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浙江首富,38岁英年早逝,后娇妻携19亿改嫁司机,是真是假

时光里的温瑈 2024-12-19 20:33:22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后,点击"关 注、点 赞"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更新...

文|豆丁

编辑|观山

他是曾经的温州富豪,白手起家,只身闯荡商海,25岁便“身价过亿”。

可惜天妒英才,38岁那年的一场巨变,让王均瑶的生命彻底划上了休止符。

网传他死后,妻子带着19亿巨款,与司机远走高飞。

该司机还感慨道,“以前,我以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现在我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

那么,王均瑶当年究竟因何离世?这则传言又是真是假?

白手起家

与许多年少成富豪的企业家不同,王均瑶的起点,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他的老家,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小渔村,父亲则以捕鱼为业.。

王均瑶出生于1966年,家里除了他和父母,还有两个弟弟,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也吹动了正在上初中的王均瑶的心。

15岁时,他便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辍学打工。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早点独立赚钱,补贴家用;另一方面,是他觉得只有早早踏上社会,自己才有出头的机会。

可这时的他一没文凭、二没关系,几经周折,才经由同乡的介绍,来到了一家制作印刷品的厂子干活。

在这里干活比较累,赚的也不算少,可王均瑶并没有打算就这样“混”下去。

他一边干,一边观察其他岗位的工作方式,并且打听他们每个月的薪资。

干了几天之后,王均瑶便打算离开流水线,换个岗位工作。

王均瑶申请转到了销售岗,这是一个薪资跟业绩直接挂钩的岗位,既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还要足够努力、

谁能想到,入职销售不久,王均瑶就成了公司的“销冠”。

如此能力,自然引得印刷厂的老板对他十分重视,也有心想要提拔他。

可当时的王均瑶,也不满足于只是干销售工作,而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1985年,王均瑶打了几年公告,有了一定的积蓄,便下定决心从印刷厂辞了职,开起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可他的积蓄毕竟有限,年龄也才不到20,没什么人脉,能干的就只有小商品批发、倒卖这样的工作。

可就是这份小事业,却在王均瑶的手底下越做越大,甚至因为人手不够,王均瑶还叫上了自己的弟弟,跟着自己一起干活。

兄弟仨人的买卖越做越大,几年时间,就成了当地挺有名的“小老板”。

这个发展,像不像《狂飙》中的高启强?但与王均瑶相比,高启强的事业做到最后,在他面前也是微不足道了。

1991年,有了一定积蓄的王均瑶,也开始琢磨着发展新业务。

可资金该投到哪儿去呢?他想不出来。正当他苦思无果时,一件意外的小事启发了他。

也正是这件小事,让他的人生从此青云直上。

“胆大包天”

那是1991年的冬天,王均瑶带着两个弟弟,好不容易挤上了回家的大巴。

那时,兄弟仨人辗转到了长沙,经历了一整年的劳累,终于在春节将近之时才有空回家。

从长沙到温州,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让王均瑶和两个弟弟都叫苦不迭。

这时,旁边座位上的一个老乡打趣说:“你要是嫌难受,那你买个飞机自己开回家呀!”

车上的人们哄堂大笑,王均瑶却一下子愣住了。

“为什么不行呢?”

在王均瑶看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收入暴增、外出需求也增长的90年代,私人飞机业务的确有搞头。

毕竟自己之所以难受,就是因为平时坐惯了飞机。

以后,像自己一样需要各地飞的商务人士肯定会增加,自己现在入场,以后产生的效益将难以想象!

说干就干,回到家后,王均瑶跟两个弟弟商量了这件事。

俩人听完,全都目瞪口呆,王均瑶又表示,自己不需要买一辆飞机,只需要承包一趟航班就行。

得到了弟弟的支持后,王均瑶独自一人来到了航空局,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听了他的想法,航空局表示:这很难办。

航空领域,那毕竟是关乎国家安全、国民安全的重要领域,哪能轻易承包给私人?

