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时光里的温瑈 2024-12-19 20:32:40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后,点击"关 注、点 赞"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更新...

文|小苏

编辑|观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1月13日,25岁的海子洋洋洒洒写出了这首传世佳作。即便时至今日,都仍被人广为传颂。

初读此诗,大家都认为海子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可谁又能想到,仅两个月后,他便选择了卧轨自杀。

北大毕业的海子生前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何选择用这种方式自杀呢?

一、如获至宝

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安庆的查湾村。在他出生前,家里曾有过两个夭折的姐姐。

每每提到此事,母亲操彩竹就忍不住落泪。若非家道中落,她也不至于过到如今这般境地。

要知道,操彩竹的爷爷可是民国时期经营棉花的富商。光安庆市里的宅子,都有十几处。

基于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操彩竹从小便养尊处优。

每次出门,她都是轿子来轿子去。然而好景不长,棉花生意便开始没落了。

为了生活,父辈一代几乎变卖了所有家产。

待操彩竹长到结婚的年龄时,家里基本上没什么积蓄了。

没有办法,她只能屈身嫁给贫寒的查振全。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刚结婚那会,操彩竹和查振全一直以种田为生。可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根本攒不住多少钱。

万一遇到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就连基本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犹豫再三,小两口决定去长江南岸的祁门务工。

几经周折后,查振全找了份裁缝的工作,操彩竹成了一名采茶工。辛苦归辛苦,但总比在家种田挣得多了。

抵达祁门不久,操彩竹就有了身孕。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件好事。

谁曾想,女儿出生之时刚好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别说上班挣钱了,家家户户连饭都吃不上了。

就这样,操彩竹眼睁睁看着女儿饿死在了怀中。

大概是为了逃离这个伤心地吧,她和丈夫重新回到了查湾村。

然而,上天并没有因此而眷顾这位可怜的母亲。

二女儿出生不久,便跟随姐姐的脚步去了。

接下来的几年里,操彩竹又陆陆续续小产了几次。直到1964年,她才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这一年,海子出生了。

想起前两个夭折的孩子,操彩竹决定给儿子算算命。

果不其然,算命先生说这孩子五行缺水。

在对方的建议下,操彩竹给儿子起了个“海生”的名字。

只是没想到,这孩子的福气实在太短了。

从小到大,海生都是个安静的性格。

他不爱说话,更不爱出去玩。唯独家里那本陈旧的“红宝书”,是海生的最爱。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把这本书别在腰上。

别看海生年龄小,记忆力却非常惊人。红宝书只看了一遍,他就把上面的字和词全部记住了。

1969年,公社里举办了一次毛主席语录背诵比赛。

得知此事后,5岁的海生立刻报上了名。结果可想而知,他一上台就连背出了48条。

如此天赋异禀,怎么不算是天才呢?

二、梦想成真

意识到海生的天赋后,母亲决定培养他好好读书。

说不定有朝一日,这就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了。

于是在5岁这年,海生被送去了査湾小学读书。

好在,他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每天上课,海生都是班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努力与天赋并存,他很快就成为了班里的佼佼者。

学好本年级的课程之余,海生还经常预习高年级的课本。

四年级刚结束,他就把五年级的课自学完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师给了海生一套小升初的试卷。

没想到成绩出来后,他比正常五年级的同学还要考得高。

见此状后,老师又惊又喜。

学校领导们一商量,决定让海生直接跳级去高河中学。也是在这里,他初次接触到了文学诗歌。

进入中学后,海生的成绩仍然和以前一样优异。

尤其是语文科目,几乎次次都是年级第一。

每次上作文课,海生的文章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诵。

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和支持。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高中分科之际。

很显然,海生的性格和文笔更适合选择文科。但家里人总觉得,理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会更好一点。

犹豫再三,海生还是决定暂时放弃文学梦。

身为家中的长子,他不能太自私。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去了理科班,海生的成绩便开始直线下降。

见此状后,父母也有些慌了。

权衡利弊后,他们还是把儿子送去了文科班。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海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院校:复旦大学新闻系。

