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心孝道昔曾屏障东南匡时卫国,承雅训贤风今更纵横湖海击水扬帆”,这倍磊村陈大宗祠大门两旁流光溢彩的楹联吸引了文学采风人员。2024年10月13日,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组织采风活动,再次走进了位于义乌市南部佛堂镇中部的倍磊古村,深入挖掘倍磊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学创作积累生动、丰富的素材。
倍磊村,一个古朴而美好的村落,是浙江省“千年古村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村于宋至道三年(997年),古称“双溪六石”,因村旁东溪、西溪汇流处有6块色彩绚丽的萤石而得名。这里自古繁华,明中叶时已成为重要的商贸集镇,称倍磊街。
在倍磊村干部的带领下,采风团一行参观了倍磊村的文化礼堂、老街、陈大宗祠等,听取了关于倍磊村历史文化的介绍。
倍磊村的老街是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沧桑岁月的见证。经过修缮的倍磊老街,既保留了古老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的特色风貌,唤醒了人们乡愁的记忆。如今的倍磊村,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环村蜿蜒而过,两旁的稻田、荷花塘等农业基地连成了一条赏心悦目的农旅产业带,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次采风也是古今文学研究院承办的“大美佛堂”第四届全国新古体诗大赛活动的内容之一。采风团一行逛老街、观古建、赏古风、探历史、品新韵,实地感受倍磊的无穷魅力,陶醉其间,文思泉涌。穿行于倍磊村中,悠远的历史孕育出如今近百座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飞檐翘脊,高墙深苍,仿佛在诉说着倍磊千百年来的悠悠故事。
采风团一行来到去年底落成的义乌倍磊村陈大宗祠,其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
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宗祠。陈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因族人平定矿寇、抗倭御虏有大功,被赐名“尚义祠”。民国期间,该宗祠被改造成“国民大成中心小学”,解放后继续作为学校使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危房问题被拆毁。这座承载着倍磊人记忆和情感的大宗祠在2023年11月26日重建落成庆典上重现于世。它的落成是一个建筑物的重生,是倍磊村文化和历史的重生。
新祠堂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外观庄严肃穆,充分展现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大祠堂内部结构富丽堂皇,功能设施齐全,体现了大家气派,又蕴含了儒家的文化氛围。内部结构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入门后的空间、第二层的戏台、后门过去的小隔间及鱼缸,以及最后展示抗倭寇历史的展厅。这些设计不仅展示了宗祠的实用功能,也体现了其作为历史教育场所的价值。
一年前的2023年10月7日,这时的陈大宗祠还是初露峥嵘。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的作家书画家等,来到倍磊村开展“唱响文艺乡建 弘扬传统美德”采风活动。他们冒着秋雨参观了即将落成的陈氏大祠堂以及千年倍磊老街,向倍磊村赠送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织锦二十四孝挂图》。
二年前的2022年11月19日,义乌古今文学研究院和佛堂乡贤会共同组织12名文学工作者以及书画家来到倍磊村,联合开展“学宣二十大精神,讴歌新时代新景”大美佛堂系列釆风活动。
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及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工作。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文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倍磊村历史文化的平台,也为他们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参加采风活动的文学工作者表示,将精心创作各类别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倍磊、走进倍磊、爱上倍磊。
该机构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敢先生表示: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再次组团采风倍磊古村,是基于倍磊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承等多方面的考虑。倍磊村是文学创作的“富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此次组团采风倍磊古村,更加深入挖掘倍磊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学工作者与倍磊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推动倍磊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学积累生动、丰富的素材。
撰文丨鲁南图片丨陈焕编辑丨义乌组编审丨CF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