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脸皮厚”当成贬义词,觉得它代表不知羞耻、没心没肺。
但你发现没有,真正过的舒坦、幸福的人,往往是“脸皮厚”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脸皮厚”,也意味着一个人不再轻易被外界评价左右,能够坦然面对拒绝、失败和批评,活得更加自由。
相反,那些“脸皮薄”的人,往往过度在意他人看法,害怕犯错,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入自我怀疑。
他们活得很累,不是因为世界太苛刻,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太苛刻。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聊聊,为什么“脸皮厚”是心理强大的表现?如何让自己“厚”得健康、“厚”得自在?
1、为什么说“脸皮厚”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① 不再被“羞耻感”绑架
心理学家布伦·布朗在《脆弱的力量》中提到:“羞耻感的本质,是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
脸皮薄的人,往往对“丢脸”极度敏感:
说错一句话,能懊恼好几天
被领导批评一次,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甚至别人一个眼神,都能脑补出“他是不是讨厌我?”
“脸皮厚”的人,并非不在乎他人,而是能区分“事实”和“感受”。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一件事,就否定自己整个人,而是这种心态:“我只是做错了事,并不代表我是个糟糕的人。”
② 对拒绝和失败有更高的耐受力
脸皮薄的人,容易把“被拒绝”等同于“我不够好”。
比如:
表白被拒?→ “一定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求职失败?→ “我果然是个废物。”
脸皮厚的人从来不会这样想,他们更倾向于理性归因:
“对方拒绝我,可能只是我们不适合。”
“这次没成功,但至少我积累了经验。”
③ 敢于坚持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不敢说“不”,怕得罪人、怕被讨厌。但脸皮厚的人明白:“别人的情绪是别人的课题,我的需求同样重要。”
比如:
同事总让你帮忙加班?脸皮厚的人会说:“抱歉,这次我也有自己的安排。”
亲戚催婚催生?脸皮厚的人会一笑而过:“我的生活,我自己决定。”
在脸皮薄的人还在因为他人看法犹豫、纠结的时候,脸皮厚的人,早就学会了“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的智慧。
2、为什么有些人“脸皮薄”?
① 童年时期的“高敏感”训练
如果父母或老师总是用批评、贬低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别人都能考满分,你为什么不行?”),孩子就会形成“我必须完美,才能被爱”的信念。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会对批评异常敏感,甚至成年后依然活在“怕犯错”的恐惧中。
② 过度依赖外部评价
脸皮薄的人,往往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他们的逻辑是:
“别人喜欢我 = 我有价值”
“别人否定我 = 我不够好”
但问题是,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③ 对“脆弱”的误解
很多人觉得“脸皮厚”=冷漠无情,其实恰恰相反。真正的脸皮厚,是敢于暴露脆弱,不怕被人看低。
比如:
敢于承认“我不懂”,而不是硬撑装懂
敢于说“我需要帮助”,而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3、如何科学地“练厚脸皮”?
① 练习“课题分离”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别人的看法是别人的课题,我的行动是我的课题。”
比如:
你拒绝了朋友的借钱请求,对方不高兴 → 这是他的情绪,不是你的错
你穿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别人说“不好看” → 这是他的审美,不影响你的快乐
请记住,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永远别因为他人的情绪自责、内耗。
② 培养“成长型思维”
脸皮薄的人往往有“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失败=无能。
而脸皮厚的人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失败只是暂时的,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
被老板批评?→ “正好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搞砸了演讲?→ “下次我会准备得更充分。”
③ 从小事开始“脱敏”
在餐厅大胆说“这道菜太咸了,能换一份吗?”在地铁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站起来笑笑,别急着逃离现场。
被人开玩笑?用幽默怼回去,而不是默默难受。
脸皮就像肌肉,越练越厚,所以不妨练练。
④ 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当你真正相信“我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时,别人的眼光就伤不到你了。
所以你可以每天都鼓励鼓励自己,比如:
每天写下自己的3个优点
回顾过去克服的困难,提醒自己“我比想象中强大”
“脸皮厚”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清醒地知道:别人怎么看你,那是他们的事。你怎么活,才是你的事
与其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如“没心没肺”,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愿你也能练就一张健康的“厚脸皮”,在别人的评价里“刀枪不入”,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才华大道
像美国这样的傻逼,早已经彻底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