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一部分(下)

尔维清 2025-03-23 14:48:34
原创2022-04-23 20:26·维清weiqing 注释: 为何要撰写这部“中国足球青训宝典”?况且其中内容看似颇为简单,在国外高水准的青训教材里亦未曾得见,我为何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将其写出来? 原因在于国情差异,青训根基不相同,结果悬殊极大。就以接下来的停球训练为例,国足缘何在国际赛事中停球表现欠佳?而老外大赛事中表现出色?平时训练,他们甚至还不如我们,究竟是何故? 其实就是国情不同,国外足球基础乃是社区文化,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可谓深入骨髓,决然不会出现十二、十三岁的孩子,倘若踢球具备天赋,还需在踢球与上大学之间做出抉择的情形。他们的孩子自幼便在球场中摸爬滚打,周遭的叔伯亦拥有丰富的球场经验,也就是说有关踢球的“职业意识”自幼便被灌输其中。就拿下面的停球技术来说,老外于比赛中停球,本能地会护球,并且还会兼顾后续的快速出球,这些都无需经过大脑的思索。而我们的小球员,自幼一板一眼地练习僵化的技术,参与的比赛又少,自然在处理球时极为单调,一旦遭遇大赛,心情紧张,各类问题便接踵而至。解决之法仅有一个,那便是将这部分于比赛中形成的内容,放置在训练场上,练至娴熟再登场,如此方可与欧洲的赛场实现无缝衔接。 我这《中国青训宝典》主要就是不这个缺,如果练好了,国内球员去国外,技术就可以无缝连接了。 中国足球青训宝典(中国特色)——第一部分(下)原创2022-04-23 20:26·维清weiqing (二)、停球基本功的认识与训练 聊聊停球基本功练习 先提出一个关键性问答: 为什么中国职业球员练球十多年,最简单的停球会失误? 答:训练质量差,强度太低,训练中只用了七八成力,比赛中用十分力冲刺,接球初速度不一样,触球的力量自然不一样,停球效果就差别很大,所以,想要在比赛中停球效果和训练中一样,训练质量必须接近,甚至超过比赛的强度。 有关停球理念的分析: 碰撞停球模式:主动迎球利用触球的角度变化用力逼停,再加一点触球角度变化,这种停球方法简单,但是碰撞消解球的力量,一旦掌握不好,角度不对,就会出现停球十米远的现象。 简单停球如果练得多,练得熟练,出错概率也不会大;这种失误,与练习量太少,练习强度不够都有关系。 卸力停球模式:国际比赛中的顶级球员,遇到冲击力极强的长传,用脚面一搭,球停脚下纹丝不动,这是卸力接球。这种停球的难点,需要对来球的速度和力量有精确地判断,要让自己的出脚用力,稍弱来球,通过泄力,接纳来球的冲击。 这种卸力模式停球,需要更多的训练,才能做得更好。 战术环节对停球的要求,也是停球训练的标准: 停球的第一标准要求,就是快。 停球的第二标准要求,就是停球位置必须预设。 比如接球队员左侧有防守,他迎球接球,得球不能靠左,最好停到无人的右侧,身体可以护球,还可以有一半的空域出球。 战术停球训练科目: 注释:以下停球科目的训练,国外不会有,因为这些内容他们的年轻球员,都在从小的比赛中,通过实践来完成,我们球员的青训学球过程,严重缺乏比赛的锻炼,所以,不能获得这些实战能力和经验,需要在练习场进行补课。 1、左侧来球停到右侧,升级版增加停球移位距离2米、3米、5米等; 作用:假想左前、左后有防守球员,接球躲避一侧防守。 2、右侧来球停到左侧,升级版增加停球移位距离2米、3米、5米等 作用:同上 3、停球加转身摆脱动作。因为转身动作复杂,容易失误,还会消耗更多时间,快速攻防的环节慎用;转身如果慢的话,会延误战术时间;训练的要求,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提高速度,速度越快,战术价值越大。 作用:转身动作可以迷惑防守方的判断,增加出球方向与隐蔽性 4、向前避开障碍借势停球,越过防守障碍。比如接球时,有防守球员冲过来,可接球变向,顺势绕过防守人,把球停在他身后。 