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军高层频频提及“2027年攻台”。2027年似乎成为了一个宿命般的时间节点。那么,美军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台湾名嘴郭正亮的一番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2027年攻台?实则是美国在害怕美军之所以多次谈到2027年,究其原因,是他们预测这一年会是中美海军力量此消彼长的转折点。
美国方面宣称,中国的国防预算近年来不断攀升,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不断亮相。在战机方面,中国新增的战斗机数量已逾百架,而在海上,几十艘主力战舰悄无声息地加入了队伍。还有导弹领域的大跃进,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数量翻了一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军事实力。
(歼20“大象漫步”)
面对这种形势,美国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不惜重金推动一系列对华制衡措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军力的增长。这种背景下,他们把目光放在了台海局势上。
但是说实话,这样的策略有多大胜算呢?正如台湾名嘴郭正亮所言,未来十年,美国的霸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两岸问题上,美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踩在了钢丝绳上,既想打压中国,又怕引火烧身。然而,随着中美冲突的复杂性增加,台海问题也变成了两个大国角力的棋盘,任何一方走错一步都可能引发不可逆转的后果。
在郭正亮看来,2027年到2030年这四年间,将是至关重要的窗口期。因为解放军的作战舰艇将在2026年达到新的高度。与之相对的是美军舰艇的大量退役,且退役速度越来越快。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将一步步赶超美军。
(解放军舰艇编队)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如同在空中飞舞的风筝,一边忙于拉线控制局面,一边却忍不住看向逐步强大的中国航母舰队。能力与妥协之间的平衡,成了美国不得不思考的棘手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几年,美国会怎样走棋呢?
“保护台湾”?不过是把台湾当棋子对于美国来说,台湾问题是遏制中国崛起的王牌,但他们真的会“保护”台湾吗?恐怕是台当局想多了。
郭正亮的一席话道出了现实。他指出,美国的军事冒险和对台支持其实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台海地区变成了战略对抗的前沿阵地。换句话说,台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2300万台湾人的命运成了国际政治角力中的“消耗品”。
(台湾名嘴郭正亮)
近年来,台湾频繁对台军售,企图提升其所谓的“自保能力”。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台湾的支持更多是将其当作一种政治工具,而不是基于长远的战略考量。
对于美国来说,目前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如果他们过于干涉台海事务,很可能会引发中美之间的直接冲突,这显然是华盛顿不愿意承受的代价;如果他们退缩,又意味着将失去对这一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因此,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不走钢索,一边试探中国的反应,一边不放弃支持台湾。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随时间推移,美国手里的牌越来越少。台海局势的任何升级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这也是郭正亮所强调的问题。对华盛顿而言,目前对台支持的每一步都如同高空走独木桥,充满危险性。
(美国大批武器装备运往台湾)
中美造船业,存在巨大差距如今的美军,正面临海军舰艇老化的窘境。相比之下,中国演奏着一场快速军事现代化的交响曲,这无疑让五角大楼感到如鲠在喉。
美军很多舰艇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久以前服役的,这些“古董级”舰船逐步退役,而新的补充显得严重滞后。虽然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增加国防预算,加速造船,但效果并不显著。
具体来说,过去几年美国海军的盾舰退役了13艘,而新入役的舰船数量却少得可怜。更别提那些在造船厂里耗费大量时间而迟迟无法服役的潜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眼下的美军俨然是入不敷出了,旧装备接连报废,新装备却还不知道在哪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跃前进。据统计,中国一年下水的军舰数量甚至超过美国多个年度的总和。福建舰早已进行了多轮海试,而美国的肯尼迪号航母却迟迟没有动静,连弹射器都未能完全装好。这种令人咋舌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中国造船的“质”也在不断提升。
(锈迹斑斑的美国军舰)
美媒更是宣称,中国的造船速度是美国的“232倍”。在五角大楼的官员看来,随着中国舰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美国在海上的优势正在被一点一点地蚕食。届时,美军根本没有能力阻止两岸统一。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军事力量的竞争永远是一场“追赶游戏”。中国的快速现代化进程已经把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美国海军不仅需要在装备上实现改革,更需在战略思维上进行创新。然而,到底多快才能弥补这个差距,现在没有人敢轻易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