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华为人之路,从国内到海外

菊厂基地打工仔 2024-10-20 04:18:17

听到百草园拆迁改建的消息,我偶然翻到2015年在百草园入职培训的照片,班级大合照里的兄弟姐妹已然无法逐一记起姓名。但我依稀记得热烈的研讨、紧凑的课程、磨人的上机考试。并肩战斗的宝贵情谊还在心头,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在入职培训的一节课上,老师让大家画下对未来的想象,我画了一株小草和一棵大树,希望不管遇到任何挑战,都拿出“野火烧不尽”的韧性,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对未来的憧憬给了我莫名的勇气,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闯出一片天。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不留神我在华为迈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前,我是初入职场的青涩少年,斗志昂扬,无知无畏;十年后的今天,我攒满酸甜苦辣的回忆,看待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2015年参加入职培训(右一为作者)

百草园大队培训(前排右二为作者)

一张照片与客户破冰

我和华为的缘分,始于2014年秋天的几场宣讲会,前辈们在台上分享在全球各地工作和生活的趣事,这让身在校园的我对未来的工作场景浮想联翩,也对海外生活有了几分向往。

终面的时候,面试官抛出经典问题:“如果工作需要外派到很远的地方,你是否愿意?”这正好击中了我想要出去闯荡的心思,我没有任何犹豫,选择华为行销就是为了走向更大的世界。遗憾的是,当年同一批入职的产品经理,都像蒲公英一般散落国内的不同省份,趁年轻到海外去的念头,也就暂时搁浅了。

培训结束后,我奔赴贵州开启了无线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这一干就是整整五个年头。非常幸运在那五年遇到了很好的领导、导师、同事,见证我从职场小白一路成长为部门的业务骨干。带着搬迁三家友商设备的战绩,我完成了在华为职业生涯的第一段蜕变,学会了存量经营的精耕细作,也扛住了格局竞争的高压,这让我心里有了更多底气。

贵阳老城区的“彩虹桥”和新城区的火烧云

无线部门活动(后排左一为作者)临别送行聚餐(前排左三为作者)

2018年伊始,我有了下一站去海外的念头,但因为国内5G发标暂时搁置了。直到2019年底,5G项目告一段落,这个念头又冒出来。那时工作逐渐进入了舒适区,带给我的挑战不再强烈。我期待变化、渴望挑战,也为了看世界的初心,尽管2020年疫情全球肆虐,我还是下定决心奔赴海外。

2020年6月,我顺利通过面试,成为北非科特迪瓦(下称“科特”)无线主管。9月,我带着期待和忐忑来到科特迪瓦,这个有着“西非小巴黎”“象牙海岸”等美称的国度,周到的接机、温馨的宿舍,都颠覆了我来之前对非洲的种种想象。宽敞明亮的宿舍、器材齐全的健身房、汇聚了各式各样美食的中餐厅,给我的非洲之行留下美好的初印象。

科特迪瓦宿舍顶楼露台和食堂一角

科特迪瓦宿舍健身房

科特代表处共管辖5个国家、13个系统部的业务,无线产品经理全都兼职系统部SR(解决方案负责人),在成熟系统部内牵头解决方案工作,作战打粮食。整个代表处的无线格局份额并不占优,格局战役不断打响,我作为无线主管也兼了数个无线“盐碱地”系统部的SR,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客户群差异、员工文化环境转变,再加上从我自己从员工到主管的身份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压力一阵一阵向我袭来。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办公室最后离开的人,主管曹勇看出了我的困境,把我叫过去,耐心地说:“代表处的业务是盘根错节、非常复杂的,你不能只懂无线业务,要在项目里快速学习、成长起来,我们都很看好你。”经过一番引导,我明白了需要尽快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实现“一专多能”,才能应对科特代表处客户群多、项目杂的实际情况。

在科特常驻的半年里,我主动运作了科特四牌和多哥M公司两个格局项目的拓展,其中科特四牌项目涉及跨领域牵头运作、多轮投标和客户交流,我相信对个人能力提升会很有帮助。打这两个项目时,刚好赶上国外疫情最严重时期,居家办公是常态,见到客户的次数屈指可数,好不容易抓到机会也只是向几个客户递个名片,更多的时候都是靠电话、线上会议沟通,不仅低效,也没法和客户建立更深入的连接。眼见两个月过去了,我负责的客户关系没有破冰,项目推进也面临困难,双重压力让人心生烦闷,还好有代表处大厨的美食补充能量、同事们在周末的森林公园徒步,帮我舒缓压力。

我在海外的第一个春节是在科特过的,2021年初,行政和人力资源的同事精心策划了一场“春晚”,歌曲、舞蹈、小品一应俱全。我和几个小伙伴报名表演了一个小品,穿着租来的本地服饰,也算是“中西合璧”了,排练时的欢声笑语,让我彻底融入了代表处的生活。