作用:利用攻防的相对速度,越过防线,防中带攻,险中求胜。 5、停球结合射门技术,比如一停一射,停射一体等等。 作用:自练绝招部分。 6、停球连接长传练习。长传进攻是进攻战术的重要手段,以及转移球场攻防重心的重要手段。长传要点就是速度,从停球到长传触球时间越短越好。 作用:攻防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停球挑球过人。避过防守的方法,因为难度较大,需要过多时间,战术价值不高,喜欢追求难度的可以练习。 作用:攻防战术的组成部分。 8、高速跑动中的停球,以及停球的不同位置。训练难点,停球距离身体越近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形成后续动作的时间越短越好,追求极致的动作。 作用:战术价值极大。 9、(最重要)停球前的观察训练。 需要设计专门的观察训练科目: 接球前 A、观察来球; B、观察周身环境; C、观察全场环境; 这种能力,必须从小练习,一开始可能只完成一个,逐渐过渡到两个,然后是三个组合完成。 一直练到,将这三种观察能力糅合成本能。这样到了踢职业队的时候,自然在接球一刹那,可以预先观察全场,作出预判,形成最佳战术设计。 即使英超这样的联赛,也只是其中最顶尖的球员,具有这种能力。 练就这种观察全局的能力,全世界无论什么队,都可以融进去,还能成为佼佼者。 停球科目设计目的: 教练、青训球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更多的相关训练科目。 设计目的:利用这些训练弥补缺少比赛的损失。训练要为比赛服务,实践出真知。不能机械地执行教科书内容,欧洲足球青训强,强在比赛多,强度大,竞争激烈。我们弱,弱在比赛太少,缺乏竞争性的淘汰。 上面提到的训练科目,欧洲球员大多数是在比赛中,自主完成,而且球员基数大,可以直接淘汰弱者。 我们练球人少,只能练得更细更实用,从有限的人才中,通过高效的训练,挖掘更多人才。 停球训练的最高标准: 就是逐渐缩短停球的时间,完成更多停球的目的,无缝衔接下一个动作,尽量避免单纯完成停球动作,要把停球动作看成是战术执行中的一个过渡动作,而不是完整动作。 停球没有速度概念,就是拿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开玩笑。 (三)传球基本功的认识与训练 中国足球传统有关传球的误区和困境: 中国足球在国际大赛中,难有连续性传球与战术性传球(米卢时期国家队除外),原因就是在训练中对传球的要求太低,缺乏高标准;对于传球方式没有根据战术的要求,进行分类训练,以适应战术的要求。 解释(场景再现): 为什么我要单独将这个问题列出来,源于二十多年前采访职业队、青少年队的时候,对训练场上的传球,一直难以理解,大多数时候,懒洋洋一脚过去,懒洋洋一脚回来,谈不上效率,更无特别要求。到了球场上,比赛激烈,整个球队很容易传球崩盘。其实是深受训练认真不够,强度不足,对速度没要求,无法适用战术。 传球是战术体系最重要构成要素,要素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A.传球训练第一个原则:选择最佳传球模式。 先分析最基本的几种传球模式: 地滚球 贴地球 过顶低飞球 高抛物线传球 传球模式选择,必须以战术要求为准;还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失误少。必须在最快速传球与最安全传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也就是最安全、最少失误的最快传球才是最佳选择。 地滚球: 最安全,但是全程地上滚动,阻力最大,速度最慢;速度慢,接球容易,拦截也容易。 贴地飞行球: 没有地面阻力,速度快,对接球人的接球能力要求高;因为比身高低,容易被防守球员拦截。传球人需要对传球线路,以及接球人的接球能力,要有清晰地认识。 过顶低飞球: 因为过顶,中间没有阻碍,传球速度最快,因为是低弧线,对传球人的脚法要求高,因为低弧度冲击性很强,接球人的技术也有要求。 