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寒竟改写了明史:景泰帝是死于风寒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6-29 22:51:39

“朕这几日偶染疾,是以不曾视朝。待正月十七日早朝,请择元良(意为大贤之人,代称太子)一节难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四日,病榻上的明景泰帝朱祁钰下旨,拒绝重臣们提出的立太子的申请。

这一年,明景泰帝才29岁,作为明朝历史上第二位非正规途径上位的皇帝(第一位是明成祖),他对自己的健康似乎很有信心。但重臣们不敢乐观:明景泰帝去年十二月病情恶化,虽出席了庆祝元旦宴会,可正月初六祭太庙,皇帝却让人代行礼。

明景泰帝朱祁钰

正月十三日大祀天地,明景泰帝斋戒三日,十二日去南郊斋宫,没想到,“忽呕血,不能成礼而还”,又让人代行礼。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皇帝却连续两次因病错过,特别是司礼监太监兴安暗示重臣:“若皆朝廷大臣,耳目不能为社稷计,日日徒问安耳。”透露出“情况不乐观”之意,重臣们连夜拟稿,申请建储。

没想到,明景泰帝回应的口气截然,重臣们只好坐等十七日早朝再说。可就在十六日晚,一场政变爆发了,大权旁落近8年的太上皇明英宗复辟,明朝历史再度大转向。

剧变后不到20天,明景泰帝去世。有人称他是被害死的,也有人认为是患病而死。引人好奇:小小风寒,怎能杀死壮年的明景泰帝?如无这场风寒,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想干事,却忽略了现实

明景泰帝是明宣宗的二儿子,封为郕王,本无上位可能。他的大哥明英宗朱祁镇是孙皇后所生。但《明史》称,实系宫女所生,孙氏冒领,孙氏因而当上皇后,明英宗则长期不知真相。

明英宗9岁登基,太皇太后张氏掌国,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延续了“仁宣之治”的局面。张氏去世后,明英宗重用太监王振。

传说王振入宫前曾当儒学教官,9年年终考核不及格,遂自宫,此说系“稗史诬传”。王振少年入宫,得朱棣喜爱,让他在宫中读书,后得明仁宗赏识,让他负责教育少年明英宗。执教期间,王振“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克尽乃心。赞翊维持,糜所不至。正言忠告,禆益实多”,明英宗对他“雅敬惮之”。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前,将明英宗托付给王振。

王振与明英宗亦师亦友,二人都想有所作为。

明英宗喜重典,询兵部尚书王骥以边事,五日未见上奏,当面斥责:“你欺负我年幼吗?”将其下狱。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朝与瓦剌因在互市马匹价格产生争议,瓦剌大汗绰罗斯·也先率军南下,王振以为青史留名的机会来了,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此前明军在北方战线多取攻势,可“仁宣之治”尚宽,吏治败坏,军户大量逃走,人数已不足名单上的一半。

且“为将帅者,平日贪裡败度,贪财卖军,互相交通,汇缘党比,战斗之事不习,兵戎之敢不修。将帅互为仇仇,上下自相矛盾”,不堪一战。

被瓦剌放了鸽子

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被瓦剌军歼灭。《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称,明军共计50多万人,但名臣李贤称仅20余万,“伤居半,死者三之一”。

据蒙文史料,明英宗是从“坑”中被拽出来抓获的。“坑”可能是临时掩体,他身边“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他却毫发无伤。得知抓获明英宗,也先高兴地说:“我常告天,求大元一统天下,今果有此胜。”

也先待明英宗不薄。学者林欢在《明英宗被俘及其在蒙地羁押期间的活动》中钩沉,明英宗每二日可得羊一只,每七日得牛一头、得马一匹,作为食材,且当地习俗“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惟缺淡水、蔬菜和米面,明英宗抱怨“服食恶陋不堪”。

草原入冬早,明英宗写信让后宫寄衣服。钱皇后与孙太后倾后宫所有财富,秘送瓦剌,瓦剌收了礼,却不肯释放明英宗。钱皇后为此哭瞎一只眼睛,一条腿也残疾了。后宫送来的过冬衣服,也被瓦剌看守截留,只给明英宗当地人制作的皮袍等。据史料载,也先曾以“铁脚皮”为礼物,赠给明英宗,很可能是一种御寒的靴子。

瓦剌逐水草而居,明英宗跟着过上游牧生活,“牛车一辆,马一匹,以为移营之具”。不论在中原,还是在瓦剌,都有传说称明英宗娶了瓦剌女子。

刚开始,瓦剌人颇轻视明英宗,随着交往增加,坦诚、有文化修养的明英宗得到瓦剌人的认可。明英宗待了一年多,也先5次派使者到明廷,商量送回,可明朝始终没同意。

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上

“土木堡之变”时,京师震动,因城中军力太少,难对抗瓦剌。危急之下,孙太后令明景泰帝“暂总百官,理其事”,准备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帝。

明英宗御驾亲征前,令景泰帝代理摄政,孙太后的安排不出意外,此时景泰帝似无称帝的想法,恰在此时,爆发了“左顺门事件”——群臣在朝堂上痛殴王振党羽,致马顺等三人当场毙命。

故宫协和门,旧时又称左顺门

“左顺门事件”标志着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矛盾激化,文官们只好主动拉拢皇权。于谦等人联名上奏孙太后:“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力主景泰帝上位。

孙太后无可奈何,只好同意,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见深是太子。

1449年,于谦指挥2万残兵打败10万瓦剌大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随着局势稳定,景泰帝真想当皇帝了,他要废掉朱见深,让自己的独子朱见济当太子。

