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香甜的小米干粥
桌上的4样小菜,都是“猫儿”大清早精心烹制的。
食客吃得津津有味
一碗小米干粥,一盘土豆丝,简单的家常饭菜,吃起来熨帖可口。位于万柏林区西铭路玉门南路,猫掌柜双层铜锅涮肉店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小米干粥。花10元,便可享受“自助餐”待遇,小米干粥、玉米糊糊以及不限量的4样小菜。味道醇厚的小米干粥,不仅吸引了当地食客,周边区县也有不少人专程赶来尝尝“河西味道”。
干粥飘香
“猫掌柜?就在北寒小区旁边的小巷巷里!”9月1日清晨,驱车从市区出发,一路向西,由虎峪河快速路拐入西铭路,猫掌柜双层铜锅涮肉店就在北寒小区西侧。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店面虽小,名声却远扬。清晨7时许,门口已停满私家车、摩托车和自行车,远道而来的食客大清早赶来,为的就是这一口熨帖的早餐。
掀帘进店,淡淡的小米香扑鼻而来,抚慰着人心。店里吃饭,基本是客人“自助”。揭开桌子上的大电饭锅,黄灿灿的小米干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块块红薯夹杂其中。芹菜黄豆、炒土豆丝、炖豆腐、炒雪里蕻,4道小菜各盛一碟,再来一碗黄澄澄的玉米糊糊,齐活儿!
4样小菜,和着软糯香甜的小米干粥,那叫一个美!
爱的味道
“不够了再添啊!”食客吃得热闹,老板乐呵呵地跑前跑后。老板叫李越,小名唤“猫儿”,店名便从他的名字而来。
“猫儿”是北寒村人,今年31岁,中专时学的烹饪,毕业后先后在海外海等知名饭店当厨师。“爱折腾”的他,不甘于给人打工,8年前在西华苑开了家饭店,专营双层铜锅涮肉。他的双层铜锅料足味浓,很快吸引来一批又一批食客。5年前,他又在北寒小区家门口,开了第二家店,双层铜锅加上早餐——小米干粥。
为啥卖小米干粥?“猫儿”说,这是他记忆中的童年味道。老河西人的早餐必选小米干粥。小米淘洗后,放入去皮的红薯块或南瓜焖煮。听起来简单,但考验做饭人的功力,水多了便成了稀饭,水少了干硬难以下咽。做一锅恰到好处的小米干粥,是河西一带当家媳妇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
在“猫儿”的记忆中,清晨唤醒他的便是干粥的清香,那是勤快的奶奶忙碌一早的成果。闻到这股香气,本想赖床也不由得穿衣下炕,坐在小桌边,就着脆生生的炒土豆丝,大口大口吃起早饭。
对他而言,小米干粥不仅仅是最爱的早餐,更是爱的味道。
美名远播
热爱小米干粥的,不止“猫儿”。
这家店位置比较偏,处在人流量很小的巷子里。开始,顾客寥寥,但小米干粥的独特香气渐渐吸引了周边居民。渐渐地,小店的影响力从北寒一带辐射到西山地区,又吸引来河东食客。
这不,65岁的王六明和朋友从东社开车过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俺们河西人,就爱吃这小米干粥,这家店做得很正宗,开车从家过来也就十来分钟,一年四季常常过来吃,胃里特别舒服!”
50岁的时先生是河南人,在太原做生意多年,也是店里的老主顾。“以前从没吃过小米干粥,刚来太原在北寒村租房住,热情的房东早上做了小米干粥常常给我端一碗,时间长了,我也爱上了小米干粥。一碗小米干粥背后,是太原人实诚待人的品质!”时先生吃的,是一份念想。
“朋友给我推荐这儿的小米干粥,说特别好吃,今天特意带爱人过来尝尝!”家住尖草坪区赵庄的刘文志与爱人一道来。刘文志出生于西山上的白道村,小米干粥同样陪伴了他整个童年。工作后,进了城,家里很少做小米干粥,一听到朋友推荐,他立刻带着爱人来品尝。“就是这个味儿!”刘文志一边吃,一边给爱人分享小时候的趣事。妻子温柔陪伴,他们品尝的,是时光的味道。
家人陪同老人特意从清徐赶来就餐,为了感受“小时候的味道”;结伴从阳曲县驱车而来,一起吃顿平实而美味的早餐,体验脉脉情谊……每一位食客,与小米干粥都有一段自己的记忆和故事。
实诚待客
“不好意思,小米干粥卖完了,明天早点儿来哈!”6时开门,上午8时30分干粥已售罄,面对一拨拨来晚的食客,“猫儿”抱歉地说。
“猫儿”家庭条件优渥,是家中独子,但身上没有懒散、傲慢等味道,更多是谦逊和努力。小米干粥是早餐,清晨开门迎客。“猫儿”凌晨4时30分起床,5时到店,淘米、洗红薯、削皮、焖煮干粥。然后,炒土豆丝、炖豆腐、炒雪里蕻、拌芹菜黄豆……忙碌一早上,没有丝毫拖沓和懈怠,食材货真价实,小米是沁县的、红薯用黄心口感绵甜的、雪里蕻是自家腌的……
与家中焖干粥不同,店里的电饭锅容量大,容易夹生。“猫儿”百般尝试,最后总结出的方法,却朴实得让人意外——焖的过程中,时不时搅拌,焖煮出来的米粒就软糯弹牙。
从开店伊始,“猫儿”便实行“花10元管饱吃”的经营原则,“就是想让喜欢小米干粥的人吃得舒服、吃得畅快!”
食客们也特别认可。“老板很实诚,10块钱在外面吃个早饭,也吃不了啥。但在这儿,有主食、有粥,又有4样小菜,还管饱吃,多美!”从南社专程骑摩托车赶来吃早饭的王玉保说。
天气渐渐凉了,应对季节变化,店里从10月开始,在中午增加双层铜锅。“我做的铜锅子是一绝,到处拜师学艺又钻研了很久,绝对是咱河西味道!欢迎大家提前预约!”“猫儿”热情地发出邀请。
记者 侯慧琴
见习记者 郭苑甫 文/摄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