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笆上落着新雪,檐角坠着几串风干的朝天椒,推开吱呀作响的柴扉,一方院子,诗意盎然,推门而入,所见皆如画卷般美妙;
老青砖缝里,钻出几簇荠菜花,砖苔斑驳处,留着扫帚丝划过的涟漪,皈依这一小院,让这光阴的美,盛开在片刻,安闲于细微。
而当院子,遇到独立老人,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这就是本期要分享的案例,就是云南一女婆婆火了,不依赖儿女,归隐一小院,那叫一个岁月静好!上了年纪,就愈发喜欢一个人待着,一个人独处,享受独属一人的美好自由,在小院里走上一圈,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满满的回忆,下面一起看看吧。
步入这小院,首先映入眼帘,便是一株硕果累累的柿子树,小院东墙根斜倚着柿树,金黄的果实犹如盏盏小灯,枝桠被果实压得低垂,倒像是给檐角挂上赤金铃铛。
柿子成熟之际,婆婆总在霜降后,搬来木梯,将竹竿梢头绑的布兜往枝杈间探去,将这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噗地坠入兜中,偶尔一两只柿子掉落,总会溅起几点琥珀色的浆汁,惹得墙头狸花猫倏地串来,品尝一两口美味。
小院四周,绿植错落有致,青翠欲滴的竹叶,西窗下竹影婆娑,晨雾未散时,青瓦檐角已坠满晶亮露珠,覆盖一层朦胧的滤镜。
竹篱笆让经年风雨浸得泛白,倒像是老宣纸裁成的屏风,苔痕斑驳处探出几簇荠菜花,细碎白花沾着露水,好似老人的生活,在平凡中透着光。
角落里,几株野花随风轻摆,流水潺潺,自假山石间汩汩而出,绕过青石小径,西窗下的竹丛终年簌簌低语,生机勃勃的模样,总让人欢喜。
泥地上划出蜿蜒沟渠,引山泉绕石而过,水珠子叮咚跌在石菖蒲叶上,闲情的时候,婆婆也会倚靠在水池边,看蝌蚪在倒映的云影间游弋;
风过流云散,月影炊烟暖,待蝉鸣乍起,便取竹筒接住假山滴落的清泉,隔离纷扰,自在悠闲,也是一件美事。
树上的枣花有的已挂果,石榴花在枝头竞相开放,婆婆很喜欢在这个时候,邀请一群老友,泡上一壶清茶,伴着雾气,闻着花香,说着家长里短。
八仙凳腿缠着防蛀的艾草绳,桌角青花坛里腌着糖蒜,婆婆在泡茶的时候,总喜欢爱用这一只缺口的钧窑盏,看茉莉在沸水里舒展成白蝶,品咂出芬芳的美。
小院配有的家具都是讲究实用,比如长木凳,木桌子等等,小孩玩耍,大人乘凉,吃饭聊天,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生动。
枣花落满石阶那几日,婆婆会把竹匾支在石榴树下,捡拾花瓣晒作枕芯,忽有熟透的枣子砸中匾沿,骨碌碌滚到正在鞋底的脚边,迎来孩童老友的欢声笑语。
大部分时候,婆婆都喜欢找一个背风的位置,搬一张摇椅,晒晒太阳,旧棉袄在日头下蒸腾出淡淡樟脑香,脖颈微仰,任阳光从核桃纹里汩汩淌过;
坐在午后的时光里,任记忆四处游走,静静地呆着,思绪却溜到斑驳日影里,跟着阳光移动,落在青石板上,又骨碌碌滚到草木上,一点一滴,一砖一瓦,一动一静,一人一院,好似将古稀时光重新一遍。
安静时刻,婆婆喜欢挥洒笔墨了,执笔、沾墨、起笔、运笔、收笔,横竖撇捺,笔锋在粗陶碗沿轻刮,墨色便洇开三分水意,在白色柔软的宣纸上书写一篇行书,也沾上了自己对生活感悟。
暮色漫过篱墙时,婆婆总会在这个时候,提着马灯巡看草木,给夜来香系上防风的布条,抚过金银藤新抽的卷须,在余晖中漾出琥珀光,让这光阴的美,盛开在片刻。
待春雷滚过山梁,又要忙着在墙根埋下凤仙花籽,晨起开窗迎晨曦,暮时踏雪听竹折,将这一载载光阴过成流转的四季长卷,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洇染岁月的清美。
结语:走过半生,携带着不蔓不枝的状态,去打磨退休生活,给花草留点位,给时光加点料,晨曦中开窗,飘雪中漫步,在平淡、繁复的日常中,涟漪出五彩的光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演绎作品,仅供娱乐,喜欢请点赞、关注、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