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买车不能只看价格,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到位。
每次和车主们交流,总能听到各种“买车血泪史”。
有人因为贪图便宜买了油耗过高的车型,结果每个月光加油钱就要花去小半工资;也有人为了追求个性选择了冷门车型,后来因为配件难求而懊悔不已。
前几天,一位老朋友小王来找我咨询换车的事。
他开着一台某合资品牌的2.0T轿车,每次加满油也就能跑500公里出头,市区油耗更是高达12L/100km。
“每次加油都心痛,一个月至少要加4次油,算下来要花去3000多。”小王无奈地说道。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用车经历,深有感触。
1
油耗过高的车型要慎重
说到高油耗,我就不得不提自己的第一台车。
当时被“动力强劲”这个噱头吸引,买了台3.0排量的SUV。
刚提车时确实痛快,一脚油门下去那种推背感让人欲罢不能。
但好景不长,等新鲜劲过去,高昂的油费支出就让我开始头疼了。
以现在的油价计算,每公里光油费就要花1.5元左右。
平均每个月行驶2000公里,油费支出就要3000元以上。
更让人抓狂的是,这种大排量车型去4S店保养的费用也不低,小保养基本要2000元起步。
算下来,光是养车的固定支出就占到了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现在市面上不少“性能车”动辄标注“官方油耗8.5L/100km”,但实际使用中往往要比这个数字高出30%以上。特别是在走走停停的市区路况下,油耗更是可能飙升到15L以上。
2
冷门车型的维修难题
再说说冷门车型的问题。我有个同事就因为追求与众不同,花了20多万买了台某小众品牌的轿车。车是挺个性,可用了不到半年就开始后悔了。
有一次他的车变速箱出现异响,跑了好几家4S店都没能及时修好,原因是需要的配件要从国外订购,等待时间长达一个半月。
这一个多月里,他只能每天打车上下班,光是打车费就花了小几千。
更让人崩溃的是,等配件到了之后,维修费用竟然高达3万多元。
冷门车型不仅维修成本高,保值率也是个大问题。我见过太多例子,三年后二手车残值不到新车价格的一半,远低于主流品牌的行情。
3
性能过剩车型的实用性问题
前阵子有个朋友花了50多万买了台性能车,号称“百公里加速4秒出头”。但在实际使用中,他发现这种性能在日常通勤中完全用不上。反而因为底盘调教偏硬,走颠簸路段时震得人难受。
更重要的是,这种性能车对轮胎磨损特别快。他那台车用的是进口高性能轮胎,一套下来就要2万多,平均8个月就得换一次。算下来,光轮胎费用一年就要花去3万左右。
4
油改电车型的隐患
最近新能源车市场火热,不少传统燃油车企业推出了油改电的车型。表面上看起来很诱人,价格比纯电动车便宜不少,还能拿到新能源指标。但实际上,这种改装车型存在不少问题。
就在上个月,我接待过一位车主咨询。
他花了20多万买了台油改电的SUV,开了半年就后悔了。
首先是空间问题,因为要在原有油车平台上塞进电池包,导致后排地板明显凸起,乘坐舒适性大打折扣。
其次是续航里程,官方标称300公里,实际使用中只有200多公里,而且一到冬天续航直接“缩水”三分之一。
5
如何科学选购适合的车型
基于多年的行业经验,我建议购车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排量。对于家用车来说,1.5T或2.0自然吸气的动力就完全够用了,没必要追求更大排量。日常通勤以及偶尔的长途旅行,这个动力完全可以应付。
其次是选择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车型。一方面是维修保养方便,另一方面配件供应也有保障。像丰田、大众这样的主流品牌,全国都有完善的售后网络,维修保养也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店。
第三是要考虑好新能源和燃油车的选择。如果主要是城市代步,纯电动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要选择专门开发的纯电平台车型,而不是改装车。如果经常跑长途,那么插电混动或者燃油车可能更适合。
最后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去年我帮一个朋友选车,他预算30万左右,最终选择了一款主流品牌的插混SUV。
这款车油电综合油耗只有3.5L/100km,但动力输出一点都不含糊。
更重要的是,这款车采用了专门的新能源平台开发,无论是空间表现还是安全性都很出色。
用了快一年,他给出的评价是“省钱又省心”。
每个人的用车需求不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选车标准。但无论如何,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选择靠谱的车型。毕竟汽车是要用很多年的交通工具,买贵了一时心疼,买错了可是会后悔很久的。
最后想问问各位,你们在选车时有没有踩过什么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