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室一墙之隔:多科会诊MDT,让病魔再也「没地逃」|协和八

协凝蝶 2024-09-10 02:41:16

科室奔波看病难

医疗界中常常有这么一个说法“心肾是一家”,甚至在中医中也有“心肾相交”的说法。意思就是心脏和肾脏通常相互影响,是同生共死的孪生兄弟。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也可以想见,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系统的问题,也会造成另一个系统异常。

传统的诊疗模式中,每个科室的大夫只负责解决对应科室的问题。可以设想一下:一名中晚期肿瘤患者,肿瘤较大侵犯主要血管无法直接手术,只能通过介入进行局部治疗,或者先进行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再考虑切除。在检查的过程中,又发现凝血指标异常,贸然手术有出血风险。从患者病史中又了解到,这名患者有房颤病史,且日常复用抗凝药物。

短短几句话虽概括了患者的主要疾病,但其中牵扯到的科室,不仅包括了肿瘤直接相关的外科,介入科和肿瘤内科。凝血指标异常和房颤病史,涉及到了心内科。而这异常背后潜在介入/手术操作的出血风险,又牵扯到了麻醉评估。

图源:百度搜索

这样在各个科室“转圈”的诊疗流程,对于任何一个患者和患者家庭来说,都是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无尽消耗;而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删失和错乱是绝对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又怎能保证,在这样的诊疗流程中,患者能够得到理论上“标准“、”最优”的治疗呢?

MDT,究竟是何方神圣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则从诊疗流程这个层面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为患者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

在MDT模式下,医院会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定由哪些专家参与到MDT中来,专家会一同评估讨论病情,为患者提出综合各学科意见的最佳治疗方案。患者后续的治疗将依照推荐,由某个固定的科室,或者科室联合进行。

几周的“科室轮转”变成一次专家集体会诊,大幅节约了患者的时间成本。而不同科室的专家们的直接沟通,将信息的错误和偏差降到最低,专家组也会在MDT后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患者再也不用纠结该听谁的,减少了精神和情绪上的内耗。患者获得了高质量的,相对最佳的治疗方案的同事,也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同时,医疗资源也避免了浪费。

图源:百度搜索

在国际上,MDT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诊疗模式,2018年,美国超过80%的医院已经开展MDT。而同一时间,我国的MDT覆盖率只有0.7%。我国的MDT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医院是在2015年后才开展MDT模式。

不过,很多大型三甲医院已经搭建了成熟的MDT模式。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已经建立了罕见病,疑难重度肥胖,糖尿病足等约47个MDT专业组。患者可以通过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会在经患者和家属同意后,为符合会诊适应症的患者开具会诊申请单,患者和家属按照后续的流程指导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自MDT开展以来,已经有不计其数的患者从中获益。以罕见病为例,自2019年2月28日到2023年8月3日,协和医院已经:

1

为182例患者提供了MDT服务

2

每次会诊平均有10±4名临床医生参与

3

MDT从开具会诊单到完成会诊的时限为10天

目的是让会诊专家有充分的时间与医疗团队沟通,熟悉患者病情

而在MDT过程中,会有行政助理协助一线医生和会诊专科专家之间的沟通,邀请外部专家,并组织多学科团队会议。让整个流程更加高效和顺畅。

除了上述模式以外,协和医院也创新性地开展罕见病联合门诊,将MDT模式从病房延伸至门诊。来自不同科室的多位专家齐聚相邻的诊室,“组团”为患者服务,让患者的就诊流程进一步优化,一次门诊可以解决多学科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MDT模式的普及,相信随着对MDT优势认识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的医院能够搭建成熟的MDT体系,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国内MDT开展现状及展望,肿瘤医学论坛,2022年7月

[2] A Patient-Centric, Coordinated Care Model for Rare Diseas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Program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3] 上新了协和 | 糖尿病足MDT迎来首批患者,全病程诊疗链一次打通,协和医生说

[4] 北京协和医院新增一个MDT专业组,中国医院院长

本文由协和八×上海联合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表

作者:张晴 博士

编辑:当归不归

0 阅读:0

协凝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