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负债可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谈负债就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全球和国内主流车企的负债情况,看看这些数字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投资与研发投入,这就导致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主流车企,总负债普遍都不低。而且,往往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往往也越高。
先来看看全球主流车企的总负债情况。2023 年,大众集团营收 2.5 万亿元,总负债却高达 3.2 万亿元;丰田营收 2.1 万亿元,总负债也达到 2.6 万亿元;通用汽车营收 1.24 万亿元,总负债是 1.48 万亿元。不难发现,这三家头部车企的总负债都高于营收,可见高负债在全球汽车行业是普遍现象。为啥会这样呢?因为汽车企业要不断投入研发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借钱就成了常见的手段。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丰田:2024财年年报(截至2024年3月31日)
再看看国内主流车企,和国外比起来,总负债相对较低。2023 年,上汽集团营收 7447 亿元,总负债 6637 亿元;比亚迪营收 6023 亿元,总负债 5291 亿元;吉利控股营收 4981 亿元,总负债 4517 亿元。虽说负债没国外车企那么夸张,但也不容小觑。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
说完总负债,再讲讲有息负债,这可是反映企业真实负债水平的关键指标。企业总负债包括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有息负债就是公司向金融机构借钱或者在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务,这是要支付利息的;而无息负债是公司日常经营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像没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没到期缴纳的税费,还有合同负债(比如预收客户的购车款,产品交付后就变成收入),这些是没有利息成本的。
从全球主流车企来看,有息负债规模普遍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而且在总负债中占比还挺高。2023 年,丰田有息负债 1.7 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达 67%;大众集团有息负债 1.1 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34%;福特有息负债约 1.08 万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65%;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的有息负债也都达到数千亿规模。这么高的有息负债,意味着企业每年要支付大量利息,财务压力可不小。
反观国内主流车企,有息负债规模相对较低。2023 年,吉利控股有息负债 1082 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24%;上汽有息负债 1078 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16%;东风集团股份有息负债 593 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34%;长城汽车有息负债 225 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17%;比亚迪有息负债 303 亿元,在总负债占比 6% 。这说明国内车企在负债结构上相对更健康,利息支出压力没那么大。
(注:有息负债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有息负债占比为有息负债占总负债占比;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应付账款。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在应付账款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企业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就越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明显。对于车企来说,合作体量增大,在财报上就表现为应付账款的增长。
衡量一家企业应付账款规模是否合理,得结合其营业收入,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个指标来衡量。这个指标越低,说明相对于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从数据来看,赛力斯应付账款占营收的比例为 84%,东风集团股份为 57%,长安汽车为 50%,长城汽车为 40%,上汽集团为 36%,比亚迪为 33% 。这表明比亚迪在应付账款管理上相对更优,未支付货款占营收比例较低。
还有与供应商的合作账期情况也值得关注。2023 年年报显示,比亚迪与供应商合作的账期是 128 天,上汽集团是 140 天,长城汽车是 163 天,长安汽车是 185 天,东风集团股份是 226 天,赛力斯为 313 天 。账期长短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也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议价能力。
通过对车企总负债、有息负债和应付账款的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车企,都在负债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这也为我们理解汽车行业的经济运作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