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几篇数据中,我们分享了各省出生人口、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高职在校生性别比数据。
数据表明,高职、高中性别比呈现出两极分化(部分省份男多女少,部分则是女多男少),出生人口、小学和初中普遍为男多女少。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性别比,在各省的分布,又有何规律?今次的数据,从《2021教育统计数据》中,提取到各省本科阶段在校生人数,通过数据中标注的女性人数,计算得到各省的性别比数据。
先看全国的情况,2021年末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共有885万在校男生,有1008万在校女生,性别比为87:100,即每100个在校女生,对应87个在校男生。
从各省看,辽宁106:100,排名全国第一。有意思的是,辽宁高职院校在校生性别比174:100,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104:100,北京102:100,其余各省,普通本科在校生,性别比均低于100:100,即男少女多。
从分布看,广西、云南和贵州,本科在校生性别比甚至低于75:100,即每4个女生,仅对应3个男生。如果大家都在校园内找另一半的话,意味着每4个女生中,有1个会找不到男朋友。
优质的女生数量远高于男生,她们会成为剩女吗?
在婚姻市场上,一般遵循以下两条规律:一,高学历的男生找低学历的女生;二,高学历的女生不找低学历的男生。
所以,博士男会找一个硕士女结婚,硕士男找本科女结婚,本科男找专科女结婚。
而博士女,成为剩女的概率更高(数据来自七普分性别、分学历婚姻状况数据,尚未分享给大家)。
硕士女嫁给了博士男,本科女嫁给了硕士男。问题是,本科女的数量远超过硕士男和博士男。
所以,当女多男少的时候,多出来的部分本科女,从更大的概率来看,要么下嫁给专科、高中或初中男,要么成为剩女。
当这些优质的女孩子无法结婚生子时,意味着全社会的人口出生率,将会持续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与我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快速提高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用户10xxx92
要提高出生率,不建议女子的学历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