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领先,魏德尔率先对华交底,若胜选中国或迎来良机

青史说说 2025-02-17 10:28:15

德国大选即将到来,选情变幻莫测。

最新民调数据显示,选择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社民党,直逼最大在野党联盟党。

面对当前德国经济下滑、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倾向于寻求新的政治力量来摆脱当前困境。

而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较量中,选择党的领袖魏德尔率先亮出了她的对华立场,明确表示如果当选,将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若她当选新总理,中国或迎来良机。

德国困境

过去几年,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能源价格的飙升,以及德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德国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

德国央行的最新报告显示,该国经济增长几乎停滞,甚至出现技术性衰退,而德国民众对于朔尔茨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普遍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在外交上的亲美立场也让国内不少人产生了疑虑。

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德国曾经秉持的务实合作原则被逐渐弱化,导致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受到影响,这无疑加剧了德国经济的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党提出调整外交政策、重启对华合作的主张,显然迎合了一部分民众的现实需求。

魏德尔的竞选策略可以归结为三个核心方向:首先,她主张减少德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以腾出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国内经济建设;

其次,她承诺调整移民政策,减少非法移民的涌入,以缓解社会福利体系的负担;

最后,她提出重新评估德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强调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等经济大国的合作,恢复德国的出口竞争力。

这些政策立场无疑与朔尔茨政府的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使得魏德尔在德国国内外获得了不同的反响。

在魏德尔看来,德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贸,而中国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

近年来,德国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市场的需求。

然而,由于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加之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和打压,中德经贸合作受到一定冲击。

德国的一些企业家和经济学者早已对此发出警告,认为脱离中国市场将对德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魏德尔明确表态,若她成功当选,将致力于修复德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并推动更加务实的合作框架。

这不仅是为了德国的经济复苏,也是为了确保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被削弱。

魏德尔的这一表态也得到了部分欧洲右翼势力的支持。

她最近在布达佩斯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晤,获得了对方的公开力挺。

而欧尔班所主导的“欧洲爱国者”联盟,正在欧洲政坛上逐步壮大,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等右翼政党也在与之靠拢。

这一趋势表明,欧洲政坛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魏德尔和欧尔班为代表的右翼力量,正在试图挑战现有的政治秩序,推动更加独立和务实的国家政策。

如果魏德尔能顺利进入德国政府,不仅德国的对华政策可能发生变化,整个欧洲的政治风向也可能因此而改变。

不过,魏德尔要想真正执掌德国政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中国良机?

尽管选择党的支持率在不断上升,但在德国政坛,主流政党普遍对极右翼势力持排斥态度。

包括联盟党、社民党、绿党等在内的多个政党都公开表示,不会与选择党合作组建联合政府。

因此,即便选择党在选举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无法获得绝对多数席位,仍然很难真正主导德国的政治进程。

此外,德国国内的反极右翼情绪仍然很强烈,近期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反对游行表明,部分民众对于选择党进入政府持强烈抵触态度。

这些因素都为魏德尔的胜选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除了德国国内的政治挑战,美国的影响也是魏德尔必须面对的重要外部因素。

当前,美欧关系正处于微妙的阶段,而如果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成功回归白宫,欧洲各国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贸易摩擦和经济压力。

特朗普过去对欧洲国家施压,要求提高“保护费”并威胁增加对欧盟商品的关税,如果他再次掌权,德国无疑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无疑是一个现实选择。

因此,魏德尔的对华友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应对特朗普可能回归的未雨绸缪之举。

对中国而言,魏德尔的崛起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如果她成功进入德国政府甚至当选总理,中德关系可能迎来一定程度的缓和,双边经贸合作或将迈入新阶段。

中国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德国政府在某些领域对中国企业的限制,给中德合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果魏德尔上台并推动政策调整,可能会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此外,德国若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采取更加独立的对华政策,也可能对中欧关系的整体走向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即便魏德尔胜选,中德关系的改善也不会一蹴而就。

德国的政治体系决定了任何一项重大政策调整都需要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协商,即便选择党进入政府,其政策能否完全落地仍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中国需要保持谨慎观察,密切关注德国政局的最新动态,同时继续通过多边合作和企业间互动,稳步推进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灵活应对、深化务实合作,将是应对德国政坛变局的最佳策略。

0 阅读:28
青史说说

青史说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