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从18岁到38岁,再到58岁,甚至78岁,于部分人而言,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比如某个日本学校海报上的经典公式,1.01的365次方之后,为原数值的37倍多;而0.99的365次方之后,约为原来的0.03。
所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进;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据说这话是陶渊明所说,但在庞大的互联网上,我们却没有找到可信的出处。
当然,来自简单数据计算的结果也表明:每天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努力1%,只要坚持三个月,便能实现质的飞跃。
反之,如果每天在原来的基础上退后1%,三个月会退到原来的50%以下。
你以为这便是全部吗?
全部的真相是:现代的竞争,早已超出所谓勤学的范畴,是从遗传、努力、持之以恒的付出到所谓情商的全面竞争。
没有其他资源支持的条件下,单凭天赋,偶尔有个别人可能取得了成功,但从大概率上讲,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经济领域的数据表明,没有更多资源比如技术、能源、体系等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实际上也很难实现每日在原来基础上的1%进步。
所以,想要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来自多个领域的多种资源做支撑,一个人或一个体系,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进步。
这便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真相,绝不是一句勤学可以完成的。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两千多年前那个凿壁偷光的匡衡,通过日复一日地读书进步,终位极人臣,影响了两千多年来的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要抓紧时间学习、光阴不等人。
但官至高位以后,忘却自我,教子无方,专土盗地,终事发东窗,落得免官为民,落魄而亡。
譬如此类勤学而无德者,不如每天退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