高抛物线传球: 因为高抛物线,所以速度很慢。 不同传球模式的战术选择: 地滚球:用于短传不同传球的渗透,便于接球者,直接利用来球做动作。 贴地球:用于中距离传球,前插、斜线传球,可用于对速度要求极高的反击战术。 过顶长传球:最佳长传转移手段,这是速度最快、距离最远的战术重心转移的最佳传球模式;如果长传球加上落叶球,可以为前锋打身后球,成为进攻最犀利手段。 高抛物线传球:用于向禁区吊传球,有高佬可以利用高点转移,或者直接头球射门。 传球训练标准,第一原则,必须精准传球。 特别注释:很多练球的年轻人会说,这么简单的道理,我都懂。这是一种思维困局,任何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能力,都不能说自己懂。需要以不懂的心去投入苦练,从小练到大,成年已经变成自己的本能,这样在比赛中,可以不用思考,无脑选择最佳的传球方法。 传球模式与战术选择的关系: 地滚球和贴地球:要求精准,甚至精准到一条线,这类传球如果做不到不差一个球位的精准,对于职业球员,需要自己打脸惩罚;练好静止状态,再升级跑动状态,都需要极为精准,要让青训球员,没有精准传球就没有高质量战术。 过顶长传球:精准传球依然是第一要求,但是太高不行,抛物线越高速度越慢,球场就这么大,到处是人,传球慢了,对方后卫可以从容防守,转移传球的突然性就消失了;低弧度保证转移速度,速度就是战术实施的天花板。 过顶高抛:主要和落点的精准有关系,用得比较多的战术是长传冲吊;球队有高佬的话,这种战术还是很有优势的。 B、传球训练的第二个原则:简单传球强调隐蔽性 地滚球、贴地球,这两个种传球难度不大,但是不能因为难度小就慢待,从小训练,需要强调短传的隐蔽性,还要学会急速传球(禁区范围的战术传球)。 隐蔽传球:其实就是将传球时的身体反应,降到最低,大腿感觉还没动,小腿已经把球送了出去,不给防守预判的机会。这种传球,尽量学会用小腿发力的短促传球;大腿摆动虽然增加踢球力量,但是大腿摆动时耗费时间太长,传球线路明显,不利于战术实施的突然性。 传球的特殊力量训练:青训要加练小腿力量,以及脚腕、膝盖的柔韧性,这是提高球速的必要条件;当然再加上练腰腹力和大腿力量就更好了。 补充说明:我写这段意思,这是中国人体质决定的。我们小腿肌肉,以及韧带都偏硬、偏弱。任何想要走职业路的孩子,必须加练小腿力量,还要练腰腹力量。不练难有大成。中国孩子必须从小苦练韧带,越小越要多练。韧带是最难练的,越小练效果越好,长大后韧带定型就脆了,吃不上劲,容易受伤。假设一个孩子六岁练球,练十五年韧带,每天尽量多练一点,到二十多岁,他的韧带一定可以和黑人有得一拼,不练,长大了没法比。 C、传球训练的第三个原则:必须最快速完成传球。 有追求的青训教练,任何时候都要将“快传”放在第一位。青训球员高质完成高质量传球标准,第一个必须是最快,然后才是动作正确、不失误等等,没有快的要求,所有的训练都不具有职业足球的意义。 传球的快速标准,可以让训练变得有追求、有变化,而不枯燥: 传球训练是最基础的基本功练习,练多了会枯燥乏味,如果增加了速度要求,而且有越来越快的压力,训练就变得有竞争力和兴趣了。 中国职业球员的日常训练与国外相比,有一种疲态,强度上不去,原因就在没有“速度标准”,有了速度要求,再简单动作都不简单,而且还有竞争性? “快”的三种状态,静态传球要快,对抗传球更要快,战术传球必须快到对手防不住。 慢速传球,在战术设计上,没有任何意义。 特殊的与“一脚传球”有关的基本功训练 困扰中国足球几十年的“一脚传球”,为什么教练、球员都很重视,就是不能在比赛中实现呢? 这个问题,短时间很难改变,成年更是难以练成“一脚传球”,这种带有本能感觉的传球方式,最好在青训阶段训练而成。 “一脚传球”前的准备: “一脚传球”前分为有球与无球两种状态 本方持球:与周围队友的站位,必须保持中间无对方的防守队员的阻隔,直视距离保持畅通。 本方防守:与周围队友的站位,相互间保持直视距离内,没有对方球员阻隔。 