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在小兴安岭采野生猴头菇遭遇黑熊至今想起来还冒冷汗

南莲看过去 2023-09-05 10:28:00

金色的秋天,是东北小兴安岭采山的大好季节。延绵近千里的林区,蕴藏着无穷的美食珍馐。野生蘑菇、五味子、榛子,特别是野生猴头菇等山货,每年都吸引了众多采山迷。

采山不但能享受野外大自然的特殊乐趣,更会得到丰硕的收获。

翻看几十年前在林场工作的老照片,蓦然想起了上山下乡在山场作业劳动期间,一次采野生猴头菇遇见黑熊的惊险往事。

说起东北的猴头菇,可能许多人并不陌生。但现今人们在农贸市场看到的或在超市买到的,大多是人工栽培的猴头菇干品。

野生的猴头菇很珍贵,生长的环境也比较特殊。它喜欢生长在柞树上,一般是挂在柞树树干半腰的枝节叉根上。而且猴头菇的产量不大,并非漫山遍野哪都有。

有时在秋天的雨后,偶然会发现高大老柞树上同时结出两个猴头菇,有的小柞树上也生长,枯倒的柞树躯干上也会出现。

猴头菇是中国八大山珍之一,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它与熊掌、海参和鲨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且菇肉嫩香,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另外,猴头菇也是中国传统的贵重中药材,具有滋补健身、助消化、利五脏等功能。

猴头菇在自然界主要分布在北温带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西北天山、阿尔泰山,还有喜马拉雅山以及横断山脉的林区都是产地。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猴头菇开始了人工种植,因为市场行情一直看好,以致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野生的猴头菇价格比较贵,一般能卖200元一市斤。有的猴头菇单体个头很大,三四斤、四五斤的都有,常见的一般都、是鹅蛋大小。

1974年的秋天,我在小兴安岭的一个林业局的林场青年点上山下乡。当时林区主要任务是采伐木材。林场的秋季生产以清林为主,就是清理采伐迹地里的遗留树枝烂木,为下一步刨穴、更新造林做准备。

秋天的气候凉爽,在山场劳动作业不仅很舒服,还可以随手采摘一些五味子、野生枸杞、榛子品尝。

知青伙伴们作业都分成两人一组,挥动镰刀斧头,在山坡上按林班清理出一条条宽五米的作业带,远远望去很像梯田。

正是在这样的生产作业期间,我与同伴小佟有幸采到了野生猴头菇。

记得那是在林场东南部的一个施业区作业。那里山峦连绵起伏,间伐过的山坡上、沟塘里,还生长着许多中幼龄林。秋天的树叶五彩斑斓,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有一天中午歇工时,我和小佟匆忙吃了口干粮,悄悄下了一道沟,爬上了对面的柞树岗。内心的盘算是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采到野生猴头菇。

小佟是在城镇中学毕业的,之前没在山场生活过,对山里什么都好奇。他比我小一岁,也是一米七十多的个头,头脑机灵,身体精瘦,爬山上树的本领,绝不比山沟里的青年差。

小佟在家里时,就听老辈说过,猴头菇是山里一种珍贵菌类,形状独特,营养丰富。

因为我家已经在林场住了十多年,我也曾采过,觉得他听到的介绍的确不假。

实际在我们参加清林生产之前,就产生了采摘野生猴头菇的念头,也进一步了解了它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野生猴头菇形状似猴子头,故名“猴头”。新鲜时全部为洁白色,晾晒干燥后,会变为乳白色至浅黄或浅褐色。

却说我们俩爬上柞树岗,眼前不免一亮,真的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林,把还没落下的柞树叶子和地上的柞树叶子连成一体,映照得金黄一片,像油画一般。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我们身上,感觉真是既温暖又舒适。

一阵阵秋风掠过,树林中发出沙沙的作声响。山上没有路,柞树林间杂着松树、桦树,一眼望不到边。

我俩顾不上脚下沟坎崎岖,在林子里四处张望观察,寻找野生猴头菇的踪影。

野生猴头菇的生长习性很有意思,一般都是对生。听林场的老工人师傅讲,在山上看到一棵柞树上有猴头菇,一定能在与之相对的另一棵树再找到一颗。

还有老人神神秘秘地说,在大森林里,如果你发现一棵树上长有一个猴头菇,必须用红线把它与树根拴起来,而不要着急采摘。因为在它不远处,一定还会有个长猴头菇的树。等你找到另一个猴头菇摘下后,再返回来摘之前发现的那一个。这样,就可以收获两个猴头菇。因为它们是雌雄相配,互相感应,你如果不拴第一个,第二个肯定就“跑了”。

