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曾经出现过一座很奇特的山,那就是火焰山。
在小说中,火焰山烧了数百年,除非使用法宝芭蕉扇,否则无法扑灭。
而在现实当中,也有这么一座火焰山,上面的大火已经燃烧了三百多年,并且造成了每年10亿元的损失。
这座山可不是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火焰山,而是宁夏与内蒙交界处的贺兰山。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我国要放任其燃烧,而不去扑灭呢?这些,还要从这场大火的燃烧原因说起。
如今说起中国的煤城,很多人都会说山西的大同和内蒙的鄂尔多斯。
但其实,贺兰山地区的煤炭储量,也十分惊人。
而且,这里的煤埋藏很浅,几乎不用怎么挖掘就能露出地表。
只不过,贺兰山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势力范围,他们并不懂得用煤,所以这里的资源千百年来都没有得到利用。
元朝时期,王朝的势力终于从中原突破到了贺兰山。
元朝人是懂得用煤的,所以从那时起,贺兰山附近百姓的生活,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但是,由于当时的人没有开采意识,导致这里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煤矿。
到了清朝初年,朝廷已经对地方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控制。
一些中原地区的人员,也逐渐迁徙到了贺兰山,他们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
所以从那时起,贺兰山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煤窑,这些黑色的黄金被从山里挖出来,变成了财富,让当地人受益。
但是,当时的所谓“先进技术”,其实仍然是比较落后和野蛮的。
矿工们背着筐,拿着锄头,开凿出一个小小的窑口,然后就钻进去采煤。
贺兰山地区气候寒冷,一旦入冬,对人和牲畜都是一个大考验。
而矿工进入煤窑之后,出于安全的考虑,还不能携带任何取暖和照明的东西。
有无数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冻死在了里面。
建国之后,地质专家对贺兰山一带进行了仔细的勘测。
最后的结果,让人欣喜而又惊叹。他们查明的贺兰山煤层的分布面积,竟然达到了两万平方公里。
总的储量,至少达到了24亿吨!
而随着勘探的不断进行,贺兰山煤层的总储量仍在不断攀升。
到了今天,这个数字的乐观估计,已经达到了上百亿吨!贺兰山这个游牧民族的象征,俨然成为了一座煤山。
除了储量丰富之外,贺兰山煤矿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煤的质量非常好。
贺兰山在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是属于热带气候的,植被非常丰富。
经过沧海桑田的演变,这里的地质结构不断挤压,让植物的残骸不断产生质变,最终形成了一种低残留、高发热率的优良煤炭。
因此,贺兰山煤有着“西太乌金”和“世界煤炭之王”的美誉。
综合起来看,贺兰山煤矿在世界上,不管是储量还是质量,都能排进前十之列。
那么,贺兰山的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呢?第一个原因,就是煤矿自燃。
这在世界上的其他煤矿中,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至于自燃的原因,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的化学反应。
原本,贺兰山煤矿并未大规模开采,煤层与氧气隔绝,自然不会燃烧。
但是,当清朝初年,贺兰山煤矿开始大规模开采之后,就打通了氧气和煤层的联系。
大量的氧气通过山体的孔隙渗入煤层,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了火焰,而且又返回了地面。
这是世界上很多煤矿自燃的原因,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贺兰山煤矿自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煤窑开采的不规范性。
前面已经说过,冬天的贺兰山地区温度很低,矿工们饱受折磨。
所以有的时候,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忽视安全规则,私自带火种下窑取暖。
结果,火种点燃了窑中的可燃气体,造成了灾难级别的大火。
在不缺少燃料的情况下,这种火一旦出现就很难破灭。
虽然贺兰山煤矿有着多处明火,但是这对于周围的百姓来说,并未造成什么困扰。
相反,他们对这种从地底喷出的火,还非常地喜欢。
当地人早已习惯用这些火来烧制食物和烧开水,以及取暖,这让他们省下了一大笔本应花在燃料上的费用。
况且,贺兰山足够大,即使有的窑口着火了,仍有其他地方可供开采,不用担心会阻断煤炭的生成。
所以虽然地火燃烧了几百年,他们却都没有想过去灭火。
前面已经说过,新中国建立之后,地质学家就对贺兰山地区进行了勘测,找到了丰富的煤炭储量。
同时他们也测算过,每一年的地火,都会造成相当于10亿人民币的煤炭损失。
当地人民不清楚这些煤的价值,他们应该是有概念的。难道,国家就放任这些煤的浪费吗?
而且,贺兰山煤矿的地火,还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
纵然贺兰山煤是“西太乌金”,那残留物也比天然气要多,多年的焚烧,已经造成了厚厚的煤灰堆积。
这已经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而且,长时间的焚烧,还会造成温室气体的生成,对地球的环境都有伤害。
既然危害这么大,浪费又这么多,那国家为何就没想过去灭火呢?其实,这和灭火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贺兰山地火虽然算不上漫山遍野,但是点位多,总体面积大,而且还有优良煤炭的助燃。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水来灭火,不仅没有用,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
水蒸气在高温中,有可能被分解成氢和氧,这可都是妥妥的可燃气体,一旦贸然用水灭火,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那么,用泡沫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
但问题是,泡沫灭火无法覆盖这么大的区域。
而且,泡沫灭火靠的是阻断可燃物与氧气的结合,但贺兰山山体内部的孔洞交错,谁也无法保证,只在表面喷洒泡沫就能阻燃。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也无法准确地说出,燃烧层的具体厚度。
如果有部分火焰已经突破了煤矿的表层,直达核心,那么表层的灭火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山体进行整个封锁。
但是,人类的科技纵然进步了,中国的灭火技术纵然强悍,也做不到封锁一整座山。
况且,这么做的成本,也是十分惊人的。往往为了灭一处火,就要付出数十亿元的代价。
花费这么大还未必有效果,国家当然不会这么干。
这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国家真的要放弃扑灭贺兰山地火了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国家的消防专家已经在着手制定方案,想要一举灭掉贺兰山的地火。他们的办法,就是所谓的“剥离灌浆”技术。
简单地说来,就是先在没有燃烧的地方开采煤层,然后让山体内部的煤层和燃烧层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形成隔离带。
然后,再将流动性很强的泥浆灌进去,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带,阻断氧气和煤层的接触。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让地火熄灭。
“剥离灌浆”的技术要求高,成本非常大,而且施工的持续时间也会比较长。
在准备工作未完成之前,等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时至今日,国家仍未正式对贺兰山地火动手。
不过,以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工程技术,想来不会有无法突破的难关。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地火的熄灭,还贺兰山区一片青山绿水。
参考资料:
1、新华社 《煤层自燃三百年,贺兰山生态修复“添了难”》
2、煤层自燃:地下的生态灾难——《生态经济》 2021年第4期5-8,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