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本系列比对依据,主要是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兼有部分网络资料,比如Liucheng1972、苍天熊猫所作历史地图,以及各市的行政区划历史沿格等。
2上到省,下到县,我国此二级的区划范围和数量相对稳定,但由于省的数量太少,县的数量太多,比对的内涵,只能尽量靠在中间级“市”这一行政区划上。有的朝代,比如秦、汉、唐,大体属于二级行政区划的,对应的隶属关系,只能往上一层级调整。
3一个市,在某个朝代分跨以往多个区域的,以所占区域多的为准,未在现有版图范围的,以当时锚定范围为准。
4我国封建区划调整的统一趋势,大体是统一朝代区划越改越大,比如秦汉,分裂时代区划越改越小,比如五代十国,属于一个朝代内部,发生重大区划变革的,比如西汉武帝时增设刺史,新朝王莽改制,以占据时间较长的为准。
5个人兴趣,手工比对,仅为读书笔记和抛砖引玉,如有谬误,敬请批评指正。
河南省:
濮阳市
秦:东郡
西汉:东郡
东汉:东郡
三国:阳平郡
西晋:濮阳国
东晋十六国:濮阳郡(前秦)
南北朝:济州
隋:东郡
唐:濮州
五代十国:檀州
北宋、辽:濮州
南宋、金:开州(金)
元:大名府
明:大名府
清:大名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安阳市
秦:邯郸郡
西汉:河内郡
东汉:河内郡
三国:魏郡
西晋:魏郡
东晋十六国:魏郡(前秦)
南北朝:相州
隋:魏郡
唐:相州
五代十国:相州
北宋、辽:相州
南宋、金:相州(金)
元:彰德路
明:彰德府
清:彰德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鹤壁市
秦:河内郡
西汉:河内郡
东汉:河内郡
三国:魏郡
西晋:魏郡
东晋十六国:黎阳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汲郡
唐:相州
五代十国:滑州
北宋、辽:相州
南宋、金:相州(金)
元:彰德路
明:彰德府
清:彰德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新乡市
秦:河内郡
西汉:河内郡
东汉:河内郡
三国:河内郡
西晋:汲郡
东晋十六国:汲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河内郡
唐:卫州
五代十国:卫州
北宋、辽:卫州
南宋、金:卫州(金)
元:卫辉路
明:卫辉府
清:卫辉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焦作市
秦:河内郡
西汉:河内郡
东汉:河内郡
三国:河内郡
西晋:河内郡
东晋十六国:河内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河内郡
唐:怀州
五代十国:孟州
北宋、辽:怀州
南宋、金:怀州(金)
元:怀庆路
明:怀庆府
清:怀庆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济源市
秦:河内郡
西汉:河内郡
东汉:河内郡
三国:河内郡
西晋:河内郡
东晋十六国:河内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河内郡
唐:河南府
五代十国:河南府
北宋、辽:孟州
南宋、金:孟州(金)
元:怀庆路
明:怀庆府
清:怀庆府
中华民国:河北道
商丘市
秦:砀郡
西汉:梁国
东汉:梁国
三国:梁国
西晋:梁国
东晋十六国:梁郡(前秦)
南北朝:徐州
隋:梁郡
唐:宋州
五代十国:宋州
北宋、辽:应天府
南宋、金:归德府(金)
元:归德府
明:归德府
清:归德府
中华民国:开封道
开封市
秦:砀郡
西汉:陈留郡
东汉:陈留郡
三国:陈留国
西晋:陈留郡
东晋十六国:陈留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荥阳郡
唐:汴州
五代十国:东都
北宋、辽:开封府
南宋、金:开封府(金)
元:汴梁路
明:开封府
清:开封府
中华民国:开封道
郑州市
秦:三川郡
西汉:河南郡
东汉:河南尹
三国:河南尹
西晋:荥阳郡
