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建议:1取消、1调整、1增加

余生也为你歌唱 2022-10-18 19:56:30

对于很多人而言假期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假期可以说是平日里忙于工作的人们的心灵慰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调休”问题,不少人也给出自己的建议,有人提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建议:1取消、1调整、1增加。说不定以后的假期模式就此改变了,赶紧看看吧!

一、法定节假日竟成“调休”前奏

“三天小长假”“五天黄金周”“国庆七天乐”,精打细算的打工人一定早就发现了自己真正能得到休息的假期屈指可数,恐怖的是还要面对紧随假期而来的调休。调休无论怎么调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其实人们不满意的来源是工作本身的“压榨”性质。

调休制度究竟是谁发明的?说起来可能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其实最开始调休的本意是好的,不仅能促进消费,还能让人们拥有长假进行调整。可近几年的调休越来越“变味”了,假期天数不变,加班时间却延长了,这能不抱怨吗?假期或许可以随意调整,但是人们身体上精神上的损耗却不能重置,超负荷的运转只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大家期待的假期是可以好好放松、好好充电的休整期。而不是假期前忙着一堆工作,假期中还要24小时待命,假期后工作堆积如山,还要接受周末上班的事实。

回溯中国几十年的假期变更历史,可以发现: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状态,国人的假期也在做着适应性调整。所有人习以为常的周末双休不过是1995年才开始实行的,在这之前中国法定假期其实只有七天。

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奇迹,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情也得到空前提高。假期如何制定才能让人民更满意?这成为越来越多人主动关注的问题。有人建议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希望采取“一取消一调整一增加”的政策,具体是怎么操作呢?

二、建议下的“3个1”

1、取消“周末补班”

取消“周末补班”针对的是三天小长假。从前为了凑齐端午、中秋三天假期,将前个周末改成工作日,意味着很多人可能需要进行连续两周的工作,这对于一些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员工来说无异于“酷刑”。

好好的假期也成了泡影,挪来挪去,最后满打满算也不过两天假期。还不如双休正常放假,反而不会打乱生活节奏,影响工作安排。取消的这两天也不是彻底没了,而是安排到春节假期里面。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全家团圆的时刻。可是人山人海、拥挤堵塞的春运却让不少在他乡工作的人们想回家团圆却有心无力。七天假有一半是花在了来回奔波的路上,真正相聚的时光却是短暂易逝的。把“三天假”的假期额度加给春节就可以延长春节假期,增加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不用担心路上花费太多时间。

2、调整周末双休

这项建议就意味着以后没有周末双休了,先别急着抱怨,双休没了但改成了“月假”模式。把每周双休改成单休,每周剩下的一天假放到月底,那么最后一周我们就拥有了五天连休。如今人们工作压力大,双休制度下也很难得到调整,不如将最后一周变成“月假”,每个月都拥有了一个小长假可以缓解工作压力,也能有更长的时间去实现旅游计划。

如果这种休假模式能够固定下来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周末双休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还没做什么就要回去上班了。如果有了“月假”且足够幸运的话碰上了法定节假日就能有至少7天假期,完全足够人们陪伴家人孩子,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

3、增加“冬日假”

“冬日假”也就是建议我们在国庆和春节之间增加一个冬天的假期。翻看日历可以发现我国的法定节假日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国庆之后就没有长假了,一直要等到元旦甚至春节。

如此漫长的时间需要一个假期来作为过渡,尤其是对于北方城市来说,冬季气温极低,又常常发生暴风雪冰雹等恶劣天气,不如增加一个“冬日假”,让人们调整状态,更好地投身工作。如果能在寒冷的冬日里享受一个轻松假期,这一份额外的温暖更能凸显大国治理的温情,不是吗?

结语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受到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就业压力激增,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996”“007”“00后整顿职场”等话题受到热议,不难看出这一代的中国人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高低指标之一就是个人可支配时间的多少。

更具象一点就是我们能有多长的假期用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大家对于一取消一调整一增加的假期建议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30
余生也为你歌唱

余生也为你歌唱

共你白发以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