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到炸毛的“猫娘”,是怎么成为人类理想女友的?

马岱谈游戏 2024-07-20 05:24:18

兄弟们,你们喜欢猫娘吗?

曾几何时我是觉得自己的XP属于守序善良的那一格,直到我接触了《碧蓝航线》,现在我已经是混乱中立大军的一员了。

因为这游戏的XP,实在是太太太自由了,而且让人根本无法拒绝。

就比如在认识柴郡猫之前,我从未觉得猫娘这种生物到底有啥好的,更何况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只傻猫猫根本算不上“猫娘”,顶多也就对着柴郡那数不清的沙雕表情包傻乐而已——然而最终我还是在一声声“亲爱的”呼唤下迷失了自我,没办法,她太会了。

在这之后我也试图寻找更多具有猫娘元素的纸片人老婆,但始终没内味儿。直到最近我看到了纳希莫夫海军上将,这个不是猫娘胜似猫娘甚至连Q版沙雕小人都比猫娘更猫娘的新舰娘,我宣布:这就是我的新纸片人老婆了!

咳咳,看到这或许有观众就要问了:我知道人类的XP是自由的,但是这所谓的“猫娘”到底是个啥,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呢?

那您可就问对人啦!

要说起这个话题,我们还是得把时间稍微往前调整个那么几千年,你会发现那会儿的古埃及老哥们已经把对猫猫的喜爱升级到了崇拜的高度,不仅将原本凶残的狮头女战神逐渐“曲解”成了猫头人身的家庭的守护神、芬芳的守护者、法老的母亲和养育者,和女性生育能力的保护者、萌萌的猫娘(也有的版本是萌萌的小野猫)巴斯泰托,还认为那些聪明能干又放浪形骸的小可爱们就是猫神巴斯泰托的使者,讨好它们便能保粮食丰收、人丁兴旺。

当然了,从当代唯物主义的观点上看,这种因果关系应该是不存在的,但稍稍发散下思维,我们差不多也能简单理出下面这样的逻辑关系:

猫猫大多是出色的猎手,会去捕捉蝎子老鼠这样的田间害虫,客观上保护了人类的粮食;

有了足够粮食的人类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祭祀庆典社交活动或者只是饭后遛弯时,看到猫猫肆无忌惮地亲密接触,或者以各种舒展的姿态清理身体时,也难免会心猿意马,想亲自尝试一下……

这样一来可不就粮食丰收,人丁兴旺了嘛~

只可惜后来接手的希腊-罗马蛮子实在不懂得欣赏,他们把巴斯泰托的职能与象征意义交给了月神阿尔忒弥斯和后来的狄安娜,好端端的猫娘崇拜就这么没了!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于是命中注定也好,机缘巧合也罢,复兴可爱猫娘的重任就这样压在了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身上。

要说起日本猫娘(猫耳)文化之于古埃及猫猫崇拜,那可真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后者就不多说了,又是泛灵论又是原始崇拜啥的,想解释清楚可真的不太容易;而至于前者,比较普遍的说法认识那是对日本妖文化的继承延续,发扬光大,之后也赋予了其更多足以跨越文化的时代特色。

就比如说,参考诸多流传下来的能乐狂言(neng le)民间故事之说法,妖猫和猫妖早在镰仓时代就已有之,像在流传于岛根县江松市的“小池婆”的故事中,便有“猫娘”幻化人形,杀掉大户人家的家主母亲后取而代之,但在领导狼群围攻一男子时不幸被后者一刀劈到脑袋,之后就消失不见了。有趣的是,在这故事的某些版本中,男子一刀劈下只是砍坏了猫妖头顶的茶釜盖……

咱就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哈,打那时候起“猫娘”就不太会把猫耳藏起来呢?毕竟在那些故事里,失掉了茶釜盖的“猫娘”即便化作人形也被人发现并斩杀掉了。

而一转眼到了江户时代,有那么一段时间“化猫游女”的传说开始大行其道。

虽说人们对这种披着朦胧夜色勾引男性,白天现出原型来蹭吃蹭喝(有的版本里也吃人)的小家伙依然是恐惧大于喜爱,但至少这一次,“猫娘”在大众认知里变成了年轻漂亮的女性。

只是不知为何,著名爱猫人士,浮世绘画家歌川国芳在1835年的《独道中五十三次》依然把“猫娘”描绘成一副老妪的样子——甚至在差不多十年之后,宫泽贤治在其著名童话《水仙月四日》里也将“猫娘”定位成不可爱又不迷人的雪之巫婆,看起来想填补“妖物”和“萌物”之间的巨大鸿沟,还真是没那么容易。

于是差不多又是十年之后,我们才终于等到了类似的转机。

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以说整个国家被美军的全面接管,其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从此进入了荒谬的民间情报教育局(CIE)审查阶段:

