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旅游承载力似气球,吹太大易爆

融旅 2018-10-07 10:45:37

2018年国庆七天假,我国不少景区的旅游承载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假期景点人满为患 我们都是“傻瓜式旅游”》一文中,融旅抛出了这样的观点:“游客饱和”并不等于“旅游饱和”,甚至就目前而言,“旅游饱和”在我国仍是一个伪命题。

虽然“旅游饱和”的话题尚不足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但是,“游客饱和”或者说景区的旅游承载力值得深入探讨。这个国庆假期,不少景区的承载力“爆表”,景区和有关部门给出的应对之策多是预警、疏导和限流。

融旅掌握的公开资料显示,景区的旅游承载力好比气球,有时候被缩小,有时候却吹很大。不幸的是,吹的太大极易爆掉,一些景区已经尝到苦头:虽然游客人山人海,景区似乎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游客的体验并不好,而且极易对景区进行差评,景区最终会落下坏口碑。

所以,尽管我们都是“傻瓜式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游客饱和”,但是从景区经营管理角度而言,景区更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景区的旅游承载力应该实事求是,而不应一味逐利性地随意夸大,毕竟,吹太大易爆。

自2013年10月0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

旅游法并没有“最大承载量”的具体解释,但是,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行业标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034—2014)给出了定义:最大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在保障景区内每个景点旅游者人身安全和旅游资源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景区能够容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

此外,该行业标准还明确了这些术语和定义:空间承载量、设施承载量、生态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瞬时承载量、日承载量。

上述诸多“承载量”可以用“旅游承载力”概言之。那么,究竟什么是旅游承载力?2018年4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业基础术语》(GB/T16766-2017)把2010年版的“最佳环境容量”改成了“旅游承载力”,具体定义为:“满足生态环境容量、资源容量、企业经济容量、游客心理容量和社会容量条件的客流量或旅游活动强度的极限值。”其中,“极限值”就是“最大”,所以,“旅游承载力”可以视为旅游法中的“最大承载量”。

旅游法明确,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景区应当提前公告并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景区和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

那么,旅游承载力(最大承载量)又如何确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明确,景区应结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已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核定最大承载量。

这其中提到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这让一些景区找到了“吹气球”的理由。毕竟,在旅游领域,一些理论尚不成熟,一些经验也全靠感觉,总之,都不太靠谱。最重要的是,《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只是行业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就算游客超过了最大承载量,也将因目前尚无相应的处罚措施而不了了之。所以,一些景区“吹气球”的胆子就更大了,简直肆无忌惮。此外,景区最大承载量又分为日最大承载量与瞬时最大承载量两类,但是有些景区会故意混淆概念。

2018年国庆假期第一天,八达岭长城一位游客拍摄了人山人海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他说想过人很多,就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去了发现人确实很多,他说一小时走十多二十米。

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北京“国庆”假日情况简报,八达岭长城2018年国庆假期第一天接待3.7万人,第二天的数据是6.2万人次,第三天是9.7万人,第四天是8.6万人,第五天7.6万人。

融旅发现,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发生过多次变化(不少景区均存在类似现象)。有媒体公开报道,根据2013年京版的景区容量标准,八达岭长城景区的最佳容量为69000人,最大承载量为115000人。2015年7月,原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5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其中,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旅游区日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分别为3.5万人次和1万人次。2015年9月24日,北京市旅游委向社会公布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其中,日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分别为10.8万人次和2.7万人次。

八达岭长城的最大承载量究竟应该是多少?不知道,或许是未解之谜。

景区的实际游客流量究竟有多少?具体数据完全取决于景区。什么?你说景区有门票网络销售系统?没错,互联网现在这么发达了,很多景区都可以网络售票,只是有时候(景区根据实际需要),网络销售系统会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升级改造或系统维护。呵呵。(融旅原创,观点仅供交流;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作者:杨宏生)

0 阅读:3

融旅

简介:在社会发展中关注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