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网上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强唐、盛唐,也有人说脏唐、荒唐!
这些说法都没有错,关键是从哪一个角度看事情,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评价。

时间来到公元737年,李隆基不知为何一日之间杀掉三个儿子,之后不久又霸占儿媳妇。
这件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很疯狂,那么唐玄宗为何要如此做呢?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李隆基执政前中期还算不错,兢兢业业为国为民,把大唐带入空前的繁荣时期。
看着亲手打造的开元盛世,唐玄宗很欣慰,也在此刻滋生享乐之心。
辛辛苦苦那么多年,享受一下怎么了、怎么啦!
就这样,大唐中后期繁荣开始衰落,说到此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宠妃武惠妃。
此人是武则天的后代,靠着家族的荫庇进入后宫,并获得李隆基的专宠。
“后宫不得干政”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唐朝,“妇女能顶半边天”才符合。

武惠妃在后宫独占鳌头,权力也是一把抓,即便如此也不能满足野心、欲望。
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成为大唐的储君,私下里开始谋划。
唐朝中前期,宰相张九龄居功至伟,提倡节俭、主张清廉。
在他的辅佐下,李隆基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才打造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
多年来,张九龄认为太子是国之根本,而嫡长子继承制才能维持大唐问题,也符合礼仪制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惠妃认为只要争取到张九龄的帮助,那么太子被废、自己儿子上位就稳了。
张九龄却油盐不进,武惠妃的第一计划失败,随后与李林甫搭上关系。
李林甫是李隆基身边的宠臣,一句句阿谀奉承的话,把皇帝忽悠的像“翘嘴”一般。

前朝有李林甫作祟,后宫有武惠妃吹耳旁风,李隆基也不复年轻时意气风发,逐渐疏远张九龄等忠义之士。
公元736年李林甫被罢相,太子党等于被砍掉一个臂膀,地位岌岌可危。
普通罪名很难给太子定罪,哪怕李隆基已经厌恶太子,但为了皇家颜面也不得不保他。
如何拿下太子?唯有戳中皇帝的痛处。
什么才是痛处?造反、逼宫。
李林甫在前朝不断给李隆基灌输太子结党营私的思想,而武惠妃则在床上吹耳旁风,说民间盛传太子要造反的谣言......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李隆基本身就是一个疑心重的人,无疑为这颗种子提供肥沃的土壤。
唐玄宗慢慢对太子失去信任,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就紧张的不行,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公元737年,武惠妃、李林甫等人认为时机成熟,制造了一场阴谋。
02
夜黑风高杀人夜,某天晚上武惠妃传召太子入宫:皇宫中进贼了,你赶紧带兵来清缴一下。
皇宫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安保工作全国第一,怎可能轻易进贼。
即便进贼了,皇宫大内侍卫、安保人员也足以保障皇帝安全,哪里需要太子带兵前来。
太子李瑛并没想那么多,直接带兵进入皇宫,一下中了对方的圈套。
李隆基这个人和李世民很像,有才华,疑心也很重。
我们都知道,唐高祖李渊有三个能干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李世民一直野心勃勃,靠着战功建立自己的势力天策府,最终逆风翻盘。
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还囚禁自己的父亲李渊,自己登基成为皇帝。

为避免玄武门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一边支持太子李承乾,一边又怀疑李承乾,扶持李泰制衡对方。
李隆基和李世民一样,总有一种“小人想害朕”假想,对太子的怀疑丝毫不亚于李世民。
再加上他出生在皇家,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多场政治斗争,疑心已然成了一种“病态”。
如今看到儿子带兵进宫,内心惶恐不已,急忙下令逮捕并控制李瑛,接下来就出现这样一种局面:
李瑛说是武惠妃让自己进宫护驾,可武惠妃却不承认;
李林甫当即站了出来,联合一众官员诬陷太子要谋反。
李瑛手里没有证据有口难辩,百官却证据确凿,一时间李隆基产生强烈的愤怒感、危机感。
为避免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个,直接赐死太子李瑛,以及同去的儿子李瑶和李琚。

