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项目难度翻车,连蒙带猜轻松解题,运气比实力还重要

西西去看娱乐 2024-11-22 15:40:48

《最强大脑》的项目难度大不如前,选手们连蒙带猜就可以赢。

"这一期节目的题目也太简单了吧?"不少观众看完最新一期《最强大脑》后忍不住吐槽。过去那些让人看得头皮发麻的高难度挑战,如今却变成了仅靠运气就能过关的"小学奥数题"。

例如"孤影成双"这个项目,听着很有神秘感,但实际上只是个多边形配对的游戏。七种颜色混搭,答案也存在多样化,这不和大富翁一样吗?选手们找准门路后,把颜色一致的放到一起,剩下的就得靠运气了。

黄色最多,有八块?那就从黄色开始试着点吧,反正总是能够点对正确的。

再来看看"时钟罗盘",节目组将规则说得谜一样:外圈要顺时针转七格,内圈则要逆时针转两格。。。听到这都觉得脑袋嗡嗡响。

但是一做起来,这不就是小学生都会的数学题吗?最难的就是算73乘以6等于438,连计算器都不需要。

攸佳宁教授在节目中强调要计算,而选手却全程只用眼睛观察,完成得非常顺利。小的跟大的并排顺时针逆时针排列,只需要摆弄几下就完成了。

这并不是简单的比计算速度,而是比谁的视力更好。

"对称之美"和"磁极分布"这两个项目其实就是玩扫雷和拼图。中心对称、轴对称这些,哪个小学生不会?做题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从边缘开始推,确定的点出来,剩下的都是随机猜。

看到这,不少老观众都感到难以置信:“这还是我认识的《最强大脑》吗?”两个小时的节目看下来,没见到几个真正需要动脑的地方。

选手们并不在展示实力,而是在拼运气。

离谱的是,这些项目的规则补充越来越复杂,以前的题目,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然而现在,光是了解规则就得半小时,做起来却是三下五除二就完成。

这样的节目是否还该叫《最强大脑》?或许更适合改名叫《最强运气》。在以前,许多让观众赞叹不已的真实实力比拼如今都成了依赖运气来博眼球的游戏。

看来节目组是下决心把这档节目变为娱乐性的了。

须知,真正的高手对决不靠运气支撑,当年那些令人瞩目之挑战才是本栏目的应有之义。

那些年,最强大脑让人们惊叹不已。

在《最强大脑》的巅峰时期,"水哥"这个传奇人物不得不提。水哥并不仅仅是玩智力游戏,他的超强观察力还曾经帮助警方破过真实的案子。

大家是否还记得鲍云在节目的表现呢?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表现并不是靠蒙或者猜测就能取得的。

那时候的项目规则特别有趣——简单易懂的三言两语,实现起来却艰难重重,仿佛在告诉你:“规则虽简单,但你却难以做到。”

选手的表演看起来都十分棒,更别说自己亲自上阵尝试了。

选手们圈粉无数,节目播出后,不是因为他们长得帅或者会说段子,而是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

那时候的项目设置非常精心,尽管有着较高的难度,但绝不是有意为难人。每个挑战都是经过严格论证和精确计算的,它们所考验的是人类大脑的基本能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观察力。

这些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比赛是需要靠真本事的,选手们在台上使出浑身解数,观众在电视机前也是提心吊胆。即使最后没有完成挑战,那也是真枪实弹干过的,可现在,如果蒙对了或猜测对了就能过去,这不再是真比赛了。

很遗憾,这样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再看这档节目,总是感觉缺少了些什么。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观众口味变了,太难的项目没人爱看。"然而,我认为真正的高手过招,永远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然而,那些靠运气取胜的内容,却恰恰辜负了观众的期待。

观众想要的只是真正实力的对决,是想亲眼看看人类智慧的极限在哪里。这,才是《最强大脑》最珍贵的地方。

"作弊风波"引发的蝴蝶效应

正当《最强大脑》节目达到巅峰时刻,突然出现的“作弊事件”像一块巨石砸入湖中,直接导致了这场风波。这个风波不仅动摇了观众对本节目的信任,更是让节目组失去了部分宝贵的人才。

叨叨魏、鲍云、王峰,三位备受观众喜爱和尊重的选手,在事件发生后,都选择离去。他们的离开不仅仅是人员的变动,而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些实力选手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说话的,他们用脚投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其在一个向流量低头的节目中苟且,不如优雅地斩断这份孽缘。

