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这部作品非常注重武将之间的单挑,比真实历史多了几分热血,但是,并非所有武将之间的较量,都建立在公平对战的基础上——他们时而借助智计,伏击对手,从而取得胜利;时而在站场上进行偷袭,从而获得先机。而说起在站场上的偷袭,他们大都习惯依赖弓箭,因此小说中,很多名将以箭术见长。不过,自古以来,都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因此虽然善骑射的名将不少,但其中真正的翘楚,却只有六人。他们分别是谁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六名: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他最终的归属,是被小霸王孙策收服,投靠了江东。太史慈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因从辽东回家探亲,得知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于是单枪匹马闯进城池,打算替孔融解围。之后受到孔融的委托,替孔融去找刘备借兵。在他从层层包围的城池中突围而出的时候,便展现了自己过人的箭术——他被数百骑“八方围定”的时候,“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仅凭箭术便能在乱军之中突围而出,可见其能。
其实,真实历史上,太史慈的箭术更加高超,他在城楼下面,进行高难度的仰射,都能一箭将辱骂孙策的小兵钉在楼柱上。只不过演义中并没有提及此事,所以他只能屈居第六名,毕竟他突围的时候,可供射杀的目标太多,难度降低了不少。
第五名:徐晃
徐晃是曹魏阵营中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演义中的表现并不算出彩,与真正的名将单挑,要么堪堪战平,要么狼狈弃战。但是,武力值不算拔尖的他,箭术却非常出彩——曹操建成铜雀台之后,举行了一场箭术大赛,其他人的箭,都冲着靶子而去,他却一箭射中了悬挂着锦袍的纤细柳枝。他的这一表现,不仅目标小,不容易瞄准,柳条不断的飘动,也需要一定的预判,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徐晃的箭术。
第四名:赵云
常胜将军赵云,是刘备的得力干将,属于五虎将之一。他的武艺非常高超,长坂坡之战的七进七出,汉水之战让徐晃和张郃不战而退,七旬高龄还能力斩五将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赵云不仅武艺高强,还没有短板,他的箭术同样属于一绝——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后,遭到了东吴的追杀,面对东吴的水路追兵,赵云弯弓搭箭,直接射断了对方的篷索。他完成这一目标,不仅要预判对方船只的运动,还要算上自己船只的颠簸,另外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比起徐晃又要更胜一筹。
第三名:甘宁
甘宁与太史慈一样,最终的归宿是江东。不过,他并非一开始就投靠了孙吴势力,反而站在江东的对立面——他原本在江夏黄祖麾下效力,还黄祖射杀了江东名将凌操。正是在射杀凌操的过程中,他展现了自己超凡的箭术。小说第三十八回中写道:“权部将凌操,轻舟当先,杀入夏口,被黄祖部将甘宁一箭射死。”也就是说,甘宁在败军之际,于混乱中一箭射中了先锋凌操,并且正中要害,一箭致死。这样的准头,比起太史慈的无差别攻击,以及徐晃、赵云瞄准的死物,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第二名:黄忠
对于黄忠的箭术,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关公战长沙的时候,黄忠不仅与他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还为了报活命之恩,故意一箭射中了关羽的盔顶红缨。更让人叫绝的是,这种明明可以被判定是失误的发挥,(白马之战的时候,文丑不就射中了张辽的头盔吗)却导致黄忠被上司韩玄认定通敌。可见,这样的细微操作,黄忠是从不失误的,可谓指哪射哪,位置不会偏,力度也不会错,如同机器一般精准。若非他最终还是投靠了刘备,估计完全算得上关羽的克星了吧?毕竟关羽在演义中,可是逢箭必中的。
第一名:吕布
吕布,一直是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然而,他的猛并非关羽、张飞、典韦、许褚那种大开大合的风格,相反,他是三国少有的,集力量与技巧于一身的猛将,这一点从他以难以操控的方天画戟为兵器,便可以看出。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武艺上的特点,也被融合进了箭术,他的箭术不仅是技巧方面的成就,力度也少有人能及——据研究表明,三国时期的弓箭射程,一般在一百到一百二十步,然而辕门射戟的时候,他却一箭射中了远在一百五十步开外的方天画戟上的一个小枝。因此,论箭术,吕布在三国名将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