除夕夜,我把大家穿着本地服饰的合照和中国新年祝福发给客户,他主动给我打电话,祝我新年快乐,还约我第二天一起吃饭。这是我在国外第一次被客户请吃饭,和客户的关系一下拉近了许多,帮我找回了熟悉的自信。后来,我调离科特到贝宁工作的三年里,还和这个客户保持着联系,这也教会了我:在恰当的时间换个轻松的方式接触客户或许能带来更好的破冰效果,只要努力和坚持,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正是这份信念在未来三年不断激励我迎接不同的挑战。

色彩靓丽的本地服饰(后排左一为作者)

两次转身的“变形金刚”

贝宁是一个位于西非中南部的六类小国,也是当时科特代表处下面业务量下滑最严重的国家。

先把时间拉回2019年,因为贝宁一牌M公司的无线格局未能突破成功,这意味着未来5年的无线突破举步维艰。2020年2月,华为负责M公司的管理服务团队战略性退出,3月份完成撤办,团队遣散后只剩下2个常驻中方和8个本地员工,离开了原来800平方米、窗明几净的办公楼,大家挤在一个两层的小别墅里。

贝宁故事的转折点是S运营商新牌项目。贝宁原国有固网运营商于2020年7月完成清算重组,在持续的产业政策引导下,政府将S运营商定位为贝宁ICT产业发展的引擎,并在2020年12月发放了移动牌照。S运营商需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完成移动网络建设、尽快发放移动业务,在2021年4月引入专业代管团队推进相关事宜。

我们都知道,能否拿下S新牌项目关乎贝宁办事处的命运,因此促成新牌尽快发标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华为在S运营商现网有少量无线站点承载WTTx(无线宽带到户)业务,这也为我们后续参与项目带来了先手优势。项目初期,大家都是远程投入,在基本情况梳理完成后,我的主管周宇和曹勇基于过往的项目经验,一致认为S新牌项目有重大机会和空间,虽然客户发标时间还不确定,但我们的专家资源必须抢先入场。

作为兼职的贝宁国家SR,我也主动请缨奔赴现场。2021年4月21日晚,一架从科特飞往贝宁的飞机顺利落地,我带着一个背包、一个行李箱,和曹勇作为先遣部队来到贝宁。

新牌的无线商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E2E(端到端)的方案规划是引导发标的第一步。虽然我是新牌项目的SR,但跨领域拉通运作我是头一遭,好在曹勇轻车熟路,卷入了各个BU(业务单元)的地区部专家和代表处TL(技术负责人),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交流材料。这时,曹勇问我:“要不这次你来给客户CEO宣讲?”我?一直跟在主管后面埋头作战的小兵,这下要被推上舞台了,虽然心里忐忑不安,但我还是强迫自己答应下来,不去尝试和努力就不可能成长。

正式给客户宣讲前,我熬了好几个通宵,把胶片和素材反反复复看,练习到几乎能脱稿背下来,不停地调整宣讲节奏,尽管如此,一站到客户面前,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等我讲完材料,客户问了几个他感兴趣的问题后,笑着对我说:“请你介绍下自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忘了自我介绍……

这一次面向S运营商CEO的宣讲,展现了华为团队的技术能力和交付实力,给客户和他的技术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为准备的材料对我们现网的洞察很精准、对未来的建议很客观”,为后续的合作开辟了空间。

此后三个月里,我和AD(系统部主任)、各个BU的TL一起找S运营商代管团队、政府相关部委进行多轮沟通,展现了华为全领域领先的技术能力、在贝宁和西非区域深厚的交付实力,逐步构建起客户信任。随后,基于站点勘察的关键信息输入、结合地区部专家的跨领域协作,分析出华为能够帮助客户实现TCO(总成本)最优、工期最短、收益时间最早,实现利益最大化,让关键客户相信华为是能够支撑其达成战略目标的唯一合作伙伴。2021年7月,项目组策划了总统拜访,地总带队和总统对标贝宁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明确了S运营商是国家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主权中的使能者,自此新牌项目进入快车道,在政府的推动下,2021年8月,新牌快速发标。

进入投标阶段,我拉通各个领域TL设计了全网E2E方案,借助存量优势和工勘预投入,我们在友商还没有成型设计的时候,借助提前的规划战略,投入准备了关键物料,支撑中标后快速到货,构筑唯一可达成快速商用的优势。最终,华为获取全网五年框架数千万美元的框架项目。自此贝宁从数百万美元收入的迷你系统部,变成了千万级收入的办事处。

