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光刻机,比ASML早20年,现在却落后了20年?

李宗修说 2024-11-19 10:28:35

国产光刻机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前段时间,我们见证了一台国产光刻机登场,分辨率达到65nm,套刻精度也做到了8nm以内。

这些参数乍一看,已经相当不错了,几乎触碰到了世界顶级干式DUV光刻机的天花板。

再进一步,国产光刻机将跨进浸润式DUV的领域,离全球顶尖技术又近一步。

可是,问题来了——ASML早在2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浸润式DUV的量产。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国产光刻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ASML相比,差距仍然有20年。

这让人不禁发问:明明中国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光刻机的研发,为何如今却落后了20年?

曾经领先20年,光刻机为何掉队?

其实,国产光刻机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5年,中国便拥有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而彼时的ASML还未成立,甚至可以说在光刻机领域,我们原本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从领先到落后,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两个原因不得不提。

第一个原因是中美建交后的“造不如买”思想。

1971年,中美建交,为了表示诚意,美国表示可以向中国出售一些高精尖技术。

当时的中国,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研发这些高端技术确实力不从心。

于是,“造不如买”的思潮逐渐占据上风,很多原本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投入的项目被砍掉,光刻机的研发也因此停滞。

而这一次停滞,便是将近20年。

第二个原因是ASML并不是单打独斗。

ASML背后集合了欧美各国的技术力量,还得到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巨头的支持。

例如,ASML的浸润式光刻机研发就得到了台积电的帮助,EUV光刻机的理论与原型来自美国,最终由ASML加以完善。

而国产光刻机的发展却完全不同,在经历了20年的“空窗期”后,中国团队重新上路时,欧美国家已经对我们实行了技术封锁。

无法整合全球供应链,我们只能靠自己。

国产光刻机的追赶之路:还有多远?

在技术封锁的大背景下,国产光刻机的研发极其艰难。

尽管如此,这几年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干式DUV到浸润式DUV,再到EUV,我们的技术正在逐步突破。

根据当前的研发速度,未来国产浸润式DUV光刻机甚至是EUV光刻机的量产指日可待。

一旦突破了这些技术,中国的芯片产业将不再受制于人,整个产业链将实现自主可控。

ASML的领先地位为何如此难以撼动?

ASML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领先,更是全球资源整合的结果。

他们是光刻机界的“全明星阵容”,德国的光学技术、美国的半导体理论、亚洲巨头的资金支持,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ASML今天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比之下,国产光刻机更像是一个“草根球队”,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

尽管起步晚、技术落后,但我们的潜力不容小觑。

正如那句老话:笨鸟先飞,路虽远,但脚踏实地地走,总能追上去。

光刻机的“马拉松”:我们才刚刚起跑

有些人总是喜欢拿“20年差距”来泼冷水,仿佛国产光刻机永远无法追赶上ASML。

但事实是,光刻机的研发从来都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这十年来的发展速度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

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如今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国产光刻机走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我们从未放弃。

尽管与ASML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已经在奋起直追。

光刻机的未来:自主创新才是关键

面对技术封锁,寄希望于“买技术”显然不现实。

中国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自主研发。

虽然速度慢,但这条路却能让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最终不再受制于人。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国产光刻机不仅会追赶上ASML,甚至可能实现超越。

毕竟,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游戏,谁能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落后不可怕,关键是怎么追赶

现在的国产光刻机与ASML的差距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希望。

从自主研发到逐步突破,我们的光刻机之路才刚刚开始。

20年的差距确实让人心焦,但只要坚持创新、不断投入,未来的中国光刻机产业一定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之路。

落后不可怕,最怕的是不敢追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