只有提前做好了这种传球前的准备,观察充分了,一旦得到练球,自然可以一脚出球,不需要得到球以后,再去观察,以及找队友,没有准备的“一脚传球”永远也不能一脚传球。 这种“一脚传球”前的准备,需要所有青训孩子严格执行,慢慢养成习惯,到了职业阶段,他们的“一脚传球”能力,就是一种本能。 如果己方球员的连线中间,有防守球员阻隔,应该怎么办? 以此派生出的另一个基本技术: 得球之后的移位技术,以及相应的移位速度是保证“一脚传球”成功的基础。 假定对手也是高水平球队,防守很好,他们有意无意站位,阻断了我们球员之间的直线连接;我们需要不断移位,找到直接连线的线路;如果还是被对方封住线路,那么就要不停地移位;在移动状态下,找到更多的队友之间的直接连线线路。这是以动态模式考验球队整体战术素养,考验个人处理场面与球的能力。 这个看似不起眼习惯,对于联赛球员,国家队球员也是一样要求。只是没有从小养成习惯,上了大赛的赛场,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忘了纪律性站位;但是有意识总比没意识好,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新的习惯可以养成。这种站位只要一部分人遵守,国足的战术能力一定会上升很多。 国足想要通过“一脚传球”完成进攻战术,必须要求所有球员的站位,之间有直线连接的球路,不然总是调整后的传球,速度上不来,任何战术都是空谈。 有关传球的总结性结论: 传球是最简单的基础技术,但是,不是可以轻视的技术,从战术的角度,最佳传球必须具备快速、准确的特点,这是所有高水平战术的技术保证。 中国球员因为从小比赛太少,不能指望像欧洲青训,通过比赛练好这些基本功,我们必须在练习场练到熟透,然后在比赛的使用中,逐渐选择正确。 如果中国的青训,都像上面的标准练习,并要求自己,到了成年,自然可以本能地在比赛中,使用正确的传球方法,形成有威胁的战术进攻。 (四)、过人基本功训练与现代战术价值 过人基本功根据战术与训练的要求,可分为两个部分: 1、过人技术在现代战术体系中的价值? 2、如何训练球队中的“过人王”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感叹,当梅西老去,凭借过人能力对抗球队整体战术时代,彻底过去了,即使瓜迪奥拉也不需要想要投奔的梅西,今天足球,过人能力就和长传冲吊一样,只能成为局部战术的个性化补充,不能成为球队的主要战术。 1、过人技术在现代战术体系中的价值。 过人技术在现代战术体系中是有争议的,很多时候不受待见,所以,作为青训的孩子,需要练出过人的“过人技术”,还需要熟悉“过人技术”在现代战术中的作用,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过人技术的战术运用,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就是比赛的战术设计,这个与教练风格和能力有关,教练喜欢用过人技术过硬的球员去打破对手的严密防线,那么过人技术好的球员就可以得到发挥能力的机会。 比如有梅西球队的教练,总是会给梅西过人权利,因为他是当世过人第一人。其他如马夏尔之类,他喜欢过人,最后自己的过人机会,反被教练拿下了;还有曼城的斯特林,过人像快乐小鸟,这是瓜帅给他的机会,是限定区域,作为打破铁桶阵的一种手段。 世界上的大多数强队,战术要求极强的教练,不喜欢“盘带过人”,过人会拖慢进攻节奏,现代足球的战术速度高于一切。 地利: 过人技术在球场不同区域的作用,决定了过人动作的使用区域。 现代足球的理论中,只有在对方的战术区域,过人技术才可以使用。青训球员必须从小明白这个道理,“过人王”只在某些区域才能称这个王,出了范围,也会因为成功过人,回去被教练大骂一通。 球场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前场进攻区域,中场组织区域,后场防守区域,还有边路通道。 简单地区分: 后场 因为是防守要地,禁止使用过人技术,因为一旦失败,对手很可能得到单刀的机会,这是拿自己球队命运开玩笑。 中场 球场最重要的攻防区域。 