东晋十六国:荥阳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荥阳郡
唐:郑州
五代十国:郑州
北宋、辽:郑州
南宋、金:郑州(金)
元:汴梁路
明:开封府
清:开封府
中华民国:开封道
洛阳市
秦:三川郡
西汉:河南郡
东汉:河南尹
三国:河南尹
西晋:河南郡
东晋十六国:河南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河南郡
唐:河南府
五代十国:河南府
北宋、辽:河南府
南宋、金:河南府(金)
元:河南府
明:河南府
清:河南府
中华民国:河洛道
三门峡市
秦:三川郡
西汉:弘农郡
东汉:弘农郡
三国:弘农郡
西晋:弘农郡
东晋十六国:弘农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河南郡
唐:陕州
五代十国:陕州
北宋、辽:陕州
南宋、金:陕州(金)
元:陕州
明:河南府
清:陕州
中华民国:河洛道
周口市
秦:陈郡
西汉:汝南郡
东汉:陈国
三国:陈郡
西晋: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颍川郡(前秦)
南北朝:豫州
隋:淮阳郡 唐:陈州
五代十国:陈州
北宋、辽:陈州
南宋、金:陈州(金)
元:汴梁路
明:开封府
清:陈州府
中华民国:河洛道
许昌市
秦:颍川郡
西汉:颍川郡
东汉:颍川郡
三国:颍川郡
西晋: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颍川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颍川郡
唐:许州
五代十国:许州
北宋、辽:颍昌府
南宋、金:许州(金)
元:汴梁路
明:开封府
清:许州
中华民国:河洛道
漯河市
秦:颍川郡
西汉:汝南郡
东汉:颍川郡
三国:颍川郡
西晋:颍川郡
东晋十六国:襄城郡(前秦)
南北朝:豫州
隋:颍川郡
唐:豫州
五代十国:许州
北宋、辽:颍昌府
南宋、金:许州(金)
元:汴梁路
明:开封府
清:许州
中华民国:河洛道
平顶山市
秦:颍川郡
西汉:颍川郡
东汉:颍川郡
三国:颍川郡
西晋:襄城郡
东晋十六国:襄城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
隋:襄城郡
唐:汝州
五代十国:汝州
北宋、辽:汝州
南宋、金:汝州(金)
元:南阳府
明:汝州
清:汝州
中华民国:汝阳道
驻马店市
秦:陈郡
西汉:汝南郡
东汉:汝南郡
三国:汝南郡
西晋:汝南国
东晋十六国:新蔡郡(前秦)
南北朝:豫州
隋:汝南郡
唐:豫州
五代十国:蔡州
北宋、辽:蔡州
南宋、金:蔡州(金)
元:汝宁州
明:汝宁府
清:汝宁府
中华民国:汝阳道
南阳市
秦:南阳郡
西汉:南阳郡
东汉:南阳郡
三国:南阳郡
西晋:南阳国
东晋十六国:南阳郡(前秦)
南北朝:雍州(齐)
隋:南阳郡
唐:邓州
五代十国:邓州
北宋、辽:邓州
南宋、金:邓州(金)
元:南阳府
明:南阳府
清:南阳府
中华民国:汝阳道
信阳市
秦:衡山郡
西汉:江夏郡
东汉:江夏郡
三国:江夏郡
西晋:义阳国
东晋十六国:义阳郡(前秦)
南北朝:司州(齐)
隋:义阳郡
唐:申州
五代十国:申州
北宋、辽:信阳军
南宋、金:信阳军
元:汝宁州
明:汝宁府
清:汝宁府
中华民国:汝阳道
山东省:
德州市
秦:济北郡
西汉:平原郡
东汉:平原郡
三国:平原郡
西晋:平原郡
东晋十六国:祝阿郡(前秦)
南北朝:冀州
隋:平原郡
唐:德州
五代十国:德州
北宋、辽:德州
南宋、金:景州(金)
元:德州
明:济南府
清:济南府
中华民国:东临道
滨州市
秦:济北郡
西汉:千乘郡
东汉:乐安国
三国:乐陵国
西晋:乐陵国
东晋十六国:乐陵郡(前秦)
南北朝:冀州
隋:渤海郡
唐:棣州
五代十国:棣州
北宋、辽:滨州
南宋、金:滨州(金)
元:滨州
明:济南府
清:武定府
中华民国:济南道
东营市
秦:临淄郡
西汉:千乘郡
东汉:乐安国
三国:乐陵国
西晋:乐陵国
东晋十六国:乐陵郡(前秦)
南北朝:冀州
隋:渤海郡
唐:棣州
五代十国:棣州
北宋、辽:滨州
南宋、金:滨州(金)
元:滨州
明:济南府
清:武定府
中华民国:济南道
烟台市
秦:胶东郡
西汉:东莱郡
东汉:东莱郡
三国:东莱郡
西晋:东莱郡
东晋十六国:东莱郡(前秦)
南北朝:光州
隋:东莱郡
唐:登州
