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排阵容老化导致巴黎奥运会输球,看金牌教练袁伟民如何用人

细品名人 2024-08-22 06:36:40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中国女排巴黎奥运止步8强,多位球员落泪)

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3战全胜,但1/4生死战以2:3不敌土耳其队,止步8强。

中国女排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阵容老化是不争的事实。7名主力都是郎平时代留下来的老队员,唯一的新人吴梦洁替补登场,也不能挑大梁。

由于阵容老化,对手摸清了中国女排的套路,进行有针对性的布防,中国连打法国女排都不轻松。

对照这届中国女排阵容老化,我们来看看金牌教练袁伟民如何选人用人。

袁伟民之所以能将中国女排带出低谷,成就“三连冠”的伟业,与他大刀阔斧地培养人才有直接关系……

01

(袁伟民与女排队员)

袁伟民在自传《袁伟民:体坛风云》中,阐述了自己选人用人的标准。他说,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技术发展快,淘汰性强,这就要求运动队人才辈出。体育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

老队员是宝贵财富,教练要重视老队员,努力延长他们的运动寿命,但不能过度依赖老队员。

只相信老队员,而不敢培养、启用新队员,人才就会被耽搁。新队员带来新技术和新活力,一支队伍才有竞争力。

一支运动队必须像流水一样有出有进,按规律进行新陈代谢,这样才能让队伍保持强盛的战斗力。

(青年袁伟民)

袁伟民执教时,中国女排每参加完一届世界三大赛,他都要对球队进行换血。

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主力阵容是:孙晋芳、张蓉芳、郎平、陈亚琼、陈招娣、周晓兰。

世界杯一结束,袁伟民就开始着手培养新主力。1982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主力阵容袁伟民换了两个人:由副攻梁艳顶替周晓兰,郑美珠顶替接应二传陈招娣。

世锦赛结束后,袁伟民又大刀阔斧地培养新人。

(年轻时的杨晓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第三次夺得世界冠军,杨锡兰顶替二传孙晋芳,杨晓君顶替副攻陈亚琼。

袁伟民带队夺得 “三连冠”,3次大赛的副攻、接应、二传全部进行了更新,只有两位主攻郎平、张蓉芳没有换。

这主要是因为郎平、张蓉芳的技术过硬,并不断创新。在当时的世界排球史上,一个主攻能够打三、四届世界三大赛,少之甚少。02

袁伟民不仅善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更是大刀阔斧。

(青年时的郎平)

1978年,郎平刚进队时,袁伟民准备让她打副攻。训练中,袁伟民发现她起跳动作大,前冲力大,不适合打副攻,仍然让她打主攻。

1978年12月曼谷亚运会,郎平进队刚两个月,袁伟民就大胆让她顶替主力主攻杨希。

当时郎平的技术水平和全面性不如杨希。与南朝鲜队比赛那天,刚好是郎平的18岁生日。

南朝鲜队对郎平不熟悉,郎平在4号位的强攻频频得手,中国女排以3:1战胜南朝鲜队。

第二天,中国女排与日本队争夺亚运会冠军。郎平由于紧张,发挥失常,结果中国女排以1:3输给日本队,屈居亚军。

(球场上郎平)

亚运会结束后,很多媒体和球迷批评袁伟民,说不该破格使用郎平,批评他这是揠苗助长,要求他重新启用杨希。

但袁伟民认为: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培养新人是要付出学费的,他对启用郎平丝毫不后悔。

而且纵观当时的世界排坛,一支队伍没有一锤定音的尖子队员,很难拿世界冠军。日本女排夺世界冠军,有河西、宫本、白井、前田等尖子队员。

苏联女排拿世界冠军,有布尔达科娃、雷斯卡莉。

(古巴女排名将路易斯)

古巴女排1978年夺世界冠军,有马雷斯、佩雷斯。

袁伟民执教时代,中、日、美、古巴、秘鲁是世界强队。美国女排有海曼、克洛克特,古巴女排有路易斯、卡波特、冈萨雷斯。

中国女排如果没有一门大炮,很难与对手抗衡,而郎平就是袁伟民手里的一张王牌。

03

1979年,中国女排应邀赴日本访问比赛,郎平成熟多了。中国女排取得了3胜2负的战绩,郎平功不可没。

(郎平)