强队的进攻战术趋向全攻全守,防守端也以全场逼抢应对,组织进攻需要更快速度;过人作为局部突破,在战术速度上不具有优势,所以,被大多数战术大师抛弃了。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教练有梅西。 球员私自在中场运用过人技术,很容易挨骂,尤其是过人失败,会让对手获得原地组织反击的机会,中场拦截后,直接打反击,极具威胁,而自己球队的后方因为措手不及,更容易防守失误。过人能力再强,这种错误只要犯两三次,“过人王”就要成为“板凳王”。 前场 “过人王”最佳的表现区域,只有这个接近对方大禁区的区域,过人成功后就可以面对球门形成得分机会,这个区域如果对方防守过当,还能得到绝佳任意球,好处多多;过人失败,因为自己有中场的防守屏障,后果不严重。即使过人失败,只要还在控球,因为吸引了多人防守吗,就可以找机会,给空档里的队友,送直塞球。 过人技术再强(只要不是梅西),都不要超出教练的战术布置。除非遭遇对方铁桶阵,对方整体防守很强,水泼不进的时候,这是“过人王”大显身手的最佳时刻,因为单骑突进一旦成功,对方的链式防守就被打破了。 “过人王”最佳区域,进入大禁区之后,没有射门机会,也没有更好的传球位置,过人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手出脚不慎,还能获得点球。 边路 是一种特殊进攻,过人技术使用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速度反击,除速度过人,绝对不允许盘带过人。 如果是遭遇铁桶阵,边路可以考虑利用盘带过人下底,突破后获得传中机会,或者回传得到再组织进攻机会,因为过人失败的后果最小。 过人的其它应用 过人其他应用场景的使用原则: 必须不影响战术进行的速度; 最好在场面形成僵局的时候,以过人的能力去打破僵局。 这样“过人技术”就可以成为球队战术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 2、如何训练“过人王”? 特别说明:国外的盘带大师,他们的天赋是老天赏饭吃,没有任何复制的可能,对我们没有参考价值。我这里提到的基本功训练,仅仅是战术要求的基本功,而不是让青训球员成为梅西、内马尔等。一支球队的战术体系中,需要有“过人能力”的战术备胎。如果球员有个人的“过人王梦想”,他可以利用被人玩游戏的时间,自己去任何地方苦练,这种事情,只有月亮可以见证。 “动作快”是过人训练的第一要素: 过人训练要诀,就一个字“快”,三个字就是“非常快”。 观察快、意识快、动作快,一切必须以“快”为标准,动作再花哨,如果动作快不了,就要放弃;不能以的任何阶段,都需要铭记,动作快比任何花哨动作好使。过人动作如果复杂,开始可以慢练动作,最后要练得很快,练不过一定要放弃。 过人不仅要求自己动作快,还要发现对方动作漏洞的速度要快,就是观察快,不能最快速度发现对方防守漏洞,就不要学过人技术,因为没有用武之地。比如踩单车过人,不仅自己要动作熟练,还要能发现对方重心转移的漏洞,这就一瞬间,如果抓不住,单车白踩。 发现了对方重心被自己的假动作欺骗,就要以最快的意识,形成自己的突破动作,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青训的时候,可以把动作训练,与观察训练与意识训练,稍稍分开训练,但是,最后还是要整合到一起,并且拿到比赛中去实践。 “动作速率快”是过人训练的第二要素: 动作速率“快”,是整体动作快,前后连贯的动作都要快。 动作速率快与动作重复的次数和频率有关,与自己意识快,基础力量足有关。 任何想要长大了,梦想成为“过人王”的小球员,都要把任何动作都要快的意识,刻入自己的骨髓。有了“快的意识”,做过人动作练习时,就会无意识的快起来,即使开始模仿时,速度会慢一些,随着动作熟练,就会自觉增加速度,直到再也快不起来为主。 任何快不起来的“过人动作”,都必须放弃,用在比赛就是开玩笑。 过人需要力量训练是第三要素: 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是快的基础。 