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强行拼合在一起的文化板块

思维档案室 2021-12-22 10:29:51

2010年8月28日,美国著名电视制片人格林·贝克,站在美国人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站过的地方,向一群中年白人大声疾呼:我们同是一国人,却正在自我分裂,而能将大家团结起来的,只有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

此种话语在这100年,尤其是近50年内不断被提起。美国的分裂根源来自于哪里,仅仅是种族不同的问题吗?如果是种族问题的话,黑白黄三色人群的矛盾似乎又不能解释美国这几十年的分裂倾向!

美利坚合众国,是如何走在一起的?又是为何只能靠所谓的价值观和原则才能凝聚起来呢?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于欧洲。他们的祖籍分别是英国,爱尔兰,意大利,德国,犹太人,也有荷兰后裔、丹麦后裔、法国后裔,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的后裔。他们到了美洲之后,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社区,并且不断扩充自己的地盘。与此同时其他文化社区也在扩充人员,每个民族仿佛像寄生虫一样,大量繁殖,都梦想着把美洲改造成为新的英国,新的荷兰,新的意大利。

17世纪,一批宗教分子,也就是清教徒们,乘着“五月花号”轮船,穿越茫茫大西洋,来到了北美大陆,也就是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地区。

清教徒非常重视教育、地方自治和社群的利益,并且对于政府的统治最有信心。

而且他们认为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对职业的这份忠诚和热情,让清教徒们成为了在美洲建设过程中的主力军。

除此之外,源于对政府的信任,和民族独立自主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他们热情投身于社会工程,重视公民在政治中的参与,力图在世上建立更为完美的社会上,这群清教徒们当仁不让。

我们现在认知中的美国印象,也都是来自于这群清教徒。他们是美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主体美国思想的代表人。

第二个群体是新尼德兰人民。荷兰在北美大陆东岸设立的殖民地,史称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他的位置就是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而他的行政中心正是纽约曼哈顿!

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战争之后,荷兰战败,新尼德兰被正式割让予英格兰王国。

新尼德兰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确是地地道道左派,孕育出的荷兰式的精神,对多样性持相当宽容的态度,并且坚定不移地支持自由探索 。这在当时许多欧洲国家看来颇具破坏性。但这种理念通过权力法案传承下来。

直至现在。新尼德兰地区作为移民的第一口岸,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作为北美人口最密的地区,对北美传媒、出版、时尚与知识界,及经济生活的影响也难以估量。

他们代表着美国的精英文化和美国梦,是美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主要思想来源

第三个是中土邦-midlands

这里的殖民者来自于教友会。要想理解这个地区的人文,研究教友会的主张是非常重要的。

教友会认为每人都有“内心灵光”,每个人都有能力借助此“灵光”和“种子”识别真理,接近上帝,获得正确的生活指南。他们反对外在权威和繁琐的形式,无圣餐和圣洗。在其内部表示信徒一律平等。该会强调生活简朴,不参与任何世俗娱乐活动

这种主张和清教徒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中央地区和新英格兰人地区文化相近,是天生的盟友关系。

但在对待政府的关系上,截然相反。

早期教友会多是在欧洲暴政下的流亡到美国的信徒,因此他们对自上而下的政府干预持极度怀疑的态度。

在政治上他们是典型的中立州,摇摆州。俄亥俄州、南卡罗来纳州,印第安纳州都是典型的摇摆州,他们都是在中土区。

接下来深南邦和潮水邦Tidewater andDeep South

这里是奴隶主和英国贵族的乐园。这里拥护奴隶制,尊重权威与传统。社会结构极为刻板,与宣扬解放生产力,解放奴隶的政府不共戴天。

直到现在,南北战争的阴影一点都没有消除,美国内战中昙花一现的美利坚联盟国的旗帜一直在密西西比州被使用,直到去年,这个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的历史遗物才被更换!

奴隶制已经解体150年了,然后歧视和分裂的保守文化不会因为150年而消失。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被一次又一次地提起。

“大阿巴拉契亚区”

这里的人流淌着北爱尔兰狂放不羁的血。他们无视任何权威,不惜与任何人为敌,他们是美国野蛮人的代表,攻击本土印第安人,占领他们的土地,与中土邦反目,甚至一度打到了费城城下

这些人的构成包括勤劳的德国移民,还有一大批来自英国边疆地区的土匪一般的新移民

这群野蛮人一开始就干着强奸谋杀和伪造钱币的恶劣行径。

在英国政府发布禁令,不允许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之后,肆无忌惮穿越阿巴拉契亚,向西部挺进。

目前他们是共和党的基本盘,是底层白人的聚集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就是这文化的植根之地,眼前的大烟山,是她的一支。这里的人们就像万斯的书里呼之欲出的许多人一样:白人,穷困,粗粝,热爱枪支、笃信上帝。

