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首场发布浚县专场,媒体记者围绕浚县产业转型、粮食生产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基层党建、古城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提问。
浚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远征就年初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鹤壁现代物流开发区同步获批,产业转型升级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浚县紧紧围绕鹤浚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全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大局。目前,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26家,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现代物流开发区白寺园区已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超100亿元,2021年京东亚洲一号仓项目拉升全市社消零总额增幅1.9个百分点,被纳入全国物流园区图谱。
聚焦集群培育,构筑产业发展生态。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工业强县,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围绕打造中原现代智能家居和新材料生产基地;做强智能家居产业,围绕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做优现代物流产业;依托时珍制药、特创生物科技等企业,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可降解材料产业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项目分包大员化、推进专班化、管理台账化、进度节点化、通报常态化“五化”工作法,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用、早见效,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三率转化均为100%,位居全市第一;省、市重点项目连年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电商快递村村通项目有助于打通全县快递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形成融合快递物流、引进商超连锁、整合客货一体、发展电商云仓、助力乡村振兴的“五方协同”鹤壁模式。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京东亚洲一号仓手续办理、项目建设、投入运营等速度在全国京东74个同类项目中位居第一;顺丰、韵达项目土地从组卷到报批仅仅用了21天,刷新全市土地报批新速度;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103个县(市)中排名第9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白寺物流园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园区道路、自来水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司机之家”、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即将开工,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浚县县委副书记王涛就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答记者提问。
浚县是鹤壁耕地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县区,近年来,浚县把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着力筑牢“三农”工作基本盘。保数量、提质量、控用途,守牢耕地红线,耕地面积保持在10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86.87万亩,达到耕地总面积的80.4%。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20万亩,宝亮5号、浚黎818等21个品种先后通过国审、省审,小麦育种制种水平保持全省领先。着力创建高产模式,小麦、玉米单产始终位居全省前茅,人均产量、人均贡献量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洪涝灾害发生后,在播期推迟、面积减少的情况下,2022年夏粮实现增产1400吨,再创历史新高。浚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等多项荣誉。
2020年底,浚县26个贫困村和21139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22年,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浚县挂牌督办,探索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工作经验。截至9月底,全县单一因灾纳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100%,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基本消除,在大灾之后,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浚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涛就浚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的恢复重建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灾情发生后,浚县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第一时间完成了麦播和住房重建等任务,为61万名受灾群众发放各类补助资金超过27亿元,期间共谋划实施1066个灾后重建项目,较好完成灾后重建各项任务目标。
把住房恢复重建作为一号工程,帮助群众加快修复进度,积极推进集中安置项目工程进度,使5.6万户受灾群众全部住上安心房、安全房。
实施34个水利项目,总投资16亿元,其中29个水毁工程如期完成,5个能力提升项目有序推进,全市首个县级“四化供水”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实施60个交通设施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已完成450公里的道路修复,2022年底前将全部建成,全县受损电力通信设施得到了全面修复和提升。
实施了771个教育设施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已完工766个,实施8个医疗卫生设施项目,总投资2.8亿元,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超过灾前水平。
实施了3个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其中,3万亩灾后修复项目已竣工,53.1万亩灾后重建项目以及23.78万亩灾后新建项目年底前全部完工,将使大幅提升浚县农业生产能力。
集中开展“六清”、“六乱”治理,水灾造成的黑臭水体沟渠已全部清理完毕,污水处理设施全部修复,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等5800余处。持续推进112个森林村庄建设,完成沿路绿化90公里。
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抢险、救灾一体化防灾减灾体系,组建了514支三级应急救援队。清理河道内妨碍行洪的树木59.5万棵和建筑物3.3万平方米,筑牢了安全度汛屏障。
浚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新乐就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回答了记者提问。
浚县把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规格”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员上阵、合力推进,探索加强党的领导与“四治”融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认真研判、精准“设星”;广泛宣传,人人“知星”;对标提质,督促“创星”;压实责任,激励“争星”;汇聚合力,联动“夺星”。全县11个镇(街道)、32个县直部门和457个村锚定各自创建目标,真抓实干,形成了“五星”支部创建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奏响了创“星”“大合唱”。今年全县共投资12亿元,新建65个村党群众服务中心,硬化184个行政村村组道路,实施45个村美丽乡村3P建设项目。白寺镇白寺村、伾山街道西杨玘屯村等5个“五星”支部创建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年底均可实现100万元的集体收益。
在探索乡村治理工作中,通过村支部成员联系“百联户”代表、党员联系“十联户”代表这种“双联”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村内事务。目前,红色1+1“双联”工作法正在全县90个“三星”以上支部和26个脱贫村先行先试,10月底,全县457个村全部完成。
浚县县委副书记王涛就古城传承保护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浚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遗存众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浚县古城已有650余年的历史,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浚县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省级电视剧拍摄基地。
高起点规划。依托古城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地等国内知名专业团队,对古城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质量建设。按照“一街一主题、一街一景观、一街一记忆”的思路,投资22.6亿元,实施项目68个,四条街区修旧如旧,县衙、端木翰林府、风情四合院、关圣庙等历史遗存修复成景,黎阳公馆文化主题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用。
高标准管理。《浚县古城保护条例》顺利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专门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形成“职责清晰、运行协调、保障有力”的管理机制。
高效率运营。组建浚县古城文化旅游管理运营公司,先后推出夜游古城、圣山祈福、古城影吧、古风文创集市等体验项目。古城年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带动就业3万多人,累计接待游客68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