球员发达的小腿肌肉、强力韧带对减小动作幅度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腿力量越大,动作幅度越小,而且提高动作速率也需要很大的力量。 任何中国孩子,想要成为“过人王”,必须从小练习小腿力量,加练韧带拉伸。我觉得最好在平时给自己绑沙袋,这是传统武术的专利,越小孩子可以从很小沙袋开始,慢慢增加,最后如果每天像穿袜子一样的戴着,等到脱下来,踏上球场,身轻如燕的感觉才是过人最佳的状态。 “找到重心”是过人训练的第四要素: 重心转移问题,这是一个所有运动的增加技巧能力的核心问题。 过人动作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保持自己的重心,甚至利用假的重心转移欺骗对手;还要能够发现对方重心转移,甚至是预判对方可能的重心转移。 想要成为“过人王”,青训球员必须从小能够认识到重心转移的重要性,凭无意识判断是南美那种天赋型球员,我们学不了。 这种重心转移有两个方向: A、认知自己重心,以及对自己重心的控制; B、判断对手重心转移,以及预判对手可能重心转移方向; 只有上述两个方面都判断准确,才会是最佳的实施过人的机会。 回到过人重心转移的训练: 如果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练习过人动作,其实是控制自己的重心转移;最快速度摆动自己的重心,所有的动作,尤其是上半身动作的大幅度摆动,作用是欺骗对手,而不是真的移动自己的重心,自己重心移动是显性动作,那么,过人就成了奢望。 练习自己重心转移的速度,只要自己重心转移的速度,超过对手的对自己的判断,战术上就是成功的。 以踩单车为例,如果有人重心左右摇摆,幅度过大,很容易让对手判断,但是,如果真的摆动幅度过大,影响重心转移速度,就得不偿失。过人高手应该是上身看起来摇摆幅度很大,真实重心偏移并不多,上半身摇摆是为了欺骗对手提前移动重心进行防守,当对手的实际重心倾向任何一侧,另一侧就是过人方向(这里也是防守的要诀)。 “观察”是过人练习的第五要素: 训练自己观察对手的重心位置与重心转移速度的能力,以及过人局部与周围的关系,和自己的过人动作一样重要。 如果观察能力出众,一个寻找过人的机会,另一个是在过人的同时,找到场上的战术机会。能过人最好,因为这是过了一道防线,如果过不了,因为吸引对方的防守力量,可以为周围的提供进攻的机会。 现代战术设计,过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是寻找战机的过程。 不论是能过,或者不能过,只要获得传球好机会,可以第一时间传球,实现战术进攻的目的。这种训练,需要青训教练做一些特别设计,比如往球员一边过人,一边设置传球信号,以及传球地 点。手段可以多样,目的必须明确。 特别注释: “过人王”技术与其他基本技术有所不同,特别个性化,需要练成自己努力,练成的绝招。 国内目前的青训教练都不算很好的过人技术的教练,因为天花板太低。有心的年轻球员,最好模仿网络视频里的那些顶级球星过人视频,目标越高,最后的结果也会越高。像世界第一学,如果学到一半,成了亚洲第一流,结果也是很好,成为中国第一流,至少国内的金饭碗有了。 过人动作属于一招鲜吃遍天,训练的捷径最好找到自己的身体优势,练出最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个性化过人动作”。 所有的青训球员都要明白,“过人王”其实并不神秘,只要刻苦训练,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动作,坚持追求动作最快的高标准,几年以后,再普通的动作,练得熟,动作速率比对手快,都会成为绝招。 就像魔术师的手彩魔术,舞台上看很神奇,其实很简单,手快而已,台上一喝彩,台下十年功。
0 阅读:102
尔维清

尔维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