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古韵风、趣味性……随着中国各地高校招录工作展开,各式各样的录取通知书也相继亮相,匠心独运、花样迭出。
与国外高校的“简单实用”不同,在国内,一纸录取通知书,从设计到制作,蕴藏其间的每一份巧思都浓缩着各大高校的精神风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是“火星同款”也是“拉面兑换券”
“上车饺子下车面”,兰州大学的新生们还没入校,第一顿牛肉拉面就已经被学校“承包”了。打开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面赫然是一张牛肉面兑换券,反面则是由兰州大学倾心创作的主题曲《一碗牛肉面的时间》。“吃好面,读好书”,也是兰大对所有新生的真挚祝福。
▲兰州大学录取通知书介绍(图片来自兰州大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除了“填饱肚子”,还能“勉励梦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包含了一枚特别的书签,它表面的特殊涂层已被成功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展示的五星红旗和着陆平台搭载的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图案上。这枚能上火星的涂层,勉励着新生们“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复旦大学的“新开化纸”,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东南大学的“彝绣”卡套,蕴含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深意;北京科技大学的“5G钢”,激励着新生们接过强国建设的接力棒……
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是庄重还是趣味,以纸为媒,中国各个高校百花齐放的录取通知书,都为即将入校的新生奉上了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这份“入学指南”请签收
在国内,一纸录取通知书已然成为各大高校展示文化的微缩舞台,然而在国外,来自录取通知书的“仪式感”却减弱了很多。比起文化传递,它更像是一份“入学指南”。
在德国,录取通知书通常以正式公函的形式邮寄,有时候是一张折叠纸片,有时候仅仅就是一张4A纸。澳大利亚的通知书同样造型“简约”,没有太多花样,它更是一份潜在纠纷的证明文件。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则一般分为有条件录取和无条件录取,有条件录取指的是申请者材料尚未递交完全,待全部递交完毕后才会收到正式的无条件录取通知书。
曾在韩国首尔大学留学的张帅曾介绍说,韩国早就已经取消了需要专门邮寄的纸质通知书,无论是留学生,还是本国学生,都要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录取信息。这一点跟中国完全不一样。
▲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图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比起国内充满巧思和寓意的“花样设计”,国外各个高校可谓是把“简约”做到了极致,或许没有展现出独有的“文化风格”,但“什么时候开学?如何报道注册?”等等信息对新生而言同样重要,主打一个“实用”。
“仪式感”面前也要主打简约
从寄出到签收,录取通知书“携带”着学校的热情和期盼,被送到新生们手中。它既是学校和新生的“初次接触”,也是传递校园文化的绝佳契机。被赋予了众多功能使命的录取通知书,也开始变得越发沉甸甸。这种“沉甸甸”,既是物理质量上的,也是心理期望上的。
然而事实上,在数据联网的当下,招生录取、入学报到,都是数字化的。纸质版“录取通知书”的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珍藏意义,愈发大于其实用意义,“精美高级”逐渐取代了“有效实用”。
▲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图片来自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2022年,中国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高校要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认真做好录取通知书寄递等工作。
“录取通知书”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仪式感”,也是对于传统与惯例的沿袭,但在“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应注意控制经费,切勿为了追求“精致”而铺张浪费。于准大学生们而言,无论是怎样的录取通知书,都承载着高校的“用心良苦”和对未来的期许与冀望。(完)
综合中新网、新华网、央广网、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