节目组为了填补评委席位的空缺,邀请了攸佳宁教授。虽然这位大美女教授为节目增添了几分颜值,但实力上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以貌补才的操作让很多老观众摇头不满。

从这一刻起,《最强大脑》仿佛进入了一条不归路。节目组开始不断调整赛制,项目的难度一降再降。之前那种"规则简单难度高"的挑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则复杂实则简单"的项目。

作弊事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没有看过节目的人,甚至连什么是作弊都不了解,只是听闻这个消息,就立即对前几季节目真实性的怀疑起来。

作为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观众,我承认比赛真正的互动和真心的比赛绝对不在少数。水哥用非凡的观察力破案的事迹、鲍云和节目组之间的冲突与互撕都真实存在。

这些都证明,早期的《最强大脑》节目确实是真材实料,制作出高质量的内容。

或许节目组在选择低头于流量时,有不得已的苦衷。然而,当我们决定放弃最珍贵的"真实性"时,观众的信任就会如同流沙,从指间悄然溜走。

收视率虽然能暂时保住,但节目却失去了灵魂。

《最强大脑》已经不再是之前让我们深深敬佩的节目了。选手的实力大大下滑,节目的口碑也严重下滑,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那个改变命运的“作弊事件”。

如同蝴蝶效应一样,一个看似微小的节目的决定,最终导致了整个节目生态的崩塌。

许多观众在观看如今的节目时,都会不禁思考:如果当初节目组能坚定自己的信念,是否会有不同的结果?

智力挑战逐步向娱乐综艺的无奈转化

你还记得自己首次观看《最强大脑》时所感受到的震撼吗?那种看完之后恨不得自己也上去尝试一番的冲动。如今,节目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接近“智力版大富翁”,关注的焦点则是选手们的运气。

老观众对此极其失望,表示:"这也配叫最强大脑?"。但对于新观众来说,这个节目变得更加"鲜活生动"了。毕竟,谁不想看点轻松愉快的内容,再说了,难度过高的东西很难吸引到观众,但是难度过低又显得缺乏挑战性。

可以理解节目组的无奈,近两年综艺圈竞争异常激烈,观众对各种"真人秀"习以为常,对于真正的智力挑战类节目持怀疑态度。

所以,当观众带着这种不信任感去观看现在的节目的时候,节目中难度较低的设置反而成了节目组的护身符。

但是问题来了:《最强大脑》是应该追求真实的智力挑战呢,还是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纯粹的娱乐?在收视率和口碑之间,好像总是要做出一个选择。

值得思考的是,观众并不傻。他们明白,真正的高手较量绝不是靠运气。当节目把观众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时,虽然可能有收视率,但口碑已经消失了。

现在的《最强大脑》,就如同一名不得不戴上面具跳舞的高手。如果它能够展示真正的实力,它其实可以没有必要假装那么“接地气”。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做很好,至少观众能够明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最强大脑》的初衷并不是做一个让人人都能够轻松通关的游戏综艺节目。

重回巅峰的《最强大脑》还需要些什么呢?

“真的就找不到像水哥、鲍云那样有实力的选手了吗?”这问题困扰了很多老观众。说实话,我不信现在的选手中就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人。

选手并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节目组的态度。

最新一期节目中,《对称之美》变成了小学生的扫雷游戏,《时钟罗盘》几乎成了简单的算术题,而《完美重叠》只需要简单的观察和计算就能够轻松完成。

节目组需要清楚观众想要的是那些能让人叹为观止的真实挑战,而非看似热闹的游戏。当选手凭借真实实力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那种震撼感是任何娱乐效果都无法替代的。

《最强大脑》想重回巅峰的话,就必须做出改变。

首先,必须提升项目难度,使选手需要凭借真正的实力来赢得比赛。必须尽量降低运气的成分,使观众不再有"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其次是坚持比赛的真实性。与其花心思设计复杂的规则,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展现选手的真实能力上。让观众看到的,是真正的智力较量,而不是娱乐性质的游戏。

首先,节目组要有信心,要相信观众有分辨真伪的能力,要相信真实的实力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最强大脑》的口号从来都不是"谁都能赢",而是"展现人类的智慧极限"。只有回归这个初心,才能重新赢得观众的信心和尊重。

毕竟,真实的实力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中,最能令人动心。

0 阅读:1

西西去看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