从2020年1月撤办,到2022年1月地区部的001号文件发布,贝宁办事处恢复,短短两年时间,贝宁华为经历了太多。我作为贝宁解决方案负责人,牵引代表处TL和地区部专家投入S项目,作为无线领域的负责人,有幸在其中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也被评为2021年度公司金牌个人。

这是我在海外打赢的第一个大仗,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构建本地客户关系,也具备了客户宣讲、技术交流、商务设计的能力,终于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合格的海外员工了。

从员工到管理者,从单域到跨域,我在一年内接连完成两次转身,被地区部的同事们戏称为“变形金刚”。

贝宁新宿舍聚餐(左一为作者)

贝宁面朝大海的新宿舍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新牌项目中标后,我从代表处负责专业领域的无线TL,切换成为贝宁国家SR,负责多系统部、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常驻贝宁后,我花了大量时间组建解决方案团队,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上百份简历的筛选和数十场面试,陆续补充了2名中方、4名本地员工和4位实习生,解决方案团队从2021年谷底的2人扩张到12人。招兵买马告一段落后,我也有了更多精力迎接新的挑战。

一牌M运营商的无线框架即将在2024年到期,2023年年初,我们和地区部、大T对标后,贝宁项目组定下目标:坚决引导开标、赢取下一个五年框架,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2019年丢掉的项目,这次一定要赢回来。

为了拿到入场券,在地区部和埃及网络设计专家的支持下,项目组稳扎稳打,把技术方案引导、ROI(投资回报率)分析、CEO高层对标都做到实处,获取了客户信任。最后,贝宁子网在10月底搭末班车加入了M集团的五年框架合同招标,项目代号“S2”,华为正式获得了参标的机会。

S2项目投标节奏非常快,贝宁又是最后一个参标的运营商,第一轮投标比其他子网少了两三周的准备时间,规划资源、网络设计资源一开始都没有协调到,节奏极其紧张。识别到资源不足的风险,我们第一时间找地区部沟通协商,重新分工。我继续牵头整体策略,和网络规划专家苟泽朋、商务设计专家潘自立、网络设计专家罗亚雄、服务解决方案专家刘斌,加上后面加入的投标经理张育,一起组成了投标小分队。从2023年10月底到12月中旬,我们经历了9轮投标和多轮技术澄清、商务澄清。

记得一次技术澄清会上,集团客户、子网客户、大T系统部、华为子网四方都在,客户发难挑战一个技术点,认为华为贝宁团队存在偷漏配的嫌疑。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大家都有点愣住了,虽然是个线上澄清,也能感觉到压抑的气氛。我第一时间打开了配置细表,核查以后发现是客户提取信息的不完整导致的误会,有理有据地向客户澄清,赢得了客户的理解。类似的小故事在投标期间每周都会发生,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模式,只要认真细致准备技术文档,自然不惧客户的任何挑战。

12月初,我们前往迪拜现场支撑投标,我第一次实地感受了投标的紧张气氛,特别是最后几轮谈判中,对方常常要求半小时内反馈材料,那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好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分析推演工作,总算有惊无险地满足了客户现场提出的诉求。

最后一轮交标后,欣赏迪拜夜景

从迪拜回到贝宁,经历了三周的漫长等待,我们终于在2024年1月初拿到了正式的中标函,客户授予华为完成友商全网无线设备的搬迁,下一个五年的扩容、新建,华为是唯一的供应商。虽然五年前项目失利时我不在现场,但重新扳回一局的兴奋、激动是真实的,我长舒一口气。冷静下来后,我感受到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赢下项目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如何快速交付、如何帮客户发展业务、如何做好项目经营都是等着我和贝宁团队一起去解的题。

四个春节,一直在路上

S运营商新牌项目在2022年10月顺利商用,至今已经发展了180万活跃用户;一牌的无线全网搬迁也已经启动。我们还在贝宁本地的大学里建立了培训基地,关注贝宁通信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生态建设,希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也让我收获了跨文化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本地员工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工作和生活边界感很清晰,一开始相处起来不那么容易。慢慢地,我摸索到了和他们相处的模式,相互信任、给予充分的尊重,多跟他们讲讲背景,讲“why”和“how”,调动优秀本地员工的专业属性,沟通交流也是帮助自己纠偏的过程。

如今,我在海外连续度过四个春节,纵思乡情切,但客户和项目的需求是我坚守的理由。四年里,文化差异、客户群差异、协作模式差异曾让我感到迷茫和痛苦,但我知道,成长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像十年前自己画下的小草和大树,把这些苦痛在实践中转化为给养,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

我期待和代表处的兄弟姐妹们继续并肩战斗,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1 阅读:5
菊厂基地打工仔

菊厂基地打工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