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干旱挑战**
一、提出问题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干旱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时不时地笼罩着大片的农田和众多的乡村。许多中老年朋友都深切地感受到干旱带来的危害。就拿华北地区来说吧,过去几十年间,干旱的情况愈发频繁。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就发生了多次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其中,1997 - 2002年期间,河北省的降水持续偏少,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减少了近20%,这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农田灌溉用水不足。
我曾听一位老农讲述他经历的干旱岁月。那时候,土地干裂得像乌龟壳一样,一道道大口子仿佛要把大地吞噬。农作物在干旱的折磨下,纷纷枯萎。小麦苗原本应该是绿油油的一片,可在干旱的侵袭下,变得枯黄矮小,就像一个个病恹恹的孩子。他站在田埂上,望着那毫无生机的庄稼地,眼里满是无奈和绝望。这种场景不僅仅出现在华北地区,在西北的一些地方更是严重。比如甘肃的部分地区,由于干旱缺水,很多地方的河流干涸,湖泊萎缩。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湖泊,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干涸的湖床,杂草丛生,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诉说着往昔的繁荣。
在这样干旱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短缺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在水资源相对充沛的时候或许还能勉强维持农业生产,但在干旱时期,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大水漫灌不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灌溉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水在流淌的过程中就渗漏或者蒸发掉了,真正被农作物吸收的水分少之又少。
二、分析问题
(一)传统灌溉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就像是一个漏斗,大量的水资源在灌溉过程中白白流失。从数据上来看,大水漫灌的水利用率可能只有30% - 40%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有100立方米的水用于灌溉,那么只有30 - 40立方米的水真正被农作物利用了,其余的60 - 70立方米的水要么渗漏到地下深处无法被农作物吸收,要么就在阳光的暴晒下蒸发掉了。这种低效率的灌溉方式,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地吞噬着宝贵的水资源。
而且,大水漫灌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于大量的水在短时间内涌入农田,会导致土壤的透气性变差。就像我们捂住一个东西时间长了,里面就会变得闷热潮湿一样,土壤中的空气被水排挤出去,使得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这就好比我们人被捂住了口鼻,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窒息一样。根系无法正常呼吸,就会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下降。
(二)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在一些干旱地区,这个数字更是低得可怜。在宁夏的一些干旱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可能只有几百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都在争夺有限的水资源。在农业用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一方面,干旱地区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农作物,以保障粮食安全;其他行业的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在分配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就像是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多种形式。
滴灌是一种非常精准的灌溉方式。它就像给每一株农作物都配备了一个小小的“水龙头”。通过滴头,水一滴一滴地缓慢地滴入农作物的根部。这种方式的灌溉水利用率可以高达90%以上。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水都能够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在新疆的一些棉花种植区,采用滴灌技术后,不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据统计,采用滴灌技术的棉花田,每亩产量比传统灌溉方式的棉田提高了10% - 20%左右。
喷灌则是将水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像降雨一样洒落在农田里。喷灌的灌溉范围比较广,而且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天气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喷灌的水利用率一般在70% - 80%左右,虽然比不上滴灌,但相比于传统的大水漫灌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些果园里,采用喷灌技术后,果树的生长更加旺盛,果实的品质也更好。
三、解决问题
(一)加强宣传推广
要让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推广。很多中老年农民朋友由于长期习惯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不足。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示范基地等方式,向农民朋友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原理、优势和操作方法。
在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组织了专门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农民朋友进行详细的讲解。在村里设立了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让农民朋友可以直观地看到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很多农民朋友开始逐渐接受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二)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成本。比如,对购买滴灌设备、喷灌设备的农民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某地对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农户给予50%的补贴,这一政策实施后,当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户数量大幅增加。政府还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双方共同分享节水灌溉带来的收益。
(三)科技创新与研发
要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水平,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科研人员要不断探索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研发出了智能化的节水灌溉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农作物的需水量等因素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它就像一个聪明的管家,能够精准地为农作物提供适量的水分。这种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的应用,不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干旱地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保障。要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顺利实施。
比如,在一些山区,由于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修建小型水库和灌溉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修建这些水利设施,可以将山上的雨水和泉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灌溉渠道输送到农田里,为节水灌溉提供稳定的水源。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应对干旱挑战的必然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积极参与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来。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农民朋友,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为保护水资源、保障农业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干旱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让干旱不再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就像那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一样,我们的农业也渴望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滋润,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水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