中午歇工的时间有限,我们俩也不敢往远走。就在柞树岗上转悠。

忽然,我发现不远处一棵柞树树干上有一个白点,就喊来小佟一起跑到跟前去查看。

呵!果然是两个并排生长着的猴头菇。大的直径约在15厘米左右,小的也有10厘米。

猴头菇真像一只猴子蹲坐在树上,白发须眉,煞是好看。

发现这么大的猴头菇,我们俩都高兴得手舞足蹈。

小佟三下五除二爬上了树采摘。

我一边呼唤他小心点,一边脱下外衣撑开,准备接住他从树上摘下的猴头菇。

猴头菇带着特有的芳香气味,落到我的怀中。

从树上下来的小佟气喘吁吁,也急忙把猴头菇捧在手上欣赏。

我微笑着说:“这个归你,不远处应该还有一个!”。

“真的吗?”小佟有些半信半疑。

我站在刚才采完猴头菇的柞树下,向不同方向瞭望。

果不虚传,在这棵柞树对着的左下方山半腰的一棵歪斜老柞树上,也有一对白色的猴头菇长在那里。

我俩喜出望外,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

我说,“这棵树我来上吧!”

小佟似乎还没过够爬树瘾,他扑倒树下说“还是我来上。”

长在这棵老柞树上的猴头菇位置有点高,距离地面足有七八米。猴头菇的外形大小与上一个差不多,但不是双体。

不想,意外的情况出现在小佟刚刚用手摘到到猴头菇时。

原来,在这个猴头菇一侧的干树杈上,竟然有一个葫芦大小的马蜂窝。

小佟摘掉猴头菇时,“哎吆!”一声。

我连忙问怎么回事。他说“我被蜂子蛰了一下。”

我也吓一跳,深知马蜂的厉害。就说,“你把住树,千万别松手,慢慢滑下来!”

小佟滑到树下,我看了看,是耳朵边被蛰了一个红点。

我连忙帮他拔掉毒刺,又用手绢包着伤处挤捏了毒液。他自我感觉还好。

于是,我俩准备包好猴头菇返回作业点报喜,也借机显摆一下。

哪知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山脚下一只个头不小的黑熊正缓慢地朝山上走来。它迈着模特步,不紧不慢,还不时抬头张望一下,估计它是来柞树岗寻找橡子吃。

小兴安岭素有“一猪二熊三老虎”之说,黑熊的凶猛及伤人事件屡有听闻。

我俩的心跳瞬间加速,采到野生猴头菇的兴奋一扫而光。

小佟抓起一根粗木棍,我顺手拿起树下的一块三角石头。

狭路相逢,看来用可能要拼死一搏。

黑熊的嗅觉灵敏,它已经发现了蹲在柞树下的我俩,但还没有发起进攻。

我壮着胆拽住小佟的胳膊说,千万别先跑,一跑它会追,沉住气!

黑熊站在距离我们20多米的地方向我俩观望,我俩也是紧紧盯住黑熊,咬住嘴唇,不敢动弹。

四周很静,连黑熊呼呼的喘气声都能听见。

你死我活,可能就在下一秒发生。

对峙中,对面的山头上,突然传来青年队队友鲁大嗓门的一声电影《青松岭》插曲“赶起大车出了庄啊!”

这一声高歌猛调,在山谷里带着回声,把黑熊下了一跳。只见它扭头瞅了一眼,转身便朝山下跑去。

我俩脱险了。摸摸额头,都是冷汗。

鲁大嗓门名叫鲁金财,是吉林舒兰人。初中毕业后投奔林区的叔叔谋生活,后来成为我们青年点的一员。

他比我们大几岁,不仅爱唱歌,说话也是大嗓门高八度。那个年代,他曾经因为偷着唱《我的祖国》的第二段“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而被场革委会副主任批评为唱“黄色歌曲”,还为此写了书面检讨。但他爱唱歌的习惯没改,时不时就会喊一嗓子。

鲁大嗓门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今天这一嗓子,却救了我们于危难之中。

我和小佟惊魂未定,慌忙用外衣包着猴头菇,逃命般返回了作业点。

青年队长万振,早已发现歇工时我和小佟溜号了。又见我们俩狼狈不堪抱着猴头菇回来,就拉下脸来问我们怎么回事。

听了我们的叙述,他也很是后怕。如果真的被黑熊伤命,他是要受处分的。

于是,我俩被万振队长狠狠训了一顿。采到的猴头菇也被“没收”充公送交了食堂。

晚餐,每人一碗的猴头菌汤,大家吃得很香···。

这次采摘野生猴头菇的历险经历,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虽然离开了小兴安岭,走出了大森林,但我仍无时不在关注着那的发展变化。

前些年,国家停止了国有林区森林采伐,让大森林休养生息,那里的自然生态得以迅速恢复。林木蓄积量翻倍递增,野生动物陆续回来了,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的产量也在大幅增长。

曾经听说汤旺河局、友好、伊美和乌翠区陆续有人在采山时,采摘到大个头野生猴头菇的消息。伊美区东升街道一位居民,在伊东经营所施业区一棵大柞树上采下一对猴头菇,大个的份量重达2.5公斤,小的重约半公斤。后被人买去制成了标本保存。

而森林中的黑熊数量更是有增无减,许多人驾车时常有路遇,甚至在夜晚的城郊也出现过黑熊的身影。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0 阅读:34

南莲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