日本媒体称郎平是中国女排的“新武器”,说郎平打乱了日本女排的阵脚。

美国女排为了对付郎平,把郎平的进攻线路全部输进了电脑,并画出了轨迹图,但依然无法抑制郎平。

郎平有高点强攻,有跑动进攻,有打吊结合、平打结合,对手根本防不住。

在培养、使用郑美珠上,袁伟民同样显示出魄力。

郑美珠是1979年亚锦赛前进队的,袁伟民主要将她作为后排替补使用。

(郑美珠)

当时郑美珠才17岁,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亚锦赛争冠,郑美珠被替换上场发球,连发5个球破坏了日本队的一传。

结果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首夺亚锦赛冠军,郑美珠是立了功的。

郑美珠身高只有1.72米,亚锦赛结束后,她就被调整回福建队。原因是:中国排球界一些专家和领导,认为郑美珠个子太矮,没有培养前途。

的确,当时的古巴、美国、苏联等强队,队员的个头越来越高,只有日本队、南朝鲜队有几个矮个队员。

(袁伟民指导队员参赛)

1982年,袁伟民顶住压力,将郑美珠重新调入国家队。当时争议很大,还有领导警告袁伟民:选这么矮的队员,要是中国女排输球,你要负责任。

郑美珠在福建女排打过主攻和二传,技术全面,基本功扎实,能攻善防。

袁伟民准备将她培养成接应,顶替陈招娣。袁伟民是这样考虑的:郑美珠善于跑动进攻,2号位还有一定的定点强攻能力,对方重点盯防郎平时,郑美珠可以出其不意地跑动进攻得分。

(郑美珠)

而且郑美珠在后排的小球、串联技术好,经常一些眼看就要落地的球被她救起,她再恰到好处地送到二传手上,让二传组织进攻。

事实证明,袁伟民培养郑美珠当接应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中国女排每次世界大赛都少不了郑美珠。

04

张蓉芳刚进队时,手快,脚快,袁伟民准备让她打副攻。但张蓉芳的身高只有1.74米,拦网比较吃亏。

从左到右:郎平、孙晋芳、张蓉芳

袁伟民决定让她打主攻,而且将她当作主力培养。相关领导有不同意见,认为张蓉芳身高太矮,只能当替补。

袁伟民力排众议,坚持启用张蓉芳当主力。4号位平拉开是张蓉芳的绝招,袁伟民要求张蓉芳在巩固特长的同时,还要擅长2、3号位进攻。

张蓉芳既能在3号位打短平快,又能够大范围跑到2号位进攻。她进攻声东击西,转腕变向扣球、平打、快抹快吊等技术运用娴熟,被称为“怪球手”。

(张蓉芳)

日本女排队员最怕张蓉芳扣球,她们宁可防郎平的重扣,也不愿意防张蓉芳的怪球。

1981年女排世界杯后,二传手杨锡兰进队。这届世界杯,孙晋芳获得最佳二传,1982年女排世锦赛还得靠她打。

但袁伟民未雨绸缪,要是孙晋芳受伤了怎么办?要是她出意外状况怎么办?必须提前培养杨锡兰!要是等孙晋芳退役,再来培养杨锡兰就来不及了。

(球场上的杨锡兰)

为了给杨锡兰创造实战的机会,1982年6月,中国女排出访日本比赛时,袁伟民将孙晋芳留在家里,让杨锡兰随队担任主力二传。

几个老队员觉得风险太大,悄悄对袁伟民说:还是让孙晋芳去吧,这样保险些。

袁伟民颇有主见:不培养新人,以后怎么夺冠军?他坚持带杨锡兰。

杨锡兰知道袁伟民的良苦用心,很争气,中国女排没有输球,杨锡兰也得到了锻炼。

(杨锡兰(右)与周晓兰)

(袁伟民与蔡斌)

袁伟民在自传里这样写道:目光短浅的教练,只盯着几个主力队员,被眼前的比赛牵着鼻子走。有远见的教练,在走今天的路时,就想到了明天。培养不出新人的教练,是不称职的教练。

对新队员要敢于投资,为她们成长创造条件。只有这样,一支球队才能时时保持活力和旺盛的战斗力。

对照袁伟民,蔡斌在培养新队员方面,确实有不足之处,遭到了媒体和球迷的诟病。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0 阅读:50

细品名人

简介:介绍名人明星台前幕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