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市场,这个曾被全球资本寄予厚望的"蓝海",如今却成了外资企业的"修罗场"。继小米、vivo等中国企业接连遭遇"税务调查"后,全球科技巨头三星也未能幸免。

印度政府一纸通牒,要求其补缴6.01亿美元关税及罚款。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印度式陷阱"?2020年,三星关闭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工厂,将产能全面转向印度。彼时的莫迪政府高举"印度制造"大旗,以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政策吸引外资。

蜜月期转瞬即逝。2023年,三星印度工厂爆发大规模罢工,工人提出"薪资翻倍""每日工作5小时""职位世袭"等荒诞要求,即便三星妥协加薪20%,仍难平息风波。更讽刺的是,这场劳资纠纷尚未落幕,印度税务部门又突然指控三星"逃避电信设备关税",开出天价罚单。

三星并非孤例。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曾因"税务争议"与印度政府对簿公堂14年;美国电商亚马逊被追缴20亿美元税款;中国手机厂商累计被冻结资金超百亿元。一位匿名外企高管透露:"在印度,合规成本永远算不清,今天免税的零件明天就可能变成'走私品'。"

面对6亿美元罚单,三星一改往日妥协姿态,直接威胁关闭工厂。这一强硬举措引发连锁反应。印度股市科技板块当日暴跌3%,地方官员紧急出面"澄清"罚单依据。网友对此议论纷纷:"三星要是真撤了,印度制造的手机芯片怕是要断供""早该学中国企业果断撤离,何必等到被宰"。

对比越南、印尼等新兴市场,印度的营商环境显得尤为吊诡。同为人口红利国家,越南通过《投资法》明确外资权益,而印度却将"政策不确定性"变成创收手段。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对印直接投资同比骤降40%,其中制造业撤离案例增长67%。

目前三星尚未支付罚金,但已暂停在印新厂建设计划。这场博弈的结局,很可能重蹈小米覆辙。企业最终缴纳"赎金"换回经营资格。然而更大的损失已然造成: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印度主权信用展望调至"负面",直言"随意修改商业规则将摧毁投资者信心"。

当"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成为外企共识,莫迪的"世界工厂"梦想还剩几分可信度?或许正如德里大学经济学家夏尔马所言:"印度真正需要的不是外资工厂,而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否则,下一个三星式的悲剧,只会来得更加猛烈。
用户86xxx77
记得某家笔记本公司说准备全部印度供应链在印度生产计算机的
吾希水
听说比亚迪还要一头扎进去
用户55xxx27 回复 04-02 22:20
你肯定看的印度新闻
海阔天空
好的[滑稽笑]
用户98xxx33
苹果一样搬去[笑着哭]放心[呲牙笑]
可爱大肥猪
阿三撸棒子
恒言无忌
联想要去试试
法晓
印度战略短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