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CEO上位!80后的他如何拯救“掉队”的TCL中环?

妮妮聊商业 2024-10-04 11:16:37

TCL中环的换帅大戏,终于尘埃落定。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9月30日,TCL中环(SZ:002129)发布公告宣布了新的CEO继任者——曾任公司高级副总裁的八零后王彦君。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换帅大戏,以外界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

8月2日,TCL中环突然宣布沈浩平辞去TCL中环CEO职务,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亲自代理CEO。这次人事变动,让众多行业人士错愕不已。沈浩平作为中环的灵魂人物,对于中环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业界有声音称,沈浩平被换可能是“老板”李东生对其有所嫌隙。

今年9月,在与多家媒体沟通时,李东升公开回应称,自己亲自“跳到一线”与业绩巨亏有关。

“今年中环的业绩表现,是TCL进入光伏产业以来最差的一年,营收下降超过50%。而如果TCL集团不含光伏来看,整体业绩是增长了28%。所以作为公司董事长,我花更多的时间到光伏业务中是很正常的。”李东升说。

今年上半年,TCL中环净亏损30亿,同比下降167.53%。对此,李东升表示,深刻体会到了光伏产业的竞争压力,但“困难是暂时的”,下一步将进行积极调整。很显然,人事排兵布阵是李东升所言的调整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TCL中环是光伏行业唯一家有着60多年光辉历史的老厂,1980年代即进军光伏,尚德、英利、隆基、晶澳等起步之初,都曾受到这位“老大哥”的帮助。靠着领先技术和稳健作风,中环以国企身份成为与隆基并列的硅片“双雄”,并被媒体称为“可能不是最有钱的公司,但一定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公司”。

2020年,李东升携百亿巨资入局,对中环股份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变身为“TCL中环”后,公司进入TCL集团的业务体系。彼时业界普遍的预期是,摆脱了国企体制束缚的中环,从此将放开手脚,再上一层楼。

然而,四年过去,TCL中环并没有如外界预期的那样发光发亮,其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反而在拉大。面对行业寒冬,TCL中环没有显示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家曾多次穿越行业周期的光伏“扫地僧”也不灵了。

现任CEO王彦君(来源:网络)

如今,随着新任CEO上任,TCL中环也将开启新篇章。年轻的“新帅”王彦君,将如何带领中环扭转危机、绝地重生?

混改四年,TCL开辟产业新赛道

TCL中环的前身中环股份,脱胎于中环集团。这是一家长期专注于光伏与半导体产业的老牌制造企业。2017年,中环已是全球第二大硅片制造商。截至2020年7月15日,中环股份总市值779.20亿元。

2020年5月,随着一则股权转让公告的公开,这家企业的命运由此发生转折。

在与多家制造业龙头以及产业基金的竞购中,家电巨头TCL最终胜出。2020年7月15日,中环集团发布公告,TCL科技(SZ:000100)成为中环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

此后,中环集团原大股东天津津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持股51%)、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退出,TCL科技控股中环集团,进而通过中环集团持股中环股份27.55%。

关于成功竞购的幕后故事,在TCL企业传记《万物生生:TCL敢为40年》中有所记录:对于产权交易所109.7亿元的出让定价,原本TCL计划出价120亿元。但就在提交标书的前一晚,志在必得的李东升为“保险起见”,又加价5亿元,最终以125亿元的价格如愿抱走中环集团,不仅拿下了中环旗下2家上市公司,还包括下属共计96家子孙公司。

TCL本身的产业布局中,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是核心业务之一,李东升为何还要一定拿下中环?

彼时,李东生进军光伏产业的决心已经显露无疑。中环集团的业务,吻合TCL开辟产业新赛道的定位:符合“未来10-20年全球新兴科技产业”的趋势,并在该领域具备战略控制点;选择已在某领域实现领先的平台级公司战略投资或并购;公司财务基本健康;必须与TCL现有核心产业具备战略协同或资源禀赋协同。

收购完成的前一年,TCL刚刚通过资产整合,形成以半导体显示和材料为主业的 “TCL科技集团”和以智能终端为主要业务的“TCL实业控股”两大产业集团。TCL科技还在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长周期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中环所处的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在李东升看来“是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是正确的新产业战略赛道”。此外,控股中环还能助其打破面板业务上游核心原材料与设备瓶颈。

