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当兄弟供养47年,回国后他是如何报答的?

霭云深处 2025-01-15 19:49:33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中国老汉居然收留并照顾一个日本伤兵长达47年,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吃惊。

这位老汉名叫孙邦俊,他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一家老小还要靠他种地卖货才能勉强糊口。可他硬是把这个日本兵当亲兄弟一样对待,好吃好喝地供着,甚至不惜耽误了儿子的前途。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日本兵回国后做了一件事,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无法割舍的亲情

孙家居然收留了个日本兵,而且是打过仗的日本兵!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的鸟似的,一眨眼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杰那几天可是愁得饭都吃不下,本来他学习好人又聪明,考上了师范学院,眼瞅着就能去城里当老师光宗耀祖了。

谁成想家里突然多了个“日本叔叔”,这政-审一下子就卡住了,大学梦直接变成了泡影,孙保杰心里又难受又生气。他把自己关在屋里,谁也不理,就一个人在那儿生闷气,他不明白自己的亲爹到底是怎么想的,收留谁不好,偏偏要收留个日本兵。

孙保杰还记得,那天傍晚,父亲带回来一个陌生男人。那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瘦骨嶙峋,眼神呆滞,看着就可怜。但那些被日本人杀害的同胞不可怜吗?孙保杰不能理解自己父亲的做法,即使母亲一再让他小点声,生怕被隔壁的邻居听去了遭殃,可是这怎么能瞒得住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孙保杰也渐渐接受了家里多了个“日本叔叔”的事实,他发现这个“日本叔叔”其实也是个可怜人,他不会说中国话,脑子也不太清楚,整天就知道傻笑,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有一次孙保杰看到这个“日本叔叔”在院子里默默地流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可是谁也听不懂。

孙保杰的心莫名地被触动了,他第一次意识到,也许这个日本老兵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只是个可怜虫,根本不值得他们去仇恨。从那以后,孙保杰对这个日本人的态度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开始试着去了解这个“日本叔叔”,教他说中国话,给他讲中国的故事。

这个人虽然脑子不好使,但是他很善良,也很勤快。他会帮着家里干活,劈柴、挑水、扫院子,从不偷懒。渐渐地,村里人也开始接受了这个人的存在,他们发现,这个“日本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迟来的身份认同

转眼间来到了1972年,我国和日本握手言和了,孙保杰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是时候帮“日本叔叔”找到家人了。

其实这些年他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总觉得应该帮他找找家人,他跑到镇上,跑到县里,逢人就打听,还给各种政府部门写信,希望能有人帮帮忙,让“日本叔叔”落叶归根。

可是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就好像石沉大海,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孙保杰望着院子里晒太阳的“日本叔叔”,心里五味杂陈。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92年,孙保杰的头发也开始有了白丝,这一年一个日本访华团要来河南的消息给了他一个启发。

孙保杰激动得一宿没睡着,一大早就带着“日本叔叔”,坐上了去省城的长途汽车。到了地方,看着黑压压的一群人,孙保杰傻眼了,这上哪儿去找人。“日本叔叔”倒是一点也不紧张,依然是那副憨憨的笑容,好像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就在孙保杰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跌跌撞撞地冲到“日本叔叔”面前,激动地喊出了一个名字:

“石田君,真的是你吗?我是铃木啊,你不记得我了吗?我们曾经在同一个部队”

“日本叔叔”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发生。

孙保杰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看来这次又是空欢喜一场。就在这时,另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请问,这位是石田东四郎先生吗?”说话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他看起来文质彬彬,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士兵。

“石田东四郎?”孙保杰愣了一下,这个名字,他好像在哪儿听过。“对,我叫石田浩二,这是我哥哥,他已经失踪很多年了”中年人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

原来石田浩二这些年以来一直在寻找哥哥的下落,这次听说有访华团来河南,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哥哥的照片带了过来,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了线索。

为了确认身份,他们还专门采集了“日本叔叔”的血液样本,送去做DNA比对。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的确是亲兄弟。孙保杰看着眼前这一幕,百感交集,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也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了。

战争创伤的见证

石田东四郎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谁能想到,这个在河南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傻老头”,曾经也是个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

时间回到几十年前,那时的石田东四郎,还是日本一所著名大学的学生,他品学兼优,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可是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所有平静,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满大街都是“保家卫国”、“为天皇献身”的口号,石田东四郎也被这股狂热的浪潮裹挟着,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军队,踏上了侵略的战场。

但是战争的残酷,远超他的想象,枪林弹雨、血肉横飞,那些原本只在书本上看到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场景,在他眼前一遍遍地上演。石田东四郎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昏迷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郊野岭,身边全是死尸。他挣扎着爬起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记忆,连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都统统不记得了。

从那以后他就是四处流浪,靠着乞讨和捡拾垃圾为生,直到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遇到了善良的孙邦俊老人。孙邦俊并不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神情呆滞的年轻人是谁,来自哪里,但他动了恻隐之心,把他带回了家,给他饭吃,给他衣服穿。

孙家人的举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需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那时候抗战才结束没多久,哪家没有被日本人欺负过?没有人心里没有对日本的仇恨。可是孙家人还是选择了放下仇恨,接纳了这个“敌人”。

在孙家人的悉心照顾下,石田东四郎虽然没有恢复记忆,但却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超越国界的善意

如今石田东四郎找到了家人,要跟着家人回到日本去了,孙保杰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这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日本叔叔”的存在,如今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当然是好事,但心里难免也会有些不舍。

没过多久,石田东四郎的弟弟石田浩二,就带着妻子和孩子,风尘仆仆地从日本赶来,踏进了孙家的小院。还没等孙保杰开口,石田浩二就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的向孙保杰表示感谢:“孙先生,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多年来对哥哥的照顾,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

说着石田浩二还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皮箱,满满一箱子,码放着整整齐齐的钞票,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这是一点心意,请你们务必收下。”石田浩二双手递上,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真诚。

孙保杰却愣住了,他没想到石田浩二会如此郑重其事地拿出这么多钱,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石田先生,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些钱,我们真的不能收。”孙保杰回过神来,坚定地推回了那沉甸甸的皮箱。

石田浩二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孙保杰打断了:“你哥哥在我们家生活了那么多年,我们早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了,照顾亲人,是天经地义的事”

石田浩二知道再多说无益,只好作罢。但是他决定把这笔钱捐赠给河南,建造一座“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以此来纪念哥哥与孙家这段跨越国界的友谊。

1996年“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在河南郑州正式落成,石田东四郎和孙邦俊的雕像,静静地矗立在园中,仿佛在诉说着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更令人欣慰的是,孙保杰的儿子孙鹏后来去日本留学,和一位名叫石田由美的日本姑娘邂逅,两人相爱,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延续了上一辈的缘分。

结语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明白了,石田东四郎的“报答”并不是金钱,而是一份真挚的谢意谊。而“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园”的落成,更是象征着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景。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