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柯文翔)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2023 年 11 月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也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列为关键举措。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秸秆禁烧给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一些较为严重的影响。
1月19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金色惠农合作社理事长、湖北省汇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af655b2223aa14116c36e38847fce6.jpg)
王建兵介绍了当前秸秆禁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病虫害加剧与农药依赖困境
秸秆禁烧全面推行后,秸秆还田成为主要替代手段,但却引发了病虫害问题日益严峻的连锁反应。以水稻种植为例,秸秆还田使钻心虫(二化螟)的越冬基数爆发式增长,达到以往的 10 倍以上,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面积也逐年显著递增。这是因为秸秆中携带的大量病菌以及害虫虫卵在还田过程中未得到有效消杀,直接进入土壤,为来年农作物生长埋下隐患。农民为应对病虫害,不得不加大农药使用量,这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与当下农药减量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增加了种粮成本,压缩了农民利润空间。
二、土壤环境恶化与作物生长受阻
秋冬季粉碎后的秸秆碎片进入土壤后,受低温环境制约,难以在短时间内分解腐熟。大量未分解的秸秆长期留存于土壤中,严重破坏土壤物理结构。作物播种后,秸秆碎片会阻碍种子正常生根,后续土壤发酵过程中还会因产生热量而导致烧根现象频发,致使作物出苗率大幅降低。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对粮食产量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王建兵建议加大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
一、科学规划秸秆焚烧
在油菜、早稻、中稻、晚稻收割时期,相关部门应组织有计划、统一的秸秆焚烧行动,确保在不污染空气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秸秆焚烧具有诸多益处,如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土壤孔隙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镉效果;便于下一季作物的农事操作;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平均每亩水稻田可节约约 30 元的机收时秸秆粉碎费,每亩减少病虫害防治费用 80 元以上)。但在实施秸秆焚烧时,需要严格控制焚烧条件,如选择合适的天气、时间和地点,确保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测等,实时监控焚烧情况,确保焚烧行动的安全和有效。
二、加大病虫害防治统筹力度
加快生物防治病虫害的科技研究与推广工作。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可以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大力鼓励秸秆离田利用
支持农作物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方面的离田利用,并推动相关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秸秆肥料化可以通过堆肥、腐熟等方式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秸秆饲料化可以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于畜牧业生产,减少对粮食饲料的依赖。秸秆原料化可以将秸秆用于造纸、建材等行业,提高秸秆的附加值。秸秆能源化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沼气、生物质燃料等,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秸秆离田利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秸秆离田利用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意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可以组织开展示范项目和现场观摩活动,让农民亲身感受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好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加大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规划秸秆焚烧、加大病虫害防治统筹力度、大力鼓励秸秆离田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秸秆禁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秸秆处理与综合利用的良性发展,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