对于这个结果,王均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就此放弃。

之后,王均瑶四处走动,找了无数部门,盖了无数个公章,终于在这一年的7月28号,成功获得了航空局的批准,包下了“温州——长沙”的一趟航班。

这件事,在当时可谓是非常“炸裂”,毕竟此前从未有过先例。

一时间,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许多媒体都用“胆大包天”这个词形容他们兄弟仨人。

可对于这些社会舆论,王均瑶非但不觉得不好,相反还很高兴。

如此一来,自己和自己包下的航班,知名度肯定不愁,盈利情况也应该会很不错。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均瑶包下的这趟航班,到当年年底,也就是总共四个多月的时间,便豪揽20万的巨额收入。

赚到钱后,王均瑶又购买了其他五条航线,并且在老家温州开了包机公司。

但王均瑶仍未就此止步,包机公司大获成功后,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其他行业。

他对行业的选择,依靠的是自己对时局敏锐的嗅觉。

1993年,王均瑶意识到一件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势必会提高。

那么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要追求生活质量,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呢?王均瑶思来想去,最终得出了答案:牛奶!

改革开放前,社会物资匮乏,人们追求的只是吃饱。如今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曾经被视为“补品”的牛奶,如今人人喝得起,但生产牛奶的厂家,却并不多见。

于是在1993年,王均瑶投资创立了自己的牛奶品牌,几年时间,“均瑶牛奶”便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当时的“国民品牌”。

不仅如此,王均瑶注意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还相继投资了宾馆、出租车等服务业,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而在原来的私人包机这一行业,王均瑶一干就是8年多。这8年间,他的公司规模,也实现了难以置信的膨胀。

到1999年止,王均瑶的公司已经包揽了全国400多次航班,以及40多条航线,业务范围遍及内地及香港地区。

不仅如此,在其他领域,王均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要是他的公司,无论是在哪个行业,都逐渐成为了行业内的个中翘楚。

这时的王均瑶,身家已经达到了几百亿,荣登“浙江首富”的宝座。如此巨额的财富,给他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辉煌与落幕

金钱与地位,总是相伴相生的。随着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王均瑶个人的名望,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从创业思维的角度来看,王均瑶是当时所有创业者的楷模。

单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他的创业思维到底有多厉害:

当年他承包出租车时,许多人觉得他可能会亏本,毕竟出组车的收益相当有限。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下的是一盘更大的棋。

在老家包下几十辆出租车之后,王均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出租车上打上自己牛奶公司的广告。

就这样,这几十辆出租车,全都成了“流动广告牌”,产生的广告效益难以估量。

这一招,直到今天都在被模仿,且屡试不爽。

不过王均瑶受很多人尊敬,也不只是因为他思维上的厉害,更是因为他对社会的责任心。

许多富商热衷于做公益,王均瑶也不例外。只不过即便是花钱做公益,王均瑶也并非没头脑地“撒钱”,而是带着自己的创业思维去做公益。

比如在当时,国家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而王均瑶知道一个地方要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便建立了1000万的“大学生支援西部基金”,吸引大学生开发西部。

再比如,当时三峡地区的移民问题备受关注。

王均瑶却没有选择捐款,而是在当地设立了自己的乳品加工厂,让农户养牛创收,是实实在在的“共赢”。

2003年,王均瑶迎来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全国政协大会召开,王均瑶作为商界代表,被选为第十届政协委员。

可就在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刻,厄运却悄然来袭: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王均瑶在2003年下半年,被查出患上了直肠癌。

2004年11月,王均瑶抢救无效身亡,这一年,他仅有38岁。

他的去世,是中国商界的重大损失,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流言蜚语。

身死道未消

王均瑶去世后,外界除了惋惜,最关心的,便是他遗产的去向。

就在王均瑶去世后不久,便有人称:他的妻子任丽获得了19亿的遗产,并且带着钱嫁给了王均瑶以前的司机。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纯属虚构。

更何况,在王均瑶去世的第二年,他的长子王瀚便顺利继承了他的位置。

在王瀚的带领下,如今的均瑶集团,也是蒸蒸日上。

王均瑶虽然身死,但他那份敢为人先的精神、关怀社会的责任感,直到今天,仍然值得企业家、创业者们学习。

参考资料:

1. 山西晚报:“东方犹太人”王均瑶:比马云先成为浙江首富,38岁却遗憾早逝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3329589752181341&wfr=spider&for=pc

2. 浙江日报:浙商内部讲话丨王均金:这是对我大哥王均瑶最好的怀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300873382866204&wfr=spider&for=pc

3. 浙江日报:胆大包“天”第一人 温州商界传奇人物王均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2659991439053075&wfr=spider&for=pc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