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终于遭报应了,如今有着超过一千七百家企业,包括众多中国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撤离印度,这一现象不仅令人唏嘘。
“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位刚从印度撤资的企业家感慨道。回想起在印度的经历,他依然心有余悸。以小米为例,这家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的科技企业,曾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却不幸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印度政府以逃税为由,小米被印度扣押了约四十八亿资产,还无端指控逃税九百亿。
“都本以为印度是个充满机遇的市场,没想到却遭遇了这样的不公。”小米的遭遇并非个例,大疆、vivo等中国企业也相继遭遇印度的“特殊关照”。大疆在面对印度的无理要求时,坚决拒绝了仅支付25%预付款的提议,坚持全款到账才交货,这一举动显强硬,“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想空手套白狼嘛!”
“印度的预付款模式,简直就是一场对外企的‘掠夺’。”一位国际经济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阵风战机的遭遇便是最好的例证,卖了三十六架战机,却只收到了五架的钱,这样的商业环境怎能不让人心寒?日本企业也纷纷效仿,要求全款发货,以免步小米等企业的后尘。
面对如此恶劣的商业环境,外企们纷纷选择撤离,寻找更为公平、透明的市场。印度市场的潜力虽大,但那只“黑手”却让无数企业望而却步。智能手机市场规模预计达八亿台,这本应是外资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
相比之下,与中国的合作则显得尤为珍贵。在中国,外企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双方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这种开放包容的商业环境,正是吸引外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印度做生意,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如果印度不改变其贸易政策,重新启动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那么‘外资分厂’的帽子,怕是要一直戴下去了。”一位长期关注印度市场的分析人士如是说。
光看到阿三的人口潜力,还看到他们的购买力了吗
阿三的商业思维,是典型的过于精致利己。商人尽量利己这很正常,但会在考虑到对方一个大致利益的前题下,尽量争取【如一件商品出厂价是10块,你去批发商拿货,你会用13块拿,总得给批发商赚3块。而阿三……首付款这道梗不说,恨不得只用10块就能拿到货,还得让批发商把厂家进货渠道和一切资源都给自己。之前一个挺出名的犹太商人说过,印度根本不懂经济,真没说错。】
商人有利可图,不管颜色。死到临头,才明白选择不看对象,吃苦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