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河南大厦国际会议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正在进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一位74岁的农民人大代表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他仅用8分钟的发言,就3次被热烈掌声打断,他究竟说了啥?

这位农民代表叫李连成,是河南濮阳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站在台上,操着浓厚的濮阳口音,朴实又亲切:“我是农民,没读过书,51岁才认字,也不会普通话,没听懂尽管说,千万别不懂装懂!”就这一句话,瞬间拉近了和全场的距离,顷刻间掌声雷动。

谁能想到啊,这位农民带领的村子,是个藏在“深闺”的宝藏村。1991年之前,西辛庄还是一片盐碱地,村民守着贫瘠的土地,靠“刮盐土、熬土盐”艰难度日。李连成上任后,喊出“干部要带头吃亏”,直接把自己的三座蔬菜大棚送给村里最穷的农户。这一送,送出了全村的希望。

在李连成的带领下,西辛庄像开了挂一样,从蔬菜大棚起步,一路发展造纸厂、汽车制造,甚至打造出豫北最大的电光源产业集群,产品远销欧美8国!如今,村里20多家企业,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总产值5.2亿元,人均年收入近4万,这数据,谁看了能不惊叹?

更让人羡慕的是西辛庄人的生活。村里环境优美,家家住400平带电梯的三层小楼,水电燃气免费供应;从幼儿园到初中,孩子上学不用花一分钱;投资9000万建成的民生医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医保报销后,剩下的村里全包,在这打工都可以享受!

“啥是西辛庄的现代化?城里有的咱都有!以前村里吵架、打麻将的不少,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人人都说共产党好!”李连成的发言,句句朴实却充满力量,赢得了全场第二次掌声。

李连成虽然没读过书,却总能把复杂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廉政就是该拿的拿,不该拿的不拿;群众路线就是群众反对啥,咱就不做啥;与时俱进就是走到哪学到哪。”30多年来,他就用这样的大白话,把国家政策讲进了村民心里。

这次会议,李连成建议加大科技人才下乡力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言最后,他即兴来了一段顺口溜,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河南省委书记刘宁评价:“我去过西辛庄,所言不虚!他落实了‘五大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还向媒体发出邀请,去西辛庄感受乡村新变化。

从盐碱地到富裕村,西辛庄的故事,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缩影,更是中国力量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