五代十国:登州
北宋、辽:登州
南宋、金:宁海州(金)
元:宁海州
明:登州府
清:登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威海市
秦:胶东郡
西汉:东莱郡
东汉:东莱郡
三国:东莱郡
西晋:东莱郡
东晋十六国:东牟郡(前秦)
南北朝:光州
隋:东莱郡
唐:登州
五代十国:登州
北宋、辽:登州
南宋、金:宁海州(金)
元:宁海州
明:登州府
清:登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聊城市
秦:东郡
西汉:东郡
东汉:东郡
三国:平原郡
西晋:平原郡
东晋十六国:清河郡(前秦)
南北朝:济州
隋:济北郡
唐:博州
五代十国:博州
北宋、辽:博州
南宋、金:博州(金)
元:高唐州
明:东昌府
清:东昌府
中华民国:东临道
济南市
秦:济北郡
西汉:济南郡
东汉:济南国
三国:济南国
西晋:济南郡
东晋十六国:济南郡(前秦)
南北朝:齐州
隋:齐郡
唐:齐州
五代十国:齐州
北宋、辽:齐州
南宋、金:济南府(金)
元:济南路
明:济南府
清:济南府
中华民国:济南道
淄博市
秦:临淄郡
西汉:齐郡
东汉:齐国
三国:齐国
西晋:齐国
东晋十六国:齐郡(前秦)
南北朝:齐州
隋:齐郡
唐:淄州
五代十国:淄州
北宋、辽:淄州
南宋、金:淄州(金)
元:般阳路
明:济南府
清:济南府
中华民国:济南道
潍坊市
秦:胶东郡
西汉:北海郡
东汉:北海国
三国:北海国
西晋:北海郡
东晋十六国:高密郡(前秦)
南北朝:青州
隋:北海郡
唐:青州
五代十国:青州
北宋、辽:潍州
南宋、金:潍州(金)
元:潍州
明:莱州府
清:莱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青岛市
秦:胶东郡
西汉:琅邪郡
东汉:东莱郡
三国:东莱郡
西晋:长广郡
东晋十六国:长广郡(前秦)
南北朝:光州
隋:东莱郡
唐:莱州
五代十国:莱州
北宋、辽:莱州
南宋、金:莱州(金)
元:胶州
明:莱州府
清:莱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莱芜市
秦:济北郡
西汉:泰山郡
东汉:泰山郡
三国:泰山郡
西晋:泰山郡
东晋十六国:泰山郡(前秦)
南北朝:兖州
隋:鲁郡
唐:兖州
五代十国:兖州
北宋、辽:兖州
南宋、金:泰安州(金)
元:泰安州
明:济南府
清:泰安府
中华民国:济宁道
泰安市
秦:济北郡
西汉:泰山郡
东汉:泰山郡
三国:泰山郡
西晋:泰山郡
东晋十六国:泰山郡(前秦)
南北朝:兖州
隋:鲁郡
唐:兖州
五代十国:兖州
北宋、辽:兖州
南宋、金:泰安州(金)
元:泰安州
明:济南府
清:泰安府
中华民国:济宁道
菏泽市
秦:东郡
西汉:定陶国
东汉:济阴郡
三国:济阴郡
西晋:济阴郡
东晋十六国:高平郡(前秦)
南北朝:兖州
隋:济阴郡
唐:曹州
五代十国:曹州
北宋、辽:兴仁府
南宋、金:曹州(金)
元:曹州
明:兖州府
清:曹州府
中华民国:济宁道
济宁市
秦:薛郡
西汉:东平国
东汉:任城国
三国:任城郡
西晋:任城国
东晋十六国:任城郡(前秦)
南北朝:兖州
隋:鲁郡
唐:兖州
五代十国:兖州
北宋、辽:济州
南宋、金:济州(金)
元:济宁路
明:兖州府
清:济宁州
中华民国:济宁道
枣庄市
秦:薛郡
西汉:东海郡
东汉:东海郡
三国:东海国
西晋:东海郡
东晋十六国:兰陵郡(前秦)
南北朝:徐州
隋:彭城郡
唐:沂州
五代十国:沂州
北宋、辽:沂州
南宋、金:邳州(金)
元:滕州
明:兖州府
清:兖州府
中华民国:济宁道
临沂市
秦:琅邪郡
西汉:东海郡
东汉:琅邪国
三国:琅邪国
西晋:琅邪国
东晋十六国:琅邪郡(前秦)
南北朝:徐州
隋:琅邪郡
唐:沂州
五代十国:沂州
北宋、辽:沂州
南宋、金:沂州(金)
元:益都路
明:青州府
清:沂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日照市
秦:琅邪郡
西汉:琅邪郡
东汉:琅邪国
三国:城阳郡
西晋:城阳郡
东晋十六国:东莞郡(前秦)
南北朝:南青州
隋:琅邪郡
唐:密州
五代十国:密州
北宋、辽:密州
南宋、金:莒州(金)
元:莒州
明:青州府
清:沂州府
中华民国:胶东道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