他们中的许多人挣扎在贫困、失业和毒品之中,敌视移民、仇视全球化经济,唯有基督教慰藉了他们的精神,美国步枪协会维护了他们的自尊。正如他们心照不宣地蔑视其他肤色的人一样,中产阶级和知识阶层心照不宣地蔑视他们。直到特朗普当选的当晚,习惯于漠视他们的主流媒体,不可置信之余,才第一次听到这群人的声音。

北方邦(El Norte)

这里是美国南部,但却是墨西哥的北部。

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是英国人,然后在北美建立第一批殖民地的是西班牙人。

西班牙在美洲大陆,不断发现金山、银山,以支撑其庞大的全球帝国,然而连年征战,国力渐趋凋敝,北美的殖民地也就跟着衰落了。

北方邦的加利福尼亚南部、得克萨斯南部、亚利桑那等州。你会惊奇地发现讲西班牙语的人比讲英语的人多得多。

拉美文化在这里占主导地位,且该区域重视独立、自给自足,并特别赞扬辛勤工作。“

虽然他和深南地区和阿巴拉契亚人民一样都是保守派,但这里的人民并不像深南和阿巴拉一样,喜欢把问题甩锅给其他国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与南方邦依然具有天然的盟友属性。保守依然是主旋律。

新法兰西邦(New France)

这里早在“五月花”到北美的16年之前,法国人就到了新英格兰地区。他们思想较为开通,打算在北美建立一个理想国。

法国殖民者与英国殖民者在对待印第安人的文化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不同种族的人们是完全平等的,殖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当地民众的关系。

他们和当地印第安人结成盟友,请印第安部落来吃饭,甚至派了几位年轻孩子到印第安部落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捕猎技术。甚至鼓励异族通婚。

因此这里的居民很多都是混血儿。他们思想平等开放,如今魁北克对加拿大的归属感也并不是很强

“远西邦”(the Far West)

他们是西部大开发时期的产物。天生对控制着西部投资的东部地区怀有敌意。

因为修筑铁路、开挖矿山之后才逐渐聚集了定居的居民,对未来迷茫,半死不活,人烟罕至的西部荒漠地区,因为资源被彻底搬空,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基因。这里的人同样也是保守派的基本盘,是共和党争取的对象。他们与经济发达的东西海岸相比,多了不满和野蛮。

保守势力盘踞于此,凝视着整个美国。

左岸邦”(the Left Coast)

这里是移民的第二个天堂,这里受到“扬基邦”、“中土邦”的影响较大,和他们在东海岸的同志们遥相呼应。同样也是民主党的基本盘。

他们是自由经济的拥护者。思想开放,种族众多。是底层白人天生的敌人。

这里最初的居民是新英格兰人与阿巴拉契亚中西部人的殖民。作为北方乌托邦主义以及阿巴拉契亚地区自我表达与自我探索”的混合体,是“扬基国”文化带最坚定的盟友。也是美国自我粉饰的世界形象的代表

和其它国家相比,美国是个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但对美国文化,尤其是美国政治文化影响最大的是“扬基邦”、“新荷兰邦”、“潮水邦”、“深南邦”、“中土邦”和“大阿巴拉契亚邦”。

这几个文化邦之间因为地域,经济发展,人口来源等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主体,他们有的是盟友,有的是敌人,有的是摇摆地区,有的是分裂主义者的天堂。

特朗普面对分裂的美国大声疾呼:重拾央格鲁——新教文化,靠文化融合、重塑美国。但这条路要走下去的前提,就是白人群体必须保持主体民族地位。

印度总理莫迪靠着印度教的主体地位,团结了印度各邦,但依然掩饰不了印度的分裂。美国想要靠美国价值观团结所有人,结果又会怎么样。

时间的推移并没有带来各种文化的融合。在这些文化的基因中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因素。多年以来,这些不同的文化合纵连横,分分合合。从一开始,它们就貌合神离,美国独立战争与其说是一场北美对英国的战争,不如说是荷兰邦扬基邦与深南邦潮水邦之间的战斗,或者说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议。

即使是战争结束后的100年,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各个文化之间的隔阂反而进一步扩大,二战之后的婴儿潮,让所有族群都有机会和能力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走上大街小巷,宣扬自己的理念,纷纷试图影响这个国家,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话语权。直到形成了美国今天红蓝对峙的政治格局。

美国会分裂吗?大概率不会,尽管有这些问题,在将来他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只不过这些问题就像癌细胞一样,不会被彻底清除,只会潜藏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伺机而动,在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给这个身体不断带来阵痛,直到这个身体彻底腐朽,化为灰烬

1 阅读:12
思维档案室

思维档案室

深刻探究人文历史