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连续炮轰院士与科研界,如此高调为哪番?

一些事在科技界 2024-11-04 21:23:14

前些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孙院士评价华为垄断事件”,似乎已经风平浪静了。新华社旗下期刊《财经国家周刊》已经在《中国科技创新需要客观理性讨论,不需要煽风点火乱视听》一文中将此事情定调是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口水混战,并点明存在阴谋论。

《财经国家周刊》更在文章中指出,一些自媒体账号为博流量,蓄意制造产业界和科学界对立,裹挟网民情绪,已经影响了公众对科技创新研究的理解与尊重。

面对官媒定调与发声,很多对此事件推波助澜的网红大V都销声匿迹。但此前说出“我比院士更懂人工智能”的项立刚,近日又选择让自己站在风口浪尖。

10月31日及今日,项立刚接连在头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批评院士与科研界的文章及视频,大致观点如下。

院士为了自身利益,“忽悠”地方推动项目建设

项立刚认为一些院士们推动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是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和地方项目结合起来,在其中拿到经费,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发表观点之前,还不忘炫耀一波自己的关系网。

2、批评中国算力现状,质疑国家战略方向

项立刚表示,中国并不缺算力,缺少的是把算力落地的能力。中国在2023年、2024年建立了大量的智算中心,算力建设已经是世界第一方阵,再继续大量算力建设,会造成不断消耗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基于国家的重点战略:东数西算大战略,我国现在仍在大规模建造智算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算力落地,受益地区也日渐增多。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 18.9% 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 2027 年市场规模达 3075 亿元人民币。

此外,华为也积极参与到了算力的建设中,但建设形式却让很多人存疑。其与各大地方政府合作,大肆建造算力中心,推广自己的鲲鹏生态,以实现全区业务系统服务器适配鲲鹏生态的目标。在一些省市,华为还会让地方政府制订具有排他性的政策,此外,全国各地的昇腾智算中心,几乎都采用华为自研产品,导致开源、商用软件极少,用户迁移成本过高的现象出现。

对于华为的这番做法,接连批判院士项目及当前的算力建设的项立刚,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3、质疑院士能力,质疑中国科学界能力

项立刚在其发布的视频中,对地方政府开会、做战略规划找院士的行为产生质疑,他认为人工智能布局属于产业,不属于技术范畴,需要的是产业学家,不是需要院士。院士以及一众技术人员对能不能将技术转换成应用、产品、能不能获得收入,是不关心乃至没有研究的。让他们对产业布局提供意见,对未来的走向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负面的。

此外,项立刚还表示即便是在面科技战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科学界的表现不是那么好,大家希望科学界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可能会失望的看到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些人的精力没有放在科研上面,而是放在了要经费,做国际排名上面,攻击产业倒是很积极。

院士的名号,是靠刷朋友圈刷出来的

项立刚还认为现在很多院士、专家对于产业的理解都是从朋友圈、头条看到、听外国人说一说,从来对产业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此番言论,不免让人震惊,可以说与“我比院士更懂人工智能”有异曲同工之处。

5、质疑科技界“贵族化”,浪费国家资源

此外,项立刚还批评科学院学术化、贵族化,是因为脱离了产业一线,与他这两天所发文章的一些观点基本重合,并表示中国科学界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只做国际排名发论文的话,这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不妨看一看,事实是否真如项立刚先生所说,中国科学界只会搞学术,且已经贵族化。就以项立刚先生一直所说的孙凝晖院士为例,也不用去特意翻阅什么文献,直接在百度百科上就可以看到他的公开成就,看到孙院士为国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纵观项立刚的一系列针对院士及科学界的言论,虽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其到处奔走发声之目的尚也无从定论。但确实引发了大家对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科学与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理想的状况是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对于院士等高级科研人才而言,他们的主要职责在于探索科学前沿,而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则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因此,构建一个既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又注重市场导向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促进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还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包容与理性的科技交流平台,唯有如此,方能确保专业人士专注于其专业领域的工作,使专业见解获得应有的重视,从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行稳致远。

0 阅读:0

一些事在科技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