景泰帝深知此举不合礼法,在太监建议下,他想出奇招——贿赂重臣:内阁大学士陈循、高榖各赐白金百两,内阁中另四人各50两,事成后,6人再加黄金50两。

搞定内阁,再让礼部召集群臣商议,与会者91人,可能都拿了皇帝的贿赂,无一人反对,连于谦都沉默不语。

朱见济没当太子多久,便患病去世。景泰帝无后可立,又不愿立朱见深,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还年轻,将来还能生男孩”上。所以,本文开头时,重臣们急着建储,景泰帝坚决不同意。

还是要靠明英宗的班底

有了这些小算盘,景泰帝自然不愿接回明英宗,可出使瓦剌的明臣杨善不经许可,偷着把明英宗“赎”了出来,带回中原。景泰帝只好派人到山海关接,规格只是“用轿一乘,马两匹”,也没奖赏杨善。

回到京城,旧臣迎接,明英宗愧疚地说:“朕辱国丧师,有玷宗庙,有何面见尔群臣?”

此后,明英宗被幽禁在“西内”。据说大门上的锁都被灌了铅,日常食物通过小洞递入,钱皇后因吃穿不足,自做女红变卖,为断绝与外界的联系,“西内”附近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这些说法未必准确,明英宗被关近8年,生了12个孩子(其中3个早夭)。

在暗中,支持明英宗的力量一直存在。

首先,景泰帝本是藩王,无自己的团队,“土木堡之变”中,开国名臣的后裔多战死,朝廷无人可用,依然靠明英宗的班底。

其次,孙太后偏向明英宗、疏远景泰帝。明英宗刚被幽禁时,孙太后常到“西内”去,后传言说,景泰帝想趁机将孙太后也关在“西内”里,孙太后便再也不去“西内”了。

其三,景泰帝不亲近宦官,太监刘顺死,身后有15顷山地,别的太监想要,户部同意了,明景泰帝却把土地发给当地百姓。

景泰帝严厉,官员们、宦官们怀念性格宽厚的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空出大量高级职位,激起石亨、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的野心。石亨已是高官,但想在朝中独断,曹吉祥官至从四品,已是宦官的天花板,可他想建“奇功”,再往上爬一级。

古代“风寒”是个筐

于是,“夺门之变”爆发了。

石亨、徐有贞、太监曹吉祥手中兵权有限,无法操作规模更大的政变,只用400人,便完成了“夺门之变”,可见明景泰帝防范之疏。病床上的景泰帝问:是于谦政变了吗?得知是明英宗,他大笑地连说“好”。

于谦不在内阁,但景泰帝常跨过内阁,直接指挥到部,各部尚书成决策中心,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职责尤重。有学者称,此时于谦已是实际上的首辅,此论虽夸张,但明英宗杀于谦,很可能是为了收权。

“夺门之变”后,阉党之患进一步加深,皇权已无法驾驭。

如果景泰帝没患病,这种小儿科式的政变能成功吗?不少历史爱好者指出,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明仁宗、明宣宗都英年早逝,景泰帝也病得这么是时候,这一切真是偶然?明代是中国专制史上的高峰期,皇权掌控一切,诱惑更大,以致参与竞争的人更多,会不会有人用了“盘外招”?

不过,古代“风寒”虽是小病,却很凶险,宋哲宗、郑成功、康熙等都死于“偶感风寒”。“风寒”不是今天的感冒,而是指气候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连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也常被误认为是“风寒”。

从景泰帝的临床表现看,可能是肺结核或肺病,冬天发病率高,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不易被发现。对精神压力极高的皇帝来说,病情尚未平息,便又加三天斋戒,难免油尽灯枯,口吐鲜血。

景泰帝死后,明英宗恶谥曰“戾”,并毁其寿陵,以亲王礼,葬于金山。

位于玉泉山北麓的景泰陵

暴亡可能另有病因

值得注意的是,“风寒”还常用于称生活不检点引发的病,比如宋哲宗死于纵欲过度,却被写成“风寒”,这可能也是景泰帝的死因。

景泰帝有两个皇后,汪皇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景泰帝废朱见深时,汪皇后坚决不同意,惹恼了景泰帝,皇后封号被取消。明英宗复辟后,将汪皇后轰出皇宫,她趁机卷了一笔细软,明英宗想起宫中的一块玉玲珑,要汪皇后还回来,她直接扔到井里,说我也当过皇后,还不能用几片玉吗?汪皇后出自军户之家,性格刚强。

杭皇后生了朱见济,被明英宗所厌,取消了她全部封号。

景泰帝还有个唐贵妃,死后指定她殉葬。景泰帝与教坊司妓女李惜儿往来,且下令从民间选秀女入宫。明英宗说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人神共愤。”虽是泼污,但景泰帝的私生活确实混乱。

明朝官员杨瑄在《复辟录》中记:“上(明英宗)复宝位二三日间,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华殿。上喜见眉宇,呼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可见景泰帝的病情有所恢复,却不久暴亡,明人陆釴在《病逸漫记》称“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

其实,明英宗备尝艰辛后,行政风格转向宽柔,34岁便病死,临死前废除了“人殉制度”。不忍之心如此,没必要再杀无威胁的景泰帝。

明宣宗短命,两个儿子明英宗、明景泰帝,也都短命。就算景泰帝不得“风寒”,也会得别的病。(责编:沈沣)

0 阅读:36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