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逝世,毛岸青嚎啕大哭悲痛不已,却为何没去送葬?

双目皆情 2023-02-15 14:15:28

1976年9月9日,北京中南海中传来一则令亿万国人悲痛不已的消息,新中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凌晨逝世,一时间,无数人为之伤心落泪。

毛主席葬礼当天,无数的民众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共同悼念这位为了新中国鞠躬尽瘁的伟人,然而身为毛主席唯一在世的儿子,毛岸青却没能参加毛主席的葬礼,就连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也没能见爷爷最后一面。

后来,不少人也曾质疑过,毛岸青为何没能参加毛主席的葬礼,但是毛岸青一直没有对这件事做出过解释。

2016年,身为毛岸青唯一的儿子,毛新宇曾万般感慨的表示:“爷爷去世这件事,父亲一直都十分遗憾,他一直都很想念爷爷。”

那么毛岸青究竟为何没有参加毛主席的葬礼?毛新宇又为何会这么说呢?

毛主席之孙毛新宇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溘然长逝,尽管中央认为这件事应该暂时保密,但是毛岸青毕竟是主席的孩子,因此组织还是派人将这件事通知给了毛岸青。

毛主席在病床上养病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在离世几个月之前,主席还依旧以病重之躯,接待了来自外国的使者,这一切都是为了新中国的发展。

那时,毛岸青因为种种原因,根本无法侍奉在侧,以致于主席最后的一段时光中,根本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天伦之乐。

毛岸青只能每日暗自神伤,没有丝毫的办法,毕竟就连妹妹李敏搬离了中南海之后,一直到父亲离世,也才见了主席三面。

因为某种政治上的原因,他们无法在父亲身前尽孝,这是毛岸青一直以来的遗憾。

毛主席和女儿

如今忽然从别人口中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毛岸青再也忍不住心中多日来的悲痛,坐在一旁失声痛哭,妻子邵华也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心中满是悲痛。

这时的毛新宇只有6岁,尚且懵懂的他看着父母伤心的模样,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什么事生?什么是死?他不懂。

但是当他听到母亲说以后再也无法见到爷爷的时候,毛新宇心中还是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悲痛,他虽然对爷爷并没有什么记忆,可所有人都说爷爷是“太阳”,是国家的“功臣”,爷爷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奔走。

毛新宇年纪虽小,自然也明白,爷爷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看着父母满脸泪水的样子,年幼的毛新宇也忍不住痛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喊道:“爷爷……爷爷,我要爷爷。”

邵华将毛新宇抱在怀中,满眼通红地说道:“毛毛不哭,你要坚强,爷爷不在了,我们要听爷爷的话。”

毛岸青始终低着头,豆大的泪水从夺眶而出,落在他的领口上,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毛岸青寝食难安,一直到毛主席“遗容告别仪式”之前,毛岸青才收拾仪容,带领着妻儿去看望父亲最后一面。

“遗容告别仪式”从9月11日一直持续到16日,这几天以来,中央拟定每天接待大约5万人。

可是想要瞻仰毛主席的人势必不止5万人,因此仪式开始当天,悼念香场必定是人山人海,毛岸青为了能够早点见到父亲,也为了能够多和父亲待一会儿,凌晨就带着妻儿来到了瞻仰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毛岸青来到了父亲遗体存放的大厅,看着父亲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仿佛睡着了一般,毛岸青脑海中想起的全部都是父亲的音容笑貌,此时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再次痛哭起来。

而年仅6岁的毛新宇看到爷爷的遗体,也嚎啕大哭起来。

后来的毛新宇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虽然他并没有和爷爷相处的记忆,但是他永远都记得,平时宽敞明亮的人民大会堂中,那天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花圈挽联摆满了整面墙,爷爷的遗体安详地躺在棺椁中,以及母亲牵着他那越发冰凉的手。

那天他的心中满是恐惧,还有对爷爷浓浓的不舍。

为了让毛岸青多停留片刻,再多看毛主席一眼,傅学正让记者将镜头全部对准了毛岸青,这样一来,众人也就自觉地腾开位置,毛岸青能够好好的和父亲告别。

回到休息室之后,毛岸青沉浸在悲伤中久久不能自拔,就连旁人跟他说话,他都没有回应。

这段时间以来,毛新宇总算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食不知味,每一口饭菜对他来说都难以下咽,他做梦都能梦到父亲笑着对他说:“邵华是个好孩子,你要好好对她。”

9月16日,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之后,毛岸青并没有赶到现场,送父亲最后一程,而是由中央全体领导人,负责给毛主席守灵,一直到这场仪式结束。

两天后,毛主席的追悼会也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上万的民众聚集在这片不大的广场上,但是毛岸青在家中听着广播,没有去往追悼会现场。

实际上,在前两天的时候,中央就已经让人邀请过他了,毕竟身为毛主席唯一的儿子,所有人都希望,毛岸青能够亲自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可毛岸青沉默着,没有同意。

他知道,如果自己去往追悼会现场,势必会引起人群的骚动,但是父亲生前一直教导他们,不能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能麻烦组织。

