会觉得这是个虽然没文化,但绝对的二十四孝老公,好像没有这个男人,基本这个女的后半生就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吃饭都不会的主,老公要是不在家,估计她活都活不下来。

但是海清饰演的伪文艺女主角傅小姐对老公从来没有好脸色,每天在家不是看书就是画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她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满意。

儿子不听话,喜欢打架。

老师把傅小姐叫去训话,傅小姐跟儿子基本不沟通。大概内心觉得自己那么超凡脱俗的内心,怎么养了个你这样狗屁不通的俗物!

然后傅小姐忽然发现厂里有个小女孩喜欢音乐,看来跟自己的文艺范很像,于是立马觉得是自己后继有人,要教小女孩。

画面给了划火柴玩的意向,很明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的文艺种子有了传人。

这么半集,讲的就是这个。

开头就是傅小姐相亲,接着结婚,接着找到了传承小斐。

按照常理,这是不合格的悬疑剧。

按照斯嘉丽开头总结的时下最流行的悬疑套路,这部剧别说一点了,半点都沾不上。

不悬疑就算了,还文艺得就像时代白描。

极力给大家展现那个时代的各种人的生活场景,各种长镜头,看来文艺的野心大于悬疑,这是怎么被安放在迷雾剧场里的?总策划在想什么?

这个意思,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很明显有一样的野心。

斯嘉丽是绝对不反感文艺片的,相反还非常喜欢。

但是我反感这种忽悠。把我的期待值完全往相反的方向搞了。

然后呢,虽然跟悬疑一点都不沾边,但是还是觉得导演有点东西,于是虽然昨晚前半集看睡着了,今天还是又向虎山行地从睡着之前的地方继续开始啃。

对文艺片,我一向是不拒绝的。

结果,到了第一集结尾,忽然峰回路转,出现了两件凶杀案。

一件入室杀人案,死了两位老人;一件出租车杀人案,杀掉了司机。

这就耐人寻味了。

无论是前半集的文艺,还是后半集的案子,类型片的特点都太明显了。

前半集的故事,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大龄伪文艺女青年将就的故事,以及她找到文艺传人的故事。

单单从海清的表演看,这个伪文艺女青年略显呆板。

但是她丈夫说她像苏联女孩子。

按照时代背景来理解,那时候的苏联女孩子,象征的应该是气质、高贵、冷艳,独树一帜,文化。

但是斯嘉丽感觉演出的有点作。

就像把才华横溢和思想高洁抽调以后,单独拿出来的爱作的林黛玉,动不动就跟宝玉冷暴力。

啥都不会还对生活不满。

心比天高,但是自觉自己命比纸薄。

然后被我找到导演的采访,原来!竟然!导演的意图真的是要塑造一个这样的角色!

这个导演可以!

原来这个角色是为了表现那个特殊时代的伤痛。

一个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子,从小受到知识是高贵的教育,结果爸爸遇到那个十年,被人从精神到肉体都进行了摧残。

她的信仰崩塌了,她的人生无所适从了,她的知识结构没有让她变成《三体》里的叶浩文,而是变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不合时宜的人。

她内心觉得高贵的知识没人能改变她的人生和地位,而现实的尘埃她又没办法遇到给她心灵慰藉的人,于是她封闭了自己。

当然,更重要的是,之所以她对自己老公冷暴力,对自己儿子不理不睬,主要还是因为,他老公其实也是当年参与批斗她爸爸的人之一。

这个太重要了。不知道导演到第几集才说。至少我看完三集都没说,每一集都是呼之欲出的自私又什么都不会的专门冷暴力老公和儿子的女人。

而且,你要是说她是因为老公干的这件事,对他很痛恨吧,她一开口就是让老公给儿子去走后门进警校。

就有一种超然脱俗只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进行的双标。

儿子警校一毕业,傅小姐立马就跟丈夫分居,搬回爸爸家住。

一种为了让老公养儿子而不得不将就的心态真的呼之欲出了。

当然,最离谱的是,我还要告诉自己,这是悬疑剧,这个傅小姐的事,看了三集跟案件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然而,又很纠结的是第一集后半段其实从悬疑上看,导演是可以拍悬疑的。

导演没有从受害者正面视角拍,而是直接上来就是凶杀案发生了,警察找家属、记者去现场。

所有的信息都是片段式的。

尤其是有一幕很有意思。

先看到记者的现场报道,也就是以记者为第一视角,她跑去现场拍摄被拒。然后画面切换,原来是傅小姐接班人,那个叫小斐的小姑娘在看电视。

接着电视机里继续传出记者开始在现场说的话。

这种转换挺有意思。

你看到的真实,和别人视角下的故事互相重叠。

这种手法充分体现了这部电视剧导演是有点水平的。

这个案子还没讲完的时候,第二个案子来了。

这个案子就更利落了。

出租车司机对着车上的镜子理了一下头发,说这个点我一般不载人。

下一个画面就到了出租车被点火。

是不是被这个干净利落杀了个措手不及?

值得拍手叫好了,真的。

第一集在熊熊大火中结束。

单单看第一集,前半段和后半段都在各自的类型里各自精彩,但是放在一起,割裂感还是很重的。

总的来说,导演水平肯定不低,因为镜头有一种凝练感和时代感,导演不是随手拍的,花过心思的。

可能拍一部类美剧韩剧的悬疑剧确实够不到天花板,但是拍这种充满文艺范的剧,咱们导演有经验。像《八角亭迷雾》,虽然情节乱七八糟,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画面不错。能看出导演有水平,就是不接地气。

这部剧目前绝对有八角亭迷雾的优点,但是一点也不迷雾,因为其实一猜就猜到这是跟小斐爸爸关系大了,没什么悬念。

所以,追求看悬疑的小伙伴可以散了,能接受文艺片,长镜头,缓慢的节奏,对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工业小镇有念想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满满的年代感,而且就算跟剧情没什么太大影响的镜头都做得很细致,真实得就像纪录片。

0 阅读:13
相日聊影剧综

相日聊影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