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赴济南出差,宿于某酒店。酒后熬夜撰写至凌晨两时许,烟瘾发作。步至酒店广场外,闻墙角处有大娘大爷争吵声。
凌晨3时,天气寒冷,二老为何不在家安歇,却在外争执?我心中疑惑,身体微颤,继续前行探究竟。
两位老人各停一辆脚蹬三轮车,大爷左手提袋,右手执钩,大娘亦同。他们面向四个垃圾桶,均大声嚷嚷,场面引人注目。
“我是先到的。”“不,是我先到的!”
"停止你的动作","同样,你也不要动!"
我恍然大悟,随即熄灭烟,劝解两位老人道:遇事应冷静商议,现已深夜,且二位年近古稀,请勿争吵,以和为贵。
见我言语,大娘即道:“大兄弟,我年后便在此拾荒,近半月矣。今晚这老者突现,称此地原属他,欲独占,实在无理!”
大爷打断大娘,对大兄弟说:“别只听她说的,春节前我就在此捡,她没来。年后今晚偶遇,她竟称此地为她所有,还不让我捡。”
我仅三十余岁,竟被二老尊称为大兄弟。我连忙劝解,出门在外皆不易,应彼此体谅,各退一步。
大爷提了提厚棉裤,对我说:“谁都不容易,我捡这些废品卖点钱,还得帮女儿还房贷。”
你支付房费,我卖房所得并未自用,全用于助儿子偿还车贷。由此可见,老太太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我闻言,见事不大,便对二老说:“我乃外乡人,天寒地冻,建议二老各分两桶,避免争执,此地拾毕,再去别处。”
见老人迟疑,我继续劝解:“垃圾车将至,他们或会分拣,若被发现,后果自知,你们应更清楚其中利害关系。”
两位老人一致赞同他的提议,称他为好人,并迅速结成利益共同体。
归途酒店间,我沉思生活艰辛,未曾料到年至此,仍为家中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