更难得的是,在光伏和半导体领域,中环是资历最深厚、且穿越三轮光伏周期的佼佼者。收购当年,李东生向新加入其产业帝国的中环团队热烈表白:“我们看好企业的管理基础、实力,特别是看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在原有的地方国有体制下,能够和各种所有制竞争保持一种竞争力,这非常难得。”

然而,李东生口中的这一潜力产业,在经历了产能高速增长的三年后,再次进入行业周期,企业全面陷入“出货即亏钱”的低谷。被寄予厚望的TCL中环,如今成了摆在李东升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三大决策失误,给中环挖下“大坑”

TCL科技拿下中环仅仅三个月后,恰逢“3060”双碳目标出炉。乘着这股行业东风,TCL中环在2021年、2022年业绩大爆发。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超过40亿,同比增长近三倍;2022年归母净利润再创新高,超过68亿元。

进入2023年,形势开始急转直下,TCL中环全年归母净利润陡然下降了近一半——原因是四季度突然亏掉27.72亿。加上今年上半年亏损的30亿,TCL中环近三个季度已合计亏掉58.36亿元。

中环的表现,与整个光伏行业步入寒冬期有密切关系。继去年第四季度行业洗牌开启,今年上半年光伏上市公司亏损面进一步扩大,龙头企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全部巨亏。另据统计,到今年6月底光伏上市公司总债务超过2.5万亿,并且还面临超过6400亿元的资金缺口,系统风险已开始暴露。

面对困境,TCL中环的管理层不得不开始审视被过去几年快速发展而掩盖的问题。此前激进的经营策略,必须要“踩刹车”了。

梳理沈浩平掌权时期的多个决策点,可以看到有三大重要经营举措——对美股上市光伏科技公司Maxeon的投资、囤硅料、逆势满产,对TCL中环的业绩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是投资Maxeon带来的账面亏损,很难弥补。

截至2024年5月30日,TCL中环以22.39%持股比例,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axeon的第一大股东。

自2020年上市以来,Maxeon公司业绩连年亏损,同时陷入股价下跌的烦恼。受此影响,TCL中环2023年报显示,与Maxeon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以及投资亏损合计对公司业绩带来了16.9亿元的负向影响;今年上半年,TCL中环又长期股权投资亏损1.15亿元,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有7888万元。

如果说,被Maxeon拖累多少还有些“躺枪”的因素,那么囤硅料和逆势满产则是不折不扣的决策失误了。对国内市场的一连串误判,是导致中环业绩不佳的更致命因素。

中环主营业务硅片占据营收六成以上,硅料价格对其利润影响巨大。近两年来,硅料价格走出了一个巨大的“过山车”行情。

有媒体根据2023年、2024年两年财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在2023年初至年底的变化,结合两年来的硅料行情推算,2023年TCL中环库存硅料增加了5万余吨。这意味着,囤料让TCL中环损失巨大。

这还不算,在2023第四季度以来硅片价格快速下跌至成本线下、行业都在减产的背景下,TCL中环居然坚持“满产满销”战略,保持了90%以上的开工率。

在今年7月光伏行业协会半年会的数据中,上半年,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均超过了40%,电池组件下滑超15%。面对这一局面,多家企业均下调了开工率,甚至采取停产技改以“止损”。然而,TCL在上半年却保持了高于行业的开工率,今年7月开工率仍高达95%。

此举直接导致中环积累了巨大的硅片库存。据硅业分会在今年8月的信息,当前硅片行业超半数库存集中在一两家企业中。截至7月底全行业硅片累计库存26.4GW。由于价格大跌,这部分存货未来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出清,都是不小的损失。

中环行至如此困境,与前任管理层的经营策略无不相关。硅片业内人士对华夏能源网表示,高开工率的决策,有“卷死同行”的激进心态,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但实际上,截止今年8月,TCL在硅片市场市占率的提高并不明显。

高开工率的后果就是,在毛利率低至-9.25%情况下,上半年TCL中环材料产品出货62GW,亏损总额加大。还因为硅料、硅片的高库存造成了大量的减值损失(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半年亏掉30亿、战略紧急转向,TCL中环已到至暗时刻》)。

如果说,混改前的中环主要靠着技术优势取胜,经营上走稳健路线。那么混改后,中环却明显变得冒险而激进,最终挖下了多个“大坑”。这些决策在管理层内部是如何通过的,我们不得而知。

一位中环内部人士对眼下公司的状况痛心不已,对沈浩平混改后的一些经营决策不胜唏嘘:“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一旦忘了初心开始搞人情世故,投机倒把,注定就是要走下坡路了。真想让我们沈总背一背他自己写的中环企业文化,问问他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换人尘埃落定,新帅如何扭危为机?

