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的时候所有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都会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等X。
但是里面却没有731部队的头目石井四郎。
因为他在天皇刚刚宣布投降之后便宣告死亡,一命呜呼了!

石井四郎的诈死

他死得很在点上,让人不禁怀疑这背后是否有秘密?
所以当时驻日的盟军对敌情报部开始着手调查。
这个部门就是专门收集二战中战犯罪行的证据。

二战中的盟军国指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这些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苏联等,成为跟轴心国相对立的组织。
当时派出二十多个情报人员调查石井四郎的死因。
结果让他们发现,原来这是一场有计谋的“诈死”。
调查人员在新宿一家名叫邦邦女郎的艺伎旅馆里,发现一个神似石井四郎的人。

结果很明显,并不是“神似”而是“本尊”。
我们也许会认为正义也许会延迟,但永远不会缺失。
但接下来反转的剧情,让人看到这肮脏交易背后的无耻。
石井四郎和他的部队自始至终都未曾出现在东京审判的战犯座席上。
长达两年,共开庭818次的东京审判,对731部队的指控仅仅只谈及了10分钟,便被岔开了话题。

简单的一句“证据不足”,就否定了所有死在魔窟里的冤魂。
是因为罪行过于违背人性而不愿提及,还是另有所图?


731部队的成立到“灭亡”
这支队伍以及其所有的资料都人间蒸发了?
显然没有,因为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情报人员是发现了石井四郎本人的。
直到有人在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发现了一组神秘的数字731。

我们先来看看德特里克堡军事基的历史。
是美军在二战前就建立,专门用来研究生物与细菌武器的秘密基地。
这样一来,一切的消失就一目了然了。
石井四郎和他整个731部队消失在远东军事法庭,跨越了大洋彼岸,来到了美国。
这场“凭空消失的魔术”背后,其实是一场心怀鬼胎的肮脏交易。

========================
“马路大”在日语中是原木的意思。
原木可以任意切割,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731部队把中国人称为“马路大”, 而将位于日本本部的731迁址到中国哈尔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一是在中国东北建立细菌实验工场,便于得到大量的非日籍的活体实验材料(无辜的战俘和平民);
二是细菌实验有着很大的风险性,一旦不可控制,能转嫁给当地;
三是便于日军在侵华战争及对苏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特别对苏作战,细菌实验也需要在寒冷地区进行。

日本对外侵略,如果做不到速战速决,对国内其实也是一种内耗。
所以毛主席当时就提出,论持久战的重要,日本人耗不起。
因此石井四郎才会极力推崇生化武器,这种成本低廉,杀伤力大,范围波及广。
正是日本妄图吞并整个东南亚最有效的杀人工具。

1945年8月9日
美国在日本长崎,广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
而苏联红军也在向日本逼近。
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是裕仁天皇却迟迟未宣布日本战败。
因此各种战争中的罪证就在开始疯狂的销毁中,其中就是731的活体实验室和各种资料。

于是日本军部下达了命令,要将一切相关证据全部销毁。
包括马路大,研究资料,实验基地。


而当时的石井四郎并不甘心将所有的资料焚毁。
丧心病狂的他在最后将所有参与实验的动物全部放走,在当时周围的22个县造成了大范围的瘟疫,死亡人数已经无从考证了。
当时的他还下达命令给新加坡支队的队长,要求队长务必自杀,而且全家都要陪葬。

可他自己回到日本后,贪生怕死,改名换姓。
还在报纸上贴了自己死亡的声明,为了把戏做足,还让老家举办了一场葬礼。

以为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美国人在1941年就已经开始盯上731了。

731作为筹码的一场交易
1945年8月30日
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抵达日本机场时,第一句话就是问石井中将在哪里。
话题不得不又回到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

这个基地成立于1941年,投入的人力,财力甚至一度比原子弹项目还要大。
其实目的跟日本是一样的,看中的就是战争中的低成本,高杀伤力。
但是项目的进展却一般般。

所以日本利用反人性的方式获得的实验数据,是美国垂涎三尺“宝典”。
这就是为什么同盟国情报人员明明已经发现了731部队的头目,却用权势将其从远东军事法庭上拉到了美国马里兰州。

一个想用实验的数据作为筹码,换得免去法庭的制裁。
一个为了得到数据,不会在意正义是否。
正好一拍即合!
731所有的成员免于起诉,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特聘高级顾问。


但是当时的美国还不能只手遮天,毕竟731犯下的罪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而且同样为同盟国的苏联,也在等着审问石井四郎。

可惜的是,在苏联人审问之前,某些背后的勾当早就商定好了,在这之前松井四郎已经和美克阿瑟签订了镰仓协议。


而石井四郎似乎对“731”这个数字有一定的“情结”,在美国军事基地仍然用这个编号,可笑!
在美国的实验基地,这个魔鬼是否沿用了他丧尽天良的方式?我们没有兴趣知道。
有接触必留下痕迹。
犯罪之人可以矢口否认,道歉与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被害者,包括被害者的后代,却会永远记住。
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羁绊,甚至是一种进步,强大的执念。
文章里的资料来源 BTV 北京卫视纪录片《档案》,如有错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