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方】脱肛、久泻久痢怎么办?《补中益气汤》来帮你!

江东向的备忘录 2025-02-19 04:05:59

出自:

《补中益气汤》源自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是中医方剂中补益剂的经典之作,历经数百年验证,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组成: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八味中药精心配伍而成。其中,黄芪为君药,人参、白术为臣药,炙甘草、当归为佐药,陈皮、升麻、柴胡为使药,八药合力,共奏奇效。

功用:

该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显著功效。通过补益脾胃之气,提升中焦阳气,使气血生化有源,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治:

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证及气虚发热证,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或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以及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等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子宫脱垂、脱肛等属脾胃气虚及气虚发热者。

案例分享:

患者信息:

牟女士,39岁,因脾胃气虚及气虚发热前来就诊。

刻诊:

患者自述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且近期出现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等症状。舌淡,脉虚大无力。

辨证:

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苔脉象,辨证为脾胃气虚证及气虚发热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故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等症状;气虚不能生血,故见面色萎黄;气虚不能固摄,故见大便稀溏;气虚发热,故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等症状。

治宜:

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开方:

黄芪30g、人参15g(可用党参30g代替)、白术15g、炙甘草10g、当归12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

方解:

黄芪:甘温,入脾肺经,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君药,能大补脾胃之气,提升中焦阳气。

人参、白术:甘温,入脾肺经,能补脾肺气,生津养血,为臣药,与人参相伍,增强补气之力,使脾胃之气充足。

炙甘草:甘平,入心脾肺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佐药之一,能增强补气效果,调和诸药药性。

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佐药之一,能补充气血,改善面色萎黄等症状。

陈皮:辛行温通,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为佐药之一,能防止补益药物过于壅滞,使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辛凉,入脾胃经,能升举阳气,疏散风热,为使药,能协助黄芪提升中焦阳气,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

八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使脾胃之气充足,中焦阳气提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患者服用数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调理一段时间,诸症悉除。

补中益气汤作为中医临床经典方剂,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在脾胃气虚及气虚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中,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往往能取得显著疗效。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点击免费咨询。如果您信任我,可以把检查报告和舌苔照片发给我,我帮您具体分析辨证给予治疗调理方案。

0 阅读:14
江东向的备忘录

江东向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