若想在个特殊时期拍部电影,日方电影制作人需要先把策划文案和剧本翻译成英语交给民间情报教育局申请开拍,完成拍摄后还需要把影片交给民间分队进行二次检查;其中涉及的“禁区”包括并不限于对爱国主义、国家主义、武士愚忠的赞美,对复仇的表现,对自杀的美化,对任何暴力行为的赞美……

不消说,这么一折腾,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古装剑戟片算是全军覆没了,只有巧妙避开了所有禁区的古装志怪恐怖电影得以扶摇直上,成为那些年大众观影的最佳(可能也是唯一)选择,还一反常规地以“化け猫映画”捧红了为数不少的像是入江隆子这样的未来女星,哪怕她们在电影中饰演十恶不赦的害人猫妖。

看来这种角色与演员的“混淆”终于让大家摆脱了对猫妖的固有印象,只是……让我们以经典“化け猫映画”《怪猫五十三次》为例吧,多年以后,入江隆子回想起当年拍摄时可依然心有余悸:

为了让猫妖保持妩媚而骇人的状态,她不得不经常舔舐嘴唇周围的“血迹”,最后险些中毒死掉;而在另一个场景里,她不得不真的狠咬活蹦乱跳的鲤鱼,任血水带着内脏流进自己嘴里,结束拍摄后才狂吐不止;而在这部电影里,化过妆后的入江隆子是这样子的,是比巫婆强了不少,但依然和可爱没啥关系。

所以到底是那位大神如此敢为人先,第一个让“猫娘”开始萌了起来呢?答案很可能就是漫画界的上古传奇,手冢治虫老师。

1953年,手冢治虫老师在《少女俱乐部》杂志上第一次开始连载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漫画《リボンの騎士》,通常中文译作《蓝宝石王子》或是《缎带骑士》,讲述了因天神的恶作剧同时拥有“男女孩之心”的女主不得不终日女扮男装化身“蓝宝石王子”与权臣斗智斗勇的故事。

通常提起这部漫画,人们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这是世界上首部少女漫画,该漫画中开创的体系设定如今仍被不少从业人员奉之圭臬;不过也正因如下,漫画中海尔凯特的登场就显得没那么亮眼了。

顾名思义,海尔凯特算是地狱的猫妖,通常能保持完美的人类形态。在漫画最初的连载版中,她是大魔王墨菲斯托的女儿,因为生性顽劣,残暴无比,令其父亲头疼不已的同时,也把目标锁定在了“蓝宝石王子”的身上,希望能夺取其“女孩之心”赠与女儿令其变得温顺可人;

然而,在最后被改编成TV动画的版本里,海尔凯特虽然还是墨菲斯托的女儿,但她性格温婉,天真良善,没事儿就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对父亲打打杀杀的规则完全不感兴趣,偶尔还会巧施魔法帮父亲的猎物逃出生天,自然是不会愿意继承父亲衣钵,统御地狱群魔了。于是这次墨菲斯托又把目标锁定在了“蓝宝石王子”的身上,希望能夺取其“男孩之心”让女儿变得铁石心肠,能认可自己地狱继承人的身份,肆无忌惮地摧残众生。

凶残也好,温婉也罢,看到这金发纤细的人间尤物,怕不是大家早就“三观跟着五官跑”到没影儿了,猫娘从此也就和可爱绑定在一起了;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严格说来,海尔凯特的设定还是更接近传统的变身猫妖,而非后来我们认知中的猫娘;又因为海尔凯特并非漫画的绝对主角,手冢治虫老师也就没(也没必要)以她为核心开创一套“猫娘”漫画的体系设定了。

所以尽管1976年才姗姗来迟,但很多人认为大岛弓子的《绵之国星》才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猫娘”漫画。在这部漫画中,无论是女主“棉花之国”的流浪公主琪比,她的“人”生导师拉斐尔,还是冒险途中形形色色的小伙伴,他们可都是以猫耳娘,猫耳少年,或是猫耳汉子的形态出现在漫画和后来的改编电影中,以孩童特有的天真无邪,演绎其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认知。

不过即便如此,即便我们不难看出整部漫画其实是面向懵懂少女,极尽温柔地引导其心智走向成熟,但和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样,大岛弓子的作品因为其足够可爱的人设反而吸引来的更多“性致盎然”的少年,最后甚至引发了相当多没必要的争议……就只能说有时候,人类在某些方面的想象力和他们被找茬式的道德感同样高到让人钦佩吧。

于是就这样,公主琪比虽然没能在原本的赛道中一骑绝尘,却在“猫娘”从可爱角色到大众XP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之作用。从此之后,到了百花齐放的八十年代,猫娘文化也得以迅速成为“小众文化中的大众角色”,渐渐有了愈发详细的设定和种种迷人的变形。不过篇幅所限这些内容还是下回再说吧~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0 阅读:0
马岱谈游戏

马岱谈游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