如今国内原本就不太安定,毛岸青担心自己这一去给组织添麻烦,又考虑到等毛主席纪念堂落成之后,自己随时都能前去看望父亲,因此毛岸青没有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追悼会开始之后,毛岸青就静静地坐在广播前,听着追悼会仪式的声音,寄托心中对父亲的思念。

毛岸青的童年对父亲并没有太多的记忆,因为毛泽东在1927年就离开家乡,走上了艰苦的革命道路。

1930年,母亲杨开慧牺牲之后,他们兄弟被带到了上海,踏上了寻找父亲的道路。

在上海的日子并不好过,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抓捕十分严格,又恰逢中央特科队长顾顺章叛变,毛岸英和毛岸青说着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他们乞讨度日。

毛岸青就是在这个时候落下了病根,以致于后来无论是到苏联留学,还是回到北京工作,这样的病痛都始终伴随着他。

但是即便毛岸青身患疾病,毛主席也从来没有因此偏袒过自己的孩子,他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在公众场合,以毛主席后代的身份自居。

1947年毛岸青从苏联回来之后,毛主席特意将他排到了黑龙江克山县进行试点改革。

当时克山县土匪横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组织担心毛岸青的身体出现问题,原本打算派别人去,但是毛主席却坚持让毛岸青,以“杨永寿”这个名字前往。

毛岸青自然知道父亲的用心良苦,他当即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全程参与了黑山县的土改试点,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融入到了当地的农民生活中。

回来之后,毛主席也从来不将这件事告诉其他的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当一面,却又不希望孩子在赞扬声中,忘记初心。

不搞特殊,勤俭节约是毛主席教导给自己的孩子们的良好品德。

而让毛岸青多年来始终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父亲亲手撮合的他和妻子邵华的婚事。

毛岸青和邵华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但是当哥哥毛岸英和邵华的姐姐刘思齐结为夫妇之后,他却迟迟不敢向邵华表明自己的心意。

但是毛主席却看出来了儿子所有的想法,在毛岸青去大连疗养的时候,毛主席就亲自写信问道:听说你同少华(邵华)通了不少书信?你们是不是又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和她谈一谈。

在父亲的鼓励下,毛岸青这才鼓起勇气,向邵华表明了心意,两人在毛主席的鼓励下,结为伉俪。

因为大哥毛岸英早早离世,毛岸青可以说是跟在毛主席身边时间最长的一个孩子,也是毛主席寄托的期望最多的孩子。

所以毛主席对毛岸青的殷殷教诲,更像是一个支撑毛岸青的信念,身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更希望能够恪守主席的家风,坚守主席的精神。

从主席离世之后,毛岸青几乎没有一刻不想念父亲的。

毛新宇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就这样说过:“爸爸经常会在梦里和爷爷说话,他一直都很想念爷爷。”

只是因为毛岸青平时不善言辞,因此他对毛主席的思念鲜有人知,每当毛岸青犯头疼,意识模糊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念叨着“想爸爸”。

而这些事情,就只有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邵华和毛新宇知道了。

每到父亲祭日的时候,毛岸青就会带上一束鲜花,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毛主席纪念堂中看望父亲。

每次到达毛主席纪念堂之后,毛岸青都会在原地伫立良久,默默地看着父亲,或许在他心中,也有许多的话都想对父亲说。

后来毛岸青的年纪越来越大,来看望父亲的次数也就变少了,但是他的心中依旧思念着父亲。

再次去往毛主席在东湖宾馆的住处时,毛岸青看着主席的遗物,一时间竟愣住了,脑部受过损伤的他此时已经想不起来任何事情了,但是当旁人提醒这是毛主席的东西时,毛岸青还是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毛岸青对父亲的情感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孩子,毛新宇从小就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在他心中,爷爷原本就是最伟岸的人。

从他上学之后,他就和爷爷一样,喜欢上了哲学和军事,他时常埋头在书海中,学得十分认真,颇有几分毛主席当年看书的样子。

2003年的时候,毛新宇曾公开发表过一篇《毛主席战略进攻思想研究》,这是毛新宇的博士论文,在研究爷爷的思想过程中,毛新宇感受到了十足的乐趣,也体会到了爷爷为什么有着足以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而时至今日,毛新宇也鲜少带着妻儿在公开场合露面,对于爷爷的事情谈论的也不多,他秉承着父母的教诲,始终坚持毛家的家风,不利用自己毛主席后人的身份搞特殊。

从他读书到今天的成就,全都是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这也让母亲邵华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毛岸青虽然已经离世了,但是毛新宇继承下了父亲没有完成的心愿,他会抽空到爷爷的故乡或者是生活过的地方走走看看,看看家乡的发展,也会到奶奶杨开慧的坟前上香。

在旁人眼中,毛新宇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但是在毛新宇心中,这些都是自己身为毛主席的后代应该做的事情。

毛新宇带妻儿去父母陵墓

主席的思想需要传承下去,毛新宇就用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研究爷爷的思想理论,并且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成就。

在以后的日子中,毛新宇依旧能够坚持自己的事业,推动新中国的事业继续向前。

14 阅读: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