李瑛被赐死,武惠妃成为那个胜利者,似乎儿子取而代之近在眼前。
但,她并没有等到那一刻。
史书记载,武惠妃是病死的,但在一些野史中却有另一番说法。
她有着武则天一样的手段、野心和智慧,却没有武则天那种抗压能力。
太子李瑛死后,武惠妃每天都会做噩梦,梦到太子前来索命,以至于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一天比一天憔悴。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天天不吃活不长。
最终武惠妃死了,死的时候眼里充满恐惧,精气神几近崩溃。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武惠妃为儿子谋求的大业若是成了,也不算亏。
可,别说大业没成,还把儿子的媳妇给贴了进去,血亏。

讲起这件事情,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她就是杨玉环。
03
杨玉环自幼聪明伶俐、天生丽质,十几岁便芳华正茂倾国倾城,爱慕之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有一次咸宜公主府邸举办游宴,寿王李瑁对她一见钟情,事后让母亲给自己做主。
李瑁的母亲正是武惠妃,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杨玉环出身背景也很好,便让李隆基下诏赐婚。
不久杨玉环被李瑁纳为妃,受封为寿王妃,小两口过得还算甜甜蜜蜜。
儿子过得好,却苦了老爹了!
先是死了三个儿子,然后又死了心爱的妃子,李隆基心里那叫一个伤心,怎么办呢?
要想从一段伤心的爱情中走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来一段爱情,可皇宫里的庸脂俗粉都无法满足玄宗的幻想。

这个时候高力士告诉李隆基:你的儿媳妇很不错,不如我把她给你搞来,你俩谈谈心。
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不知是唐朝风气就是如此,还是唐玄宗心里的恶趣味,居然直接答应下来。
公元740年,李隆基派使者把杨玉环接到骊山温泉宫,刚一见面就直接被“拿下”。
晚上寿王李瑁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媳妇,原来是唐玄宗把她留在了身边伺候自己。
总这样搞也不是办法,公公与儿媳妇在一起始终有悖人伦,必须要把“黑的”描成“白的”。
没几个月李隆基颁发了一道命令,大致意思就是让杨玉环出家,给自己的母亲昭成太后祈福。
这样一来杨玉环就成了“尼姑”,与寿王再也不是夫妻关系,而这只是第一步。
祈福完毕该回来了吧,回是回来了,不过不是回到寿王府,而是回到了李隆基的寝宫。
当年,武惠妃有多受宠,此刻,杨玉环就有多荣耀。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老子抢了儿子的媳妇,怎么滴也得补偿一些,玄宗还是很讲礼尚往来的,直接下诏把韦昭训的女儿册封为寿王妃。
就这样,李隆基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不久封杨玉环为贵妃。
那时的她只有二十七岁,那时的他却已经六十一岁了,人老却心不老,皇宫之中处处留下二人的痕迹与故事。
色是刮骨刀,年纪轻轻的小伙都扛不住,何况是61岁的老人。
李隆基不早朝,一方面的确是沉迷杨玉环的美色,另一方面他的身体也不行了。
身体不行就无法像以前一样治理天下、制衡百官,以至于唐朝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太子李瑛死后,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并没有成为储君,反而李亨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只可惜,人生晚年的李隆基很混用,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以至于繁荣的开元盛世只剩下一副皮囊,皮囊之下隐藏巨大的危机。
军阀安禄山出身地位,靠着吹捧杨玉环步步高升成为封疆大吏,权势滔天野心勃勃,李隆基发现时已为时已晚。
公元755年,“安胖子”挥师关中、脚踩长安,唐军无力抵抗被打得节节败退。
李隆基带着爱妃杨玉环南下蜀中,寻求一线生机,结果在半路遭遇马嵬坡之变。
都说唐玄宗爱杨玉环爱到刻骨铭心,可面对权力还是妥协了,抛弃美人而选择江山。
杨玉环死了,死在马嵬坡下,李隆基则留下不知是伤心的泪水,还是鳄鱼的眼泪......

总的来说,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是为了手中的权力稳固,哪怕错杀也不能放过。
之后霸占儿媳,也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私欲,哪怕这种私欲有悖人伦,也在所不惜。
纵览整个唐朝,尤其是中前期,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也难怪有人说“脏唐”、“荒唐”。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