8月2日晚间,TCL中环突然发布一则重磅公告,沈浩平辞去CEO职务,董事长李东生先生暂代CEO职责。这被外界视为李东生铁腕出手,TCL中环战略转向的一个标志。

“我们要看清自己在过往的经营决策中,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事情没有做对。”近日,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协鑫集团、TCL中环等7家光伏企业的大佬齐齐登上新一期央视《对话》节目,李东生发出感慨说。

李东生说道,“从光伏上一轮周期到现在的很多年,中环是没有出现过半年度亏损的。我担任TCL中环的代理CEO、跳到光伏行业第一线后,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这个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如今,压力传递到了技术背景出身的王彦君身上。

公开信息显示,王彦君出生于1983年,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后加入了TCL中环旗下的天津环欧公司。此前他曾提到,在大学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沈浩平等公司领导像老师一样带着他们,从学校到工作,他们接受的始终是一路传承的工程师文化的熏陶。2021年,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大会上,王彦君获得了TCL功勋奖。

这位年轻的CEO,不仅要让“老板”李东升满意,更担负着广大投资者的满满期待。目前来看,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挑战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光伏价格何时回升?TCL中环如何正确应对?

此前的硅片价格战令整个行业损失惨重,要想扭转局面,稳定价格是必须的。恰如中环近日所表示,“我们在积极的推动并参与产业的生态建设,减少恶性竞争,推动产品价格理性的恢复,这是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参与者的长远利益的。”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TCL中环已经在开工率上有所调整。据硅业分会披露,9月两家一线硅片企业开工率已分别调整至55%和50%。在一线企业引领下,9月国内硅片产量44.31GW,环比下降15.76%。

而在市场方面,8月下旬,隆基、中环纷纷上调硅片价格(见华夏能源网此前报道《信号意义明显!隆基调涨硅片价格,多家头部企业跟进》)。受此影响,8月29日硅业分会公布的NG10和NG12两款硅片行业均价也出现了2.78%和0.80%的涨幅。不过,之后的9月,除第一周P型G12硅片均价涨幅 2.94%外,硅片价格基本持平。

硅业分会周评中提及,“虽然头部企业有强烈的涨价意愿,但向下游各环节传导涨价仍有难度。”这意味着,硅片价格低迷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TCL中环需要踩准节奏,准确应对。

第二,如何控制财务风险?

虽然生产已收缩,不过产能扩张仍未踩下急刹车。目前TCL中环在建工程金额共131.92亿元,占总资产比10.54%。

2020-2023年三年涨了两倍的单晶产能扩张,使中环的长期债务升至396.7亿元。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如今中环的现金流风险已开始暴露。据半年报数据计算,TCL中环上下游占款高达87亿元,而同期货币资金储备仅有70亿元。

财务风险成了当前TCL中环不得不重视的风险考验点。谁都不知道这轮寒冬会持续多久,在寒冬中只有那些保住现金流不出问题的企业,才有望顺利熬过这轮周期。

第三,一体化战略还要继续吗?

据行业人士透露,与沈浩平坚持专业化不同,李东升一直希望发展一体化以改变硅片企业夹缝求生的状态。

从产品结构来看,中环虽有组件、电池产能,但存在感并不强。电池为N型产能,组件产能22GW,聚焦于叠瓦技术,营收占比只有17%。中环自认为,没能在行业上升期中建立起相对竞争优势。

对于一体化,中环仍在积极推进。此前138亿可转债募资项目终止后,今年7月,中环再次宣布拟发行49亿元可转债,募资建设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硅单晶材料产能和12.5GW N型TOPCon太阳能高效电池。

实际上,经历这轮光伏周期后,此前头部光伏企业集体转向的一体化之路得到反思:那些坚持专业化的企业活的很好,大搞一体化的企业都饱受战线过长之苦。贪多求大的一体化,并非是适合所有企业的路线。

那么,对TCL中环来说该如何抉择?年轻的新任CEO会对“老板”定下的战略有不同想法么?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有待接过帅印的王彦君来回答、来应对。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0 阅读:0
妮妮聊商业

妮妮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