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黄花梨圆笔筒,高15.2厘米,1997年来源于知名藏家,断代18至19世纪,大致就是清中到清晚期。
掐指一算,笔筒大约有两百年历史,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老物件。
笔筒整挖而出,底面向内微凹,无矮足,边缘有磨损的痕迹。中心掏圆孔、配活脐,这是年代相对较晚的造法,早期笔筒多配大底。
笔筒曾涂漆,大部分被清理,内壁尚有星星点点残留,罩在亮晶晶的包浆里,形成一层玻璃底。
这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文房雅物,还是毋庸置疑的实用器。筒底被笔头反复触碰摩擦,不断氧化结出莹润包浆,久而久之透亮程度甚至超过外表。
最后再补充一下棕眼方面的特征。黄花梨扭曲生长,输送养分的管线变化多端,一种不常有的情形出现在筒壁。
请注意这条明暗转变的边界,左边是一团密密麻麻的棕眼,右边则稀稀落落,疏密不均的特性被充分反映。
箭头所指的另一簇,弧形截面切断不同生长方向和不同生长速度的相邻部分,木头的密度和纹理特征有很大差异,但就整体而言却是差异与相似并存,既有随机变化又有协调统一。
最后这个局部很神奇,输送养分的管孔自下而上发散,突然间止于一线,咋一看以为遇到挖补,实际上却是自然形成。
棕眼戛然而止,仿佛被齐刷刷切断,而且还这么整齐,像这样的情况十分罕见,堪称黄花梨纹理之样本。
长着秘境之眼的黄花梨素笔筒,估价5至7千美元,结果以6875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