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不知不觉间三伏天将接近尾声了,现如今正值末伏阶段。此时虽然天气依然酷热难耐,但天气和一伏,二伏相比,已然有了明显的变化,天气不再是桑拿天的那种闷热感,而是有种秋高气爽的感觉,这样的气候条件,是庄稼成熟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庄稼即将迎来大丰收的关键阶段。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段里,隐藏着中国民间一个比较传统的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和清明节,十月初一是民间祭祀祖先的三大节日。其实,中元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在很久以前,并没有中元节祭祀祖先的习俗,那时候的人们,习惯于在清明节和重阳节来祭祀祖先。随后在多元化的文化元素的影响下,才逐渐的演化成中元节祭祀祖先的习俗。
首先,古代民间习俗。
中元节,又被称之为“七月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是农作物即将成熟的关键期,农作物最终的产量如何,此时就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硕大的玉米棒,就能说明产量。而且,此时正是相对农闲的一段时间,选择此时来祭祀祖先,时间上刚刚好,同时还能和祖先分享即将丰收的喜悦。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感恩。
其次,道教文化当中,也有在七月十五这天祭祖以此来祈求平安的习俗,道教文化中称这一天为“地官诞辰”。有放河灯的传统。
再次,佛教传入我国时间相对较晚,但在佛教文化当中,七月十五这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十五这天是佛教中的“盂兰盆节”,讲述的是目连救赎母亲的故事。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就将这个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盂兰盆节”。
关于中元节,民间是有一些禁忌说法的,譬如“中元避三物,祖先来赐福”,就是其中之一的说法。
中元避三物,祖先来赐福。
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很简单,意思就是:在中元节这天,要避开这三类物品,避开的话祖先会赐福于你的?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古人形成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这需要避开的“三物”分别是什么?
一,烧过的纸钱灰烬。
在很久以前的民间在中元节祭祖时,常会以烧纸钱的方式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有的人生活,工作,学习,就在老家附近,在中元节这天祭祖时,就会到祖先的坟前举行烧纸钱的仪式。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仪式,有的人就无法达成,比如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的人们,身在异地他乡,他们无法抽出时间赶回故乡到祖先的坟前烧纸,此时应该怎么办?祭祀祖先是古代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身在异地他乡,他们常会选择在路边烧纸钱,以此来寄托对祖先的哀思。
此种情况之下,烧纸钱留下的灰烬必然留在路边。在古人看来,这些灰烬是不能踩踏的,不能跨越,如路过,尽量绕开。古人认为,纸钱是烧给逝者的,如果踩踏或跨越,是对已故去的人的大不敬。毕竟古代是将祭祀看做孝道的延续。踩踏或跨越灰烬是非常不吉利得一种情况。
抛开古人的看法,即便我们途经有灰烬的路边,如果踩踏或跨越的话,也是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大家也知道那些灰烬,是非常轻的,稍有微风拂过,就随风飘荡,踩踏或跨越,很容易使得灰烬粘在衣服或鞋子上,本来元气满满的一天,衣服和鞋子上沾染了灰烬岂不晦气?
二,祭品。
在传统文化当中,祭祀活动,除了烧纸钱,还要摆放祭品的。这些祭品是后人孝敬先人的,在祭祀活动结束以后,祭品一般是不会带走的,就摆放在祭祀的地方。
如果有的人看到别人家的祭品摆在祭台之上,且感觉这些祭品触动自己的味蕾。如此暴殄天物的情况,岂能轻易放过?于是就拿来享用。
可是,在古人看来,祭品是供奉给故去的人的。和已逝之人争抢食物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是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的。同样也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情况。
抛开古人的看法,就七月十五这天来说,三伏虽接近尾声,但酷暑仍在,温度依然居高不下。摆放在祭台上的祭品,在炎炎烈日的照射下,很容易腐烂变质,食用这些祭品,很容易吃坏肚子。在食物来历不明的情况下,还是不要随意食用,有时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伤害。
三,水。
在古人看来,七月十五这天,即是祭祀的节日,同时也是阴气比较重的一天。池塘旁,河流边等等这些水源地,古人认为是阴气聚集的地方。古人的阴阳学理论认为,生者为阳,逝者为阴,如果七月十五在这些水源地活动,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即便不是七月十五这天,也要远离这些深浅不明的池塘或河流,不要认为自己会游泳,就盲目自信,随意挑战未知的水域,往往是这种盲目的自信,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俗语“中元避三物,祖先来赐福”,是自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句俗语,其中虽然有些说法或许有迷信的成分,但绝大多数是有指导意义的,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一下的。
夜涼霜氣生悲傷,夢思故人淚先流。 燃燭點燈懷虔誠,祭拜祖先崇敬意。 超度亡魂誦讀經,拯救苦難度眾生。 鬼魂亂竄七月半,消災解厄祭地官。 地官赦罪鬼門開,陰曹鬼魂返陽間。 孤魂野鬼夜徘徊,亡靈幽冥暗遊蕩。 天黑焚香燒紙錢,夜色祈禱恰逢時。 敬祖盡孝念先賢,祈願人間皆安康。
水[捂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