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老师却建议他选择北京大学法律系。

无论从学校含金量还是专业前景度来看,后者显然都更好一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海生再次放弃了文学梦。

尽管心中百般不愿,他还是选择了顺从和屈服。

1979年,15岁的海生以安庆地区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大法律系。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业显然轻松很多。没有课的时候,海生基本上一直都泡在图书馆里。

起初,他看的大都是世界文学名著。

一次偶然的机会,海生接触到了朦胧派诗集。顾城和北岛两位前辈的作品,尤为让他欣赏。

恰逢此时,北大组织了一个五四文学社。

来不及犹豫,海生立刻报上了名。

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良师益友骆一禾。

在文学这根纽带下,两人一见如故。

而且骆一禾本身攻读的就是文学专业,所以给了海生很多帮助和指导。

在贵人的扶持下,属于“海子”的时代到来了。

1983年3月13日,海生以海子为笔名创作出散文诗《源头与鸟》。

与此同时,他还把大学期间的随笔整理成了油印诗集《小站》。

就当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吧,海子如是想到。

殊不知,毕业一结束就是噩梦的开端。

三、长眠春天

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海子一毕业被分配去了安徽省司法厅。

得知此事后,父母又惊又喜。

这份工作不仅体面高薪,而且离家也近。

换作普通人,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

可海子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婉言谢绝了学校的好意。

这一次,他想为自己作主。

几经周折后,海子找了份中国政法大学校报编辑的工作。

虽说不是正经意义上的作家,但总算和文字工作沾上了边。

半年后,海子又被调到了哲学教研室。

在这里,他主要负责讲授美学、控制论、系统论等课程。

很快,海子就迎来了第一批新生。

其中有个叫小武的女孩,非常喜欢他的诗集。

借着探讨文学的名义,两人经常一起吃饭一起散步。

久而久之,海子和小武之间萌生出了超越师生的情愫。

在爱情的滋养下,接二连三的作品应运而生。

1984年,海子写出成名之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得知了他的大名。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86年。

就在这一年,大三的小武决定去南方海滨的特区深圳实习。

隐隐之中,海子感觉自己的初恋可能要结束了。

果不其然,小武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头。

刚失恋那会,海子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

时间久了,他倒也想通了。

对方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干部子弟,自己却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

如此差距悬殊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会在一起呢。

为了完全走出失恋的痛苦,更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接下来的几年里,海子一放假就去青海和西藏旅行。

坐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他奋笔疾书。短短3年,他创作出了近百万字的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诗歌,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在这个时候,小武忽然从深圳回来了。但不是为了见海子,而是办理出国的手续。

原来,小武已经在深圳结过婚了。

按照计划,她准备和丈夫一家移居美国。

一想起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再见面了,海子崩溃了。

恰逢当晚,他和朋友相约一块吃饭。

借着这次机会,海子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再次醒来时,他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或许于海子而言,那场虚无缥缈的初恋就像是一场梦吧。

结尾:

1989年初,海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乡。

辗转反侧数夜后,他向父母提出了新的打算——辞职经商。

既然文字总是让人痛苦,那就做个普通的俗人吧。

谁知话音未落,便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家里辛辛苦苦把海子培养成大学生,就是想让他端上国家的铁饭碗。

倘若就此放弃,之前的努力和付出岂不全都付之东流了吗?

海子明白父亲的打算,可他又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走投无路之际,他选择了最极端的一种方式:自杀。

1989年3月26日下午5点30分,海子带着生平最喜欢的四本书离开了家。

站在山海关的铁轨上,他平静地躺了下去。

噩耗传来时,海子的父母几度崩溃。平日里与他交好的挚友,更是无一不扼腕叹息。

好在,海子的母亲熬过了那段痛苦的日子。如今90岁高龄的她耳聪目明,只是血氧有点低。

细细算来,海子已经离开35年了。但是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永远被人铭记在了心中。

只可惜写诗的人,永远等不到春暖花开的这一天了。

信息来源:

【1】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9979848028258857/?log_from=aa5559025052c_1734074411220补叙海子